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窥见大民生 农村饮用水“放心工程”的缙云标杆
2019-07-11 09:57:01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张李杨 刘斌 通讯员 丁南森 陈敏炜 朱宁忠

  一滴水,可以映照千万农民的生活品质;一滴水,可以折射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眼下,缙云县“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正在各个乡村火热建设。完成年度投资3120万元;2019年度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居全市第一;3个项目完工验收并通水到户,解决农饮水达标提标人口9700人。缙云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再次领跑全市。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是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在缙云,这项民生工程已推进多年。早在2003年,“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率先在浙江启动实施,缙云基本结束了农民喝水难的历史,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对照城乡供水同质的新标准,对照新时期美丽乡村的需求,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村供水人口的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有待提高,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迫在眉睫。

  2018年,当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后,缙云坚持城乡同质标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创新“建大改小”项目,开启了山区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的新局面。

  从“喝水难”到“喝好水”

  “现在,我们跟城里人一样,家里也用上了真正的自来水。”壶镇镇西施村道门自然村村民脸上挂满喜悦,现在村里一年四季都不会停水了,话语里透着自豪和感恩。

  道门自然村离镇政府26公里,地处缙云与永康交界的深山冷岙。“连晴5天没水喝。”长期以来,水成为当地村民最关心的事。为此,邻居们之间脸红耳赤成“常事”为的是水,全村村民日夜盼望的是水,小巷内外议论的话题也是水。

  村干部施天德介绍,村民们为了能喝上水,各自到深山里找水源,单家独户或几户合伙挖一个个“小窝窝”, 然后每户用一根软水管引水,全村150多条银灰色的“粗线”,穿引连接到一户户农家的水缸,最长的水管达到2000多米。虽然暂时解决了饮用水问题,然而一到旱季,村民们争水纠纷仍然时有发生。

  为了喝上水,去年,以乡贤为引领,短短不到1个月时间,村里发动村民自筹了50多万元。在水利专家指导下,开工兴建库容为1.8万立方米的山塘,全村统一在这个新水源地接管取水。

  半年时间,全新的饮水系统建成,400多位道门的村民全部走出了晴天没水喝的困局。

  有水喝重要,喝好水同样重要。

  每天清晨,刘鼎强都会从县城匆匆赶往碧川自来水厂。检查色度、耗氧量、余氯、菌落总数……一到目的地,他就摆弄起传感器设备。看着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终端上显示的稳定数值,刘鼎强长舒一口气。

  “别看这个村的水厂小,这厂日供水1000余吨,能满足现在5个自然村4600多常驻人口的正常用水,次氯酸钠消毒工艺与缙云县城水厂无异。”刘鼎强说,水厂配备了4名工作人员负责水质维护,每天的水质检测表都会在水厂门口张贴,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地喝好水。

  刘鼎强是水厂的厂长,干这行12年了。自从到水厂工作后,他已经历了三套净水系统的换代。现在的他正计划在水源地增加一个备用水源,这样即使发大水,也能保证自来水的清澈度。

  从“浪费用”到“节约用”

  “三分建,七分管”,这是农村饮水工程的规律。

  过去舒洪镇舒洪村供水人口7000人,总库容75万多立方米的三个水源还不够用;如今供水人口1万,人均用水量却降低48.5%,年节约用水30多万吨,降耗资金50多万元,在缙云全县成为典范。

  “由于过去缺乏有效的管理,户户私接、一户多接水管,全村管网乱、水费征收难、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堆积。”说起以前的用水问题,水管员麻灵宏直呼令人头大,原先由大弄水库、朱弄水库和官塘山塘总库容75万多立方米的三个水源供水,一到旱季就没水喝。“以前舒洪的旱天一到,村民们担心不是有多热了,大家愁的是没水喝。”

  加上近年来因下山脱贫搬迁、学校撤并等原因,舒洪村外来人口增多,供水总人口增到1万余人,日供水规模达800余吨。面对更加突出的“喝水难”问题,如何解决好饮用水,成为村干部的“心病”。

  用好的管理机制是稳定供水的重要一招。舒洪村在全县率先引进智能水表,建立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制度,实行先收费后用水,水费收取的总收入,一方面贯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惠民理念,将水费收入的一部分返还村民;另一方面将剩余的收入,用于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费用支出,剩余部分作为工程折旧费每年提前保留,作为工程更新改造的保障资金。并实行每年财务公开,真正达到水费收支合理使用规范,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满意度高。

  从事饮用水维养业务已26年之久的洪建平感叹,现在一个19.7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就够10000多人喝,这要是搁以前,谁敢想?

  同样让新碧街道黄碧虞村党支部书记虞益芳没想到的是,今年年初,村集体不用再掏5万元的黄碧虞村水厂运行费。而且,水费专户还净结余8万余元。

  2016年,黄碧虞村开始实行水费征收制度,执行水价1元/吨。由于当时安装的智能水表没有防盗功能,部分水表遭受人为破坏,偷水现象严重,造成水费收取不公,引起村民不满,水费收取工作一度受阻停滞。

  2017年,黄碧虞村新一届村双委主动担当作为,找准突破路径,强势开启水费征收整治工作,成功使水费征收工作步入正轨,有效遏制水资源浪费现象,大幅提高管理效能和工程效益。

  村集体首先投入资金对输配水设施进行清洗更换,并新建提升泵站,确保水质水量安全和高层用水户正常用水体验,积极引导村民支持水费征收工作。

  针对当前水表存在容易偷、盗水的弊端,村里组织更换了一批更先进的智能防盗水表,在技术上防控人为偷、盗水现象的发生,杜绝水资源浪费,保证足额收取水费。

  此外,村双委组织人员对故意破坏水表、偷水问题严重的难点户进行集中攻坚处理,实行水表强制拆除更换,共计拆除更换150余户,并将历史欠账水费全部收取到位,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高效推进水费征收工作,整治期间收取历史欠账水费共计5万余元,水费征收工作步入正轨。

  从“小山塘”到“大水库”

  缙云地处浙中南腹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丘陵县。境内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83座、重要山塘429座。山塘水库点多面广,且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小型蓄水工程底子薄、病害隐患较多,水利工程短板突出,是缙云在防洪减灾、饮水安全、高效节水等领域的“心头之患”。

  为破解地理区位瓶颈,因地因水制宜推进全省山区丘陵县水利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缙云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研、科学规划,针对山塘水库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谋篇布局,创新实施“建大改小”项目。

  “建大改小”工作即新建蓄水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的现代蓄水工程,改建废除一批安全隐患大、功能丧失的小型蓄水工程。

  悬腾坑水库项目是本次“建大改小”试点工作的核心工程。

  该水库总库容约37万方,静态投资3800万元,建成后将替代70余座安全隐患大、效益差的小型蓄水工程作为供水水源,同时基本消除当地防汛隐患,大力强化区域水利基础设施,补齐水利短板。

  悬腾坑水库建成后,投资2000余万元,着力打通饮水、灌溉两条脉络,实现“管网联通、水库相通”,充分发挥水库供水效益,大力提高当地饮水安全,并为新农村建设、土地垦造等项目提供水利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还将新建1座1000吨左右的现代化、标准化程度高的供水水厂,铺设供水管道,以联村供水模式打破当地单村供水格局,实现区域规模化供水,覆盖供水人口6200余人。

  铺设灌溉管道,打通悬腾坑水库及其他保留备用水源的关联,形成“联库”供水灌溉系统,按需调配库群水量,实现水资源配置优化。水库群总库容可达125.21万方,新增灌溉面积约2000亩(为新增垦造耕地面积),改善灌溉面积约3000亩。

  结合当地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现状及功能,分别对原有70余座小山塘进行农业面源污染处理池,水田和湿地等改造,可新增水田115.8亩。通过三项改造,将原有的“心头之患”转化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水利载体,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双赢。

  经初步调查摸底,缙云县壶镇镇、新建镇等7个乡镇均有开展“建大改小”工作的初步思路和设想,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5.4亿元。届时,缙云全县可新增耕地面积约150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约20000余亩,土地指标收益可达到约50亿元。

  “‘建大改小’项目将优化水资源配置,挖掘水生态价值,把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GDP和GEP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GDP和GEP之间转化效率实现较快增长,为实现乡村振兴及缙云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更多的水利元素、水利实践。”缙云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更是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重要举措。回望初心,再绘蓝图。新形势下,缙云农村饮用水水平将再次迎来实质性突破。这场农村饮用水攻坚战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洪流中激扬起一簇簇浪花。

标签:水费;乡村;农村饮用水;水库;水厂;振兴;村民;水表;山塘;供水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丽水  正文

一滴水窥见大民生 农村饮用水“放心工程”的缙云标杆
2019-07-11 09:57:01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张李杨 刘斌 通讯员 丁南森 陈敏炜 朱宁忠

  一滴水,可以映照千万农民的生活品质;一滴水,可以折射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眼下,缙云县“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正在各个乡村火热建设。完成年度投资3120万元;2019年度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居全市第一;3个项目完工验收并通水到户,解决农饮水达标提标人口9700人。缙云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再次领跑全市。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是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在缙云,这项民生工程已推进多年。早在2003年,“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率先在浙江启动实施,缙云基本结束了农民喝水难的历史,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对照城乡供水同质的新标准,对照新时期美丽乡村的需求,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村供水人口的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有待提高,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迫在眉睫。

  2018年,当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后,缙云坚持城乡同质标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创新“建大改小”项目,开启了山区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的新局面。

  从“喝水难”到“喝好水”

  “现在,我们跟城里人一样,家里也用上了真正的自来水。”壶镇镇西施村道门自然村村民脸上挂满喜悦,现在村里一年四季都不会停水了,话语里透着自豪和感恩。

  道门自然村离镇政府26公里,地处缙云与永康交界的深山冷岙。“连晴5天没水喝。”长期以来,水成为当地村民最关心的事。为此,邻居们之间脸红耳赤成“常事”为的是水,全村村民日夜盼望的是水,小巷内外议论的话题也是水。

  村干部施天德介绍,村民们为了能喝上水,各自到深山里找水源,单家独户或几户合伙挖一个个“小窝窝”, 然后每户用一根软水管引水,全村150多条银灰色的“粗线”,穿引连接到一户户农家的水缸,最长的水管达到2000多米。虽然暂时解决了饮用水问题,然而一到旱季,村民们争水纠纷仍然时有发生。

  为了喝上水,去年,以乡贤为引领,短短不到1个月时间,村里发动村民自筹了50多万元。在水利专家指导下,开工兴建库容为1.8万立方米的山塘,全村统一在这个新水源地接管取水。

  半年时间,全新的饮水系统建成,400多位道门的村民全部走出了晴天没水喝的困局。

  有水喝重要,喝好水同样重要。

  每天清晨,刘鼎强都会从县城匆匆赶往碧川自来水厂。检查色度、耗氧量、余氯、菌落总数……一到目的地,他就摆弄起传感器设备。看着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终端上显示的稳定数值,刘鼎强长舒一口气。

  “别看这个村的水厂小,这厂日供水1000余吨,能满足现在5个自然村4600多常驻人口的正常用水,次氯酸钠消毒工艺与缙云县城水厂无异。”刘鼎强说,水厂配备了4名工作人员负责水质维护,每天的水质检测表都会在水厂门口张贴,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地喝好水。

  刘鼎强是水厂的厂长,干这行12年了。自从到水厂工作后,他已经历了三套净水系统的换代。现在的他正计划在水源地增加一个备用水源,这样即使发大水,也能保证自来水的清澈度。

  从“浪费用”到“节约用”

  “三分建,七分管”,这是农村饮水工程的规律。

  过去舒洪镇舒洪村供水人口7000人,总库容75万多立方米的三个水源还不够用;如今供水人口1万,人均用水量却降低48.5%,年节约用水30多万吨,降耗资金50多万元,在缙云全县成为典范。

  “由于过去缺乏有效的管理,户户私接、一户多接水管,全村管网乱、水费征收难、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堆积。”说起以前的用水问题,水管员麻灵宏直呼令人头大,原先由大弄水库、朱弄水库和官塘山塘总库容75万多立方米的三个水源供水,一到旱季就没水喝。“以前舒洪的旱天一到,村民们担心不是有多热了,大家愁的是没水喝。”

  加上近年来因下山脱贫搬迁、学校撤并等原因,舒洪村外来人口增多,供水总人口增到1万余人,日供水规模达800余吨。面对更加突出的“喝水难”问题,如何解决好饮用水,成为村干部的“心病”。

  用好的管理机制是稳定供水的重要一招。舒洪村在全县率先引进智能水表,建立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制度,实行先收费后用水,水费收取的总收入,一方面贯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惠民理念,将水费收入的一部分返还村民;另一方面将剩余的收入,用于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费用支出,剩余部分作为工程折旧费每年提前保留,作为工程更新改造的保障资金。并实行每年财务公开,真正达到水费收支合理使用规范,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满意度高。

  从事饮用水维养业务已26年之久的洪建平感叹,现在一个19.7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就够10000多人喝,这要是搁以前,谁敢想?

  同样让新碧街道黄碧虞村党支部书记虞益芳没想到的是,今年年初,村集体不用再掏5万元的黄碧虞村水厂运行费。而且,水费专户还净结余8万余元。

  2016年,黄碧虞村开始实行水费征收制度,执行水价1元/吨。由于当时安装的智能水表没有防盗功能,部分水表遭受人为破坏,偷水现象严重,造成水费收取不公,引起村民不满,水费收取工作一度受阻停滞。

  2017年,黄碧虞村新一届村双委主动担当作为,找准突破路径,强势开启水费征收整治工作,成功使水费征收工作步入正轨,有效遏制水资源浪费现象,大幅提高管理效能和工程效益。

  村集体首先投入资金对输配水设施进行清洗更换,并新建提升泵站,确保水质水量安全和高层用水户正常用水体验,积极引导村民支持水费征收工作。

  针对当前水表存在容易偷、盗水的弊端,村里组织更换了一批更先进的智能防盗水表,在技术上防控人为偷、盗水现象的发生,杜绝水资源浪费,保证足额收取水费。

  此外,村双委组织人员对故意破坏水表、偷水问题严重的难点户进行集中攻坚处理,实行水表强制拆除更换,共计拆除更换150余户,并将历史欠账水费全部收取到位,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高效推进水费征收工作,整治期间收取历史欠账水费共计5万余元,水费征收工作步入正轨。

  从“小山塘”到“大水库”

  缙云地处浙中南腹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丘陵县。境内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83座、重要山塘429座。山塘水库点多面广,且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小型蓄水工程底子薄、病害隐患较多,水利工程短板突出,是缙云在防洪减灾、饮水安全、高效节水等领域的“心头之患”。

  为破解地理区位瓶颈,因地因水制宜推进全省山区丘陵县水利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缙云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研、科学规划,针对山塘水库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谋篇布局,创新实施“建大改小”项目。

  “建大改小”工作即新建蓄水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的现代蓄水工程,改建废除一批安全隐患大、功能丧失的小型蓄水工程。

  悬腾坑水库项目是本次“建大改小”试点工作的核心工程。

  该水库总库容约37万方,静态投资3800万元,建成后将替代70余座安全隐患大、效益差的小型蓄水工程作为供水水源,同时基本消除当地防汛隐患,大力强化区域水利基础设施,补齐水利短板。

  悬腾坑水库建成后,投资2000余万元,着力打通饮水、灌溉两条脉络,实现“管网联通、水库相通”,充分发挥水库供水效益,大力提高当地饮水安全,并为新农村建设、土地垦造等项目提供水利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还将新建1座1000吨左右的现代化、标准化程度高的供水水厂,铺设供水管道,以联村供水模式打破当地单村供水格局,实现区域规模化供水,覆盖供水人口6200余人。

  铺设灌溉管道,打通悬腾坑水库及其他保留备用水源的关联,形成“联库”供水灌溉系统,按需调配库群水量,实现水资源配置优化。水库群总库容可达125.21万方,新增灌溉面积约2000亩(为新增垦造耕地面积),改善灌溉面积约3000亩。

  结合当地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现状及功能,分别对原有70余座小山塘进行农业面源污染处理池,水田和湿地等改造,可新增水田115.8亩。通过三项改造,将原有的“心头之患”转化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水利载体,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双赢。

  经初步调查摸底,缙云县壶镇镇、新建镇等7个乡镇均有开展“建大改小”工作的初步思路和设想,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5.4亿元。届时,缙云全县可新增耕地面积约150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约20000余亩,土地指标收益可达到约50亿元。

  “‘建大改小’项目将优化水资源配置,挖掘水生态价值,把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GDP和GEP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GDP和GEP之间转化效率实现较快增长,为实现乡村振兴及缙云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更多的水利元素、水利实践。”缙云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更是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重要举措。回望初心,再绘蓝图。新形势下,缙云农村饮用水水平将再次迎来实质性突破。这场农村饮用水攻坚战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洪流中激扬起一簇簇浪花。

标签: 水费;乡村;农村饮用水;水库;水厂;振兴;村民;水表;山塘;供水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