披荆斩棘 宁波公共交通“第一路”的前世今生
2019-05-07 08:30:17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刘文星

20世纪70年代,公交人自制双车厢的公交车投入运营。(资料照片)

  1956年2月7日,才诞生一个多月的宁波市委机关报《宁波报》,在头版报眼下方位置,以文字加图片形式,醒目地刊登了一则新闻——《宁波市通公共汽车了》。此前一天,宁波有了第一辆公交车——1路车。

  1路车的通车伴随着萧甬铁路并轨通车而来,当时位于庄桥的火车站已建成投用,如何解决乘客往返城区与车站的问题摆在了宁波专员公署面前,经过反复定夺和考虑,最终决定开通宁波首条公交线路——城区至庄桥的1路线,线路全长12.69公里,按照起步里程计价的模式,全程定价0.26元,起价0.02元,票价按照距离递增,沿途停靠庄桥镇、压赛堰、正大火花(火柴)厂、封仁桥、车站路、新江桥(浮桥)、大道口(今东门口)、灵桥、濠河,终点站是永宁桥汽车南站,由公私合营的宁波长途汽车运输公司业务股负责经营,同步筹建宁波公共汽车总站。

  第一代公交人回忆:“当时经理专门召开大会向大家传达了市委的决定,当得知宁波的第一条公交线路由我们汽车公司负责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但是也很着急。临1路车开通只有5天的准备时间,靠经理从杭州、上海咨询来的信息,一边琢磨一边干,自己动手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

  1956年2月6日,在一片欢呼和锣鼓声中,一辆披挂红花绶带的老“福特”客车缓缓驶入了庄桥火车站。1路车一路披荆斩棘,驶向宁波公共交通的美好前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缺车是最关键的问题。16辆“道奇”“福特”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旧“万国造”汽车,是当时宁波公交的全部家底,其中4辆还是从外单位临时借来的。由于年代久远,这些“老爷车”都养成了怪僻难测的“性格”,开动起来,有时像大官僚一步三摇,有时像小女郎扭扭捏捏不肯动,要么索性“罢工趴窝”,不熟悉车况的人一般难以驾驭。由于当时宁波的汽车比较少,公交车还承担了许多额外的任务——白天载人,晚上要载货,为国营粮店、商店运送粮食、日杂百货等生活必需品,有时还要承接会务和外宾的接送任务。

  然而,困难还远不止这些。柴油、汽油等燃料不足的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公交车。为了解决燃油缺少的问题,95%以上的公交车靠沼气、木炭等气体或固体燃料驱动,由于替代性燃料动力不足,当时灵桥上经常能够看到乘客推着公交车过桥的场面。此外,替代性燃料中水分、杂质含量较高,公交车常常因为故障半路“趴窝”。

  20世纪50年代的公交车,是国内战争时期留下的“道奇”“福特”卡车加装木板制车厢改造成的;20世纪60年代是利用废旧有轨电车底盘,装配“解放”发动机,再用铁皮和木板装钉成车体,自制铁木结构车厢的公交汽车;20世纪70年代,公交人自制双车厢的铰接式和全铁质结构的公交车投入运营。

标签:公交;车厢;宁波;运营;宁波市
编辑:马轶伦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披荆斩棘 宁波公共交通“第一路”的前世今生
2019-05-07 08:30:17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刘文星

20世纪70年代,公交人自制双车厢的公交车投入运营。(资料照片)

  1956年2月7日,才诞生一个多月的宁波市委机关报《宁波报》,在头版报眼下方位置,以文字加图片形式,醒目地刊登了一则新闻——《宁波市通公共汽车了》。此前一天,宁波有了第一辆公交车——1路车。

  1路车的通车伴随着萧甬铁路并轨通车而来,当时位于庄桥的火车站已建成投用,如何解决乘客往返城区与车站的问题摆在了宁波专员公署面前,经过反复定夺和考虑,最终决定开通宁波首条公交线路——城区至庄桥的1路线,线路全长12.69公里,按照起步里程计价的模式,全程定价0.26元,起价0.02元,票价按照距离递增,沿途停靠庄桥镇、压赛堰、正大火花(火柴)厂、封仁桥、车站路、新江桥(浮桥)、大道口(今东门口)、灵桥、濠河,终点站是永宁桥汽车南站,由公私合营的宁波长途汽车运输公司业务股负责经营,同步筹建宁波公共汽车总站。

  第一代公交人回忆:“当时经理专门召开大会向大家传达了市委的决定,当得知宁波的第一条公交线路由我们汽车公司负责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但是也很着急。临1路车开通只有5天的准备时间,靠经理从杭州、上海咨询来的信息,一边琢磨一边干,自己动手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

  1956年2月6日,在一片欢呼和锣鼓声中,一辆披挂红花绶带的老“福特”客车缓缓驶入了庄桥火车站。1路车一路披荆斩棘,驶向宁波公共交通的美好前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缺车是最关键的问题。16辆“道奇”“福特”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旧“万国造”汽车,是当时宁波公交的全部家底,其中4辆还是从外单位临时借来的。由于年代久远,这些“老爷车”都养成了怪僻难测的“性格”,开动起来,有时像大官僚一步三摇,有时像小女郎扭扭捏捏不肯动,要么索性“罢工趴窝”,不熟悉车况的人一般难以驾驭。由于当时宁波的汽车比较少,公交车还承担了许多额外的任务——白天载人,晚上要载货,为国营粮店、商店运送粮食、日杂百货等生活必需品,有时还要承接会务和外宾的接送任务。

  然而,困难还远不止这些。柴油、汽油等燃料不足的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公交车。为了解决燃油缺少的问题,95%以上的公交车靠沼气、木炭等气体或固体燃料驱动,由于替代性燃料动力不足,当时灵桥上经常能够看到乘客推着公交车过桥的场面。此外,替代性燃料中水分、杂质含量较高,公交车常常因为故障半路“趴窝”。

  20世纪50年代的公交车,是国内战争时期留下的“道奇”“福特”卡车加装木板制车厢改造成的;20世纪60年代是利用废旧有轨电车底盘,装配“解放”发动机,再用铁皮和木板装钉成车体,自制铁木结构车厢的公交汽车;20世纪70年代,公交人自制双车厢的铰接式和全铁质结构的公交车投入运营。

标签: 公交;车厢;宁波;运营;宁波市
编辑: 马轶伦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