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抢抓蓝海新机遇 宁波产业争先加快布局
2019-01-18 07:48:17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殷聪 通讯员 吕咏 程沅孜

  智能化改造让宁波市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市经信局供图)

  加码创新是“产业争先”的关键之招。(殷聪 摄)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宁波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能级。(殷聪 摄)

  纵然时光易老,总有理想不灭,唯有奋斗不负新时代。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当下,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必须牢牢把握,紧抓不放。去年以来,宁波全市围绕“产业争先”重点工作,积极落实“抢机遇、抢项目、抢人才”理念,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企业主体建设和改革创新试点等领域的突破,逐渐勾勒出“产业争先”新的骨架。

  数据显示,去年宁波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发展较为稳健,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约为6.5%,占全省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13%、7%与10%左右,高于宁波全市平均增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预计超过20%……

  抓产业变革

  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去年,宁波市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系统推进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去年,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一园三基地”加速布局。北仑、鄞州入选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创建名单。其中,中芯宁波N2、南大光电、安集微电子等一批项目在北仑芯港小镇开工建设。宁波全市已集聚材料、设计、制造及封测等企业60余家。预计全年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

  软件和工业互联网产业方面,去年,宁波市积极创建以工业软件为重点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高标准谋划建设宁波软件园,全力拓展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空间。预计全年软件业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20%。产业招商方面,去年工业互联网重大项目招商取得突破性进展,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1个平台+3大产业化公司+1个园区”系列项目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软国际工业云等一批重点项目引进落地。去年,落地仅3个月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还发布了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工业操作系统SupOS。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去年,平台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相继引进共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大院大所。与此同时,宁波市去年还新增了智能成型、磁性材料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

  抓数字化转型

  传统产业智能升级

  去年,宁波市坚持以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升级。

  智能化改造方面,去年,宁波市以“点、线、面”方式推动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点”上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推动3244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2331台(套);“线”上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建成奥克斯空调钣金智能冲压生产线等4个示范项目;“面”上已累计实施29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市级示范项目。宁波全市已有12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或专项项目。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完成后,预计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0%以上、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31%、单位产值能耗平均降低42%。

  企业上云方面,按照“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宁波市去年开展云化改造工程,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开展研发、制造、营销等云应用服务。宁波全市累计上云企业超7万家,一云通已为52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云制造服务。

  支持开展服务型制造方面,去年,宁波市围绕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服务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提高“互联网+”应用水平,鼓励企业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去年,海伦钢琴、柯力传感、德曼压缩机等3家企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杜亚电机等11家企业被列入第二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抓营商环境优化

  企业主体做强做大

  去年,宁波市将构建营商环境作为推动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手段,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组合拳”,有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梯队培育方面,去年,宁波市通过优化企业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千亿级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外贸实力效益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聚焦健全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体系,推动扩大市级单项冠军培育企业队伍。预计全年千亿级培育企业、行业骨干培育企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3.0%、13.5%左右。此外,宁波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已达28家,居国内城市首位。42家企业入选省“小升规”“创业之星”名单,居全省首位。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去年,宁波市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鼓励大企业从“制造商”向“平台商”转型,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宁波全市共备案50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5600余家入驻小微企业享受平台资源对接、整合服务。强化品牌引领带动,宁波全市企业品牌价值总量累计突破2000亿元,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21家,全年“浙江制造”品牌认证获证数居全省第一。

  系列惠企政策制定落实方面,去年,宁波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及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80条”、支持民营经济“25条”、降本减负稳增长“10条”政策,组织开展宁波全市“三联三促”企业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年为企业减轻各类税费负担862.3亿元。

  抢抓资源配置优化

  “亩均论英雄”全面深化

  去年,宁波全市大力构建“亩均论英雄”改革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应用体系,有效推动产业发展有限资源的精准高效配置。

  构建协同推进组织体系方面,去年,宁波市建立市级有关部门、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工作部署和系统推进,在全省率先将综合评价工作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向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拓展,并把评价范围从工业企业拓展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构建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方面,去年,宁波市破解取数难题,制定出台全省首个取数规范文件,将“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分解成59项基本指标,有效夯实综合评价工作基础。同时,宁波市注重标准操作,编制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手册,明确12项规定动作,有效提升“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规范化水平。截至目前,宁波市已完成19136家工业企业取数和17539家工业企业评价工作。

  构建评价结果应用体系方面,去年,宁波市突出“亩产效益”核心导向,切实推进评价结果应用,宁波全市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全年新增供应A、B类企业用地4422亩,降低A、B类企业用电成本超过3亿元,209家低效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实现亩均税收超过1万元或通过依法关停等腾出土地空间。目前,宁波全市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亩均税收、单位排放增加值等三项指标居全省第一。

 

标签: 企业;宁波;吉利汽车;项目;培育
编辑: 郑胜颖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