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宁波十四年磨一剑 勇夺“平安金鼎”
2018-06-01 08:00:34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勇政华

楼宇民兵分队平安巡防

泰和社区陈效邦调解工作室开展咨询活动。(沈洁 摄)

象山县积极开展平安渔港创建。

  “在宁波生活,幸福感里的重要一块就是平安。”

  “在宁波投资,和谐稳定阳光公正都是平安的代名词。”

  对于宁波这座城市来说,人民群众对于平安宁波的认可,就是对这座城市最大的肯定和赞许。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14%,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刑事发案、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火灾等持续下降,社会安全方面得分排名位列全国前三……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宁波连续1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市”称号。十四年磨一剑,宁波成功捧回了浙江平安建设的最高荣誉——“平安金鼎”。

  构建“四梁八柱”,顶层设计筑平安

  平安,简简单单两个字,包含着普通老百姓最最质朴的期待。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建设平安浙江重大决策,指出要把建设平安浙江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贯穿于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

  自此,平安建设从心里口中的期许变成了现实的系统工程,融入了宁波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之中。

  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过去14年间,宁波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如一地把建设平安宁波作为第一责任,上下一心立下平安建设的“四梁八柱”。

  2004年5月,宁波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关于建设“平安宁波”的决定》,市县两级迅速成立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牵头落实平安宁波建设重点工作,构建了市、县、乡(镇、街)、村(社区)四级和各业务条线交织的平安建设组织网络。

  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以条为主”的平安系列创建和“以块为主”的平安市、县、乡创建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共同构建了纵横交错、严丝合缝的平安宁波建设网络,为夺鼎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顶层设计,重点突破。围绕平安建设的重点难点,我市专门建立“基层规范化组织体系、清单化权责体系、法治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网格化工作体系、信息化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多元化矛盾调解体系、制度化保障体系”等八大体系,构建一整套常态化的机制办法。

  “汇小平安为大平安,宁波通过把平安宁波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平安建设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使得平安宁波这座大厦更加宏伟坚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源头化解,防范风险卫平安

  平安,寻寻常常两个字,考验的是各个部门预测预警预防的能力。

  2004年,我市探索将各级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的系统行业创建活动作为平安建设的“细胞工程”,涵盖企业、医院、校园、家庭、商场、工地等区域,涉及旅游、金融、交通、食品药品、民族宗教等领域,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部纳入平安创建的范畴。

  与此同时,宁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卫生等公共安全监管体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等为重点,全面动员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深入开展群租房整治,全面推进火灾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和“智慧消防”建设,建成危化品道路运输智能监控平台。

  当然,对于宁波这座人口、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来说,“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是平安建设更为根本的重要课题。

  2010年9月,宁波率先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随后建立起党委政府主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第三方积极参与、专家队伍评审把关、维稳部门督导考核的一整套运行机制。

  据统计,2012年至2017年,我市共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4230项,其中暂缓实施100项,停止实施14项——从源头上防范规避了一大批风险隐患,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有力地助推了重大决策事项顺利实施。

  在治安的死角、盲区,装上动态视频监控设备,让过去“阴暗”的角落变得“敞亮”起来——2016年起,我市全面推进“雪亮工程”规划建设, 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全力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视频监控防控网络、应用体系和保障机制。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100%,联网率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率95.7%,联网率95.2%,农村公共出入口视频监控覆盖率93.1%,完成了“两个100%、两个80%”的目标。

  创新驱动引领,夯实基础护平安

  平安,普普通通两个字,试炼的是一个城市社会治理的智慧。

  过去14年间,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是日益复杂的新问题和愈加突出的新矛盾。面对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提出的新诉求,执政者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探索和立足现实的实干担当。

  新时代需要新解法。党的十八大之后,宁波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作为一号课题,召开全会出台决定,制定“1+X”政策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层基础建设问题。

  解放思想,向深化改革要红利。我市统筹实施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将派驻机构考核权重的60%交给乡镇(街道)和群众。如今,全市所有154个乡镇街道统一建成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全面建成“一中心四平台”和实体化的综合指挥室,条块融合、力量整合,打造更加扁平、高效的机构体系。

  问题导向,向网格化要潜力。我市在网格化的基础上,探索“网格党建”和“全能社工”模式,全面实现资源整合、多方协作、多网合一、一网联动,大力推行“村民说事”等做法,做到有事让群众知情、让群众商量、让群众评判。仅2017年一年,网格报送事件就达98.3万件,办结率达99.63%。

  “互联网+”,向信息化要能力。宁波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和云数据库,形成了标准化共享平台和信息采集终端,把延伸到村(社区)的20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通过“业务数据+标准地址+地图坐标”的关联模式,使虚化的信息实体化、可视化,同时实现数据多重使用、全市共享。

  “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项目获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网络舆情研判导控、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项目被中央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交通事故纠纷、医疗纠纷和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成为“宁波解法”……

  一系列发轫于宁波的创新经验,覆盖我省,走向全国。

  注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平安

  平安,平平淡淡两个字,凝结的是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决心。

  半个世纪前,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从浙江走向全国,成为平安建设的一大利器。

  半个世纪后,在交错融合的互联网时代中,在利益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枫桥经验”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扎根基层、沉在一线的实战作风。

  变“政府独唱”为“社会合唱”,人民群众不仅是平安宁波的受益者,更是平安宁波的建设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在社区,无论是海岛还是山区,每个人都是平安建设“主力军”中的一员。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治保会4563个、治保小组5296个,配备治保人员21351人,42家安保公司现有22951名保安员全部持证上岗,共有协辅警大队15支、协辅警人员9214名。同时,27万多名平安志愿者扎根在全市各地,支持和参与治安巡逻、风险防控、矛盾化解等工作,成为党委政府的“千里眼”“顺风耳”,筑起平安建设全民动员时代的“铜墙铁壁”。

  如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近年来,我市创设多元调解机制,建立了消费、交通、医疗、物业、教育等多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其中,通过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律师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我市成立全国首家市级诉讼(调解)服务中心,“老娘舅陈效邦调解工作室”“小娘舅握握团”等品牌调解工作室遍地开花,近两年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20.1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1%。

  如何做好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新文章?去年起,我市全面推进“村民说事”制度,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村民说事”领导小组,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充分释放共享共建带来的制度活力。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宁波,这座取自“海定则波宁”之意的城市,用14年持之以恒的汗水和毅力,实现了从“小平安”到“大平安”的跨越。

  典型案例

  象山 “平安渔港”书写平安故事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

  在平安创建的过程中,象山形成了“村民说事”“平安渔港”等一批带着本土气息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谱写了一曲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的平安乐章,成功捧回了“平安金鼎”。

  2009年以来,象山县借助“村民说事”平台,通过“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务实管用的制度和方法,形成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的共识,形成了农村治理的“象山模式”。

  在老百姓眼中,“村民说事”搭建协商民主新平台,破解了村务决策不规范问题;提供诉求表达新渠道,破解了矛盾纠纷化解难问题;打造联系群众新窗口,破解了服务群众不到位问题;创新干部评议新标准,破解了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

  作为一个滨海渔港,象山积极探索以体制创新、科技引领来提升“平安渔港”建设,实施“全网覆盖、系统治理、港城联动、海陆一体”治理新模式,力争将石浦港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市一流的现代化海港治理先导区。

  其中,象山全面实施“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治理体系,设陆上网格195个,海上网格15个。推进港区治理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将海洋救助、渔船管理、气象预警、港口管理、城市执法、视频共享等系统集成,实现信息全面展示,建设“无人机”管港、人脸车脸识别、wifi嗅探、无线射频等全息感知技术,实现社会治理质的提升。

  北仑 党建引领夯实平安根基

  平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在平安创建的过程中,北仑区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工作更加开放、资源统筹更加有效、功能更加强大,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网格覆盖。北仑以创新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区域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为基础,构建“三位一体”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和基层治理架构,目前已实现了“三位一体”治理体系的城乡全覆盖。

  服务延伸。北仑把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精准化服务居民,建设“全科网格”,形成了全区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建设“全能型”网格员队伍,对网格内的问题、事件及时进行推送并妥善解决,履行常态化走访、跟踪式服务和全方位代办工作制度。

  群众参与。北仑坚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全区平安巡防志愿者总数达2.8万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红领之家”服务模式,通过“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和“志愿者积分管理模式”的双重方式,实现归正人员无重新犯罪、矫正人员无脱漏管现象。

  技术助力。强化“雪亮工程”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的进程,针对公共复杂场所、复杂区域、重点行业,建立了常态化治安检查制度和挂牌整治制度,并建立起民爆、危化、易制毒等社会危险源的规范管理和常态检查机制。

标签: 平安;宁波;调解;网格;平安
编辑: 马轶伦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