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变成了现实 云和一个小山村的四种美好生活
2019-06-20 09:44:25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 柳项云 通讯员 严伟芳

  他们是四种不同的人。有人是知名企业家,有人是普通山村农民;有人年轻时努力奋斗,只为走出去,现在却又回来了;有人从外乡落户这里,然后异乡成了家乡。

  他们也有着一个同样的身份——云和县赤石乡赤石村人。

  起初,赤石村也叫黄岗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造紧水滩水库的时候,旧的赤石村成了水下故园,有些村民后靠搬迁至黄岗村,形成了现在的新赤石村。曾经,水面下的赤石村因着昌盛的水路运输而热闹非凡。

  如今,改头换面后的赤石村,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轻快步伐,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迎来了一场可见可感可触摸的乡土复兴。

  在这场变革历程中,他们也都是亲历人。现在,他们的美好生活,各有不同。不过,相同的是,那些曾让他们格外向往的美好,都一一走进了现实。于是,在每个玫瑰花盛开的日子里,同样满足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民宿业主:

  “回到家乡,拥有了新的向往”

  晨光熹微时,睡到自然醒,推窗望绿,宛在水中央;暮霭四合时,泡上一杯茶,坐在湖边,享受一段慵懒的时光,这是在赤石村“云栖木屋”的生活,这也是练巧忠的生活。

  年过四十的练巧忠出生于赤石村,前些年,他的身份还是一家木玩企业的老总。如今,练巧忠又多了一重身份,成了云和人尽皆知的民宿老板。只是他从未想过,曾经奋力想离开的土地,如今已成为自己最为眷恋的地方。“在外奋斗了那么久,我终于在自己的故乡找到了向往的生活。而我相信,这种安详自在的湖边生活,也是许多人心之向往的。”

  早在2000年,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杭州宋城集团斥巨资在云和湖上造起了云曼酒店,17间360度全湖景客房被人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赤石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来。2014年,赤石乡瞅准时机,以景区规划建设提升为内容,新建了木制休闲长廊、休憩广场、月洞亭、农耕园、烧烤中心等项目,并投资1000多万元在赤石村建设了“云栖木屋”民宿项目,十多栋独立的小木屋,散落在山间,成为了云和湖边一抹亮眼的风景。

  亲眼目睹了家乡的美丽转身,练巧忠心潮澎湃,毅然决然返回家乡,“与其拿着钱投资别的地方,不如回老家做点事情。”就这样,练巧忠承包下了“云栖木屋”项目,并投资了700多万元进行了配套设施的完善。2015年,“云栖木屋”正式运营以来,朝着“玫瑰赤石、浪漫云栖”的美好愿景,练巧忠与赤石乡政府携手努力,在赤石村种下了上万株千余种玫瑰,计划将赤石村打造成浙江最大的玫瑰小山城。

  去年10月,在赤石村赤石码头附近,练巧忠又投资了3000多万元,启动了“云栖木屋”二期项目建设工程。预计明年5月部分投入使用。对于未来,练巧忠底气十足:“赤石村只会越来越好,既然已经迈开了发展的脚步,那么,还有什么可以阻挡她的呢?”

  七旬农妇:

  “在花海里,赚美景的钱”

  与练巧忠不同,年近70岁的黄福娟这一辈子的生活从未离开这座小山村。

  今年“五一”期间,黄福娟在家门口支起了油锅,炸起了云和特色小吃“油筒饼”。四五十斤的米粉只够卖两天,这让黄福娟觉得非常的遗憾,“没想到今年来看花的人那么多,我米粉准备得太少了。”黄福娟说,“一个油筒饼卖三元,我一天就能赚五六百元。这是我赚过的最好赚的钱了。”

  黄福娟的家离“云栖木屋”很近,从“云栖木屋”步行至黄福娟的家,一路上,甚是干净整洁,路边玫瑰花点缀。走进黄福娟的家,进门大厅的一边,高高地摞着一排塑料筐,筐内是满满的木制玩具配件。房子里间不时有榔头敲击木头的声音传来。只听见“嗒嗒”两声,黄福娟和老伴饶进拿着小榔头,便把两个木钉敲进一小块长方体的两端的孔里,动作相当娴熟。

  “这些都是给玩具厂做的来料加工,我和老伴已经做了两年了,每天辛辛苦苦地做,每个月也只能赚五六百块钱。”比起在家做来料加工,黄福娟干过更累的活是“在码头背木头”和“在玩具厂打工”。

  上个世纪90年代,30岁刚出头的黄福娟最主要的谋生手段便是到赤石码头“背木头”,六个人合力将一根直径四五十厘米、长2米的木头从码头抬至村口,再将木头抬上大卡车。如此循环往复,常常从清晨忙到夜幕降临。再后来,随着赤石码头逐渐衰落,黄福娟开始走进了赤石村内的木玩加工厂打起了零工,“哪家木玩加工厂有活干,我就去哪里。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工资不低,却非常辛苦。”

  回过头来看,黄福娟说:“这辈子就像在喝一碗水,总会有苦涩,但这碗水越喝越甜。”

  外来村民:

  “在景区里安家,生活感觉甜蜜蜜”

  “如果不问户籍所在地,我们会说自己是赤石人。”邹文英和张学森是一对来自景宁的“80后”夫妻。2002年,夫妻俩凑了2万元在赤石村买了一幢房子,从此便开始在这里扎根。

  2000年,26岁的张学森偶然听说赤石村的木玩加工厂工资挺高,便只身来到赤石村工作。从每天50元到每天100元,张学森在赤石木玩厂越干越起劲。便决定与妻子邹文英将家安在赤石。在这个小山村,他们不仅学会了方言、适应了生活、融入了圈子,还孕育了自己的一双儿女,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赤石人。

  2013年,张学森夫妻俩所在的玩具加工厂关停。失去工作后,他们一度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要赚钱得到外面去,可是这么多年,赤石村早已是最不舍离开的家乡。”这时,赤石村村民吴锦华向张学森伸出了援助之手,开始教张学森做电工活。

  慢慢有了自己的手艺,2014年,民宿“云栖木屋”开始施工建设,张学森成为了民宿的电工。邹文英一开始在民宿当服务员,眼见着民宿生意越做越好,她灵机一动,在民宿的隔壁租下了一家店面,开了一家小超市。去年“五一”期间,来赏花的人络绎不绝,邹文英的小超市几天就赚了1万元。

  “从前,我们在赤石买房子定居,有的人会笑话我们。现在大家都羡慕我们,不仅房子增值了,人还住在景区里,生活感觉甜蜜蜜。”邹文英高兴地说。

  农家乐老板:

  “家门口捧金饭碗,日子就是美”

  上两个星期,今年62岁的曾仙女在自家农家乐门口搭起了一个铝合金拱门,她计划在拱门下种上玫瑰花,等到来年,玫瑰花爬上拱门,一定是会吸引更多游客驻足。

  这个农家乐的前身其实是一家木玩加工厂。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丰富的山林资源为赤石村的木制加工业提供了温床,赤石人便与木玩结下了不解之缘,木制玩具加工业也日渐成了赤石村的主要产业。曾仙女在办厂之前,与多数赤石人的谋生轨迹大抵一致,便是走向玩具加工厂打工。曾仙女是村里出了名的“拼命三娘”,为了多挣点钱,她一天打三份工,油漆、穿孔、割边,那些男人干的活,曾仙女干得也毫不逊色。

  凭着辛勤劳动,曾仙女与丈夫攒到了开办木玩加工厂的“第一桶金”。1998年,曾仙女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木玩加工厂,开始了自己的“淘金”生涯。十七八台机器在并不宽敞的房子里轰轰作响,为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行情好的时候,一年挣20多万元不在话下。”曾仙女说,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多办木玩厂的赤石人到县城去扩张产业,云和整个木玩产业也越做越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赤石村的木玩产业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前几年,赤石村所剩下的10余家木玩加工厂沦为了“低小散”。

  粉尘多、噪音大,2016年,赤石乡开始整治“低小散”木玩加工厂。乡里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的时候,曾仙女第一个站出来主动关停加工厂:“我也想退休了,过一过清清爽爽的日子。”

  2016年,曾仙女拆掉了办厂之初兴建的大棚,还原了一个美丽庭院。再投入20万元,重新装修了房子。房子空置着,索性变身农家乐。开业之初,来曾仙女农家乐的客人并不多,这两年随着“玫瑰小镇”的打造,农家乐的生意开始有了起色。“也没想过要挣多少钱。现在,一边享受生活,一边还有额外的收入,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标签:黄福;加工厂;仙女;木屋;家乡;云栖木屋;房子;农家乐;石人;赤石乡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丽水  正文

向往的变成了现实 云和一个小山村的四种美好生活
2019-06-20 09:44:25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 柳项云 通讯员 严伟芳

  他们是四种不同的人。有人是知名企业家,有人是普通山村农民;有人年轻时努力奋斗,只为走出去,现在却又回来了;有人从外乡落户这里,然后异乡成了家乡。

  他们也有着一个同样的身份——云和县赤石乡赤石村人。

  起初,赤石村也叫黄岗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造紧水滩水库的时候,旧的赤石村成了水下故园,有些村民后靠搬迁至黄岗村,形成了现在的新赤石村。曾经,水面下的赤石村因着昌盛的水路运输而热闹非凡。

  如今,改头换面后的赤石村,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轻快步伐,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迎来了一场可见可感可触摸的乡土复兴。

  在这场变革历程中,他们也都是亲历人。现在,他们的美好生活,各有不同。不过,相同的是,那些曾让他们格外向往的美好,都一一走进了现实。于是,在每个玫瑰花盛开的日子里,同样满足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民宿业主:

  “回到家乡,拥有了新的向往”

  晨光熹微时,睡到自然醒,推窗望绿,宛在水中央;暮霭四合时,泡上一杯茶,坐在湖边,享受一段慵懒的时光,这是在赤石村“云栖木屋”的生活,这也是练巧忠的生活。

  年过四十的练巧忠出生于赤石村,前些年,他的身份还是一家木玩企业的老总。如今,练巧忠又多了一重身份,成了云和人尽皆知的民宿老板。只是他从未想过,曾经奋力想离开的土地,如今已成为自己最为眷恋的地方。“在外奋斗了那么久,我终于在自己的故乡找到了向往的生活。而我相信,这种安详自在的湖边生活,也是许多人心之向往的。”

  早在2000年,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杭州宋城集团斥巨资在云和湖上造起了云曼酒店,17间360度全湖景客房被人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赤石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来。2014年,赤石乡瞅准时机,以景区规划建设提升为内容,新建了木制休闲长廊、休憩广场、月洞亭、农耕园、烧烤中心等项目,并投资1000多万元在赤石村建设了“云栖木屋”民宿项目,十多栋独立的小木屋,散落在山间,成为了云和湖边一抹亮眼的风景。

  亲眼目睹了家乡的美丽转身,练巧忠心潮澎湃,毅然决然返回家乡,“与其拿着钱投资别的地方,不如回老家做点事情。”就这样,练巧忠承包下了“云栖木屋”项目,并投资了700多万元进行了配套设施的完善。2015年,“云栖木屋”正式运营以来,朝着“玫瑰赤石、浪漫云栖”的美好愿景,练巧忠与赤石乡政府携手努力,在赤石村种下了上万株千余种玫瑰,计划将赤石村打造成浙江最大的玫瑰小山城。

  去年10月,在赤石村赤石码头附近,练巧忠又投资了3000多万元,启动了“云栖木屋”二期项目建设工程。预计明年5月部分投入使用。对于未来,练巧忠底气十足:“赤石村只会越来越好,既然已经迈开了发展的脚步,那么,还有什么可以阻挡她的呢?”

  七旬农妇:

  “在花海里,赚美景的钱”

  与练巧忠不同,年近70岁的黄福娟这一辈子的生活从未离开这座小山村。

  今年“五一”期间,黄福娟在家门口支起了油锅,炸起了云和特色小吃“油筒饼”。四五十斤的米粉只够卖两天,这让黄福娟觉得非常的遗憾,“没想到今年来看花的人那么多,我米粉准备得太少了。”黄福娟说,“一个油筒饼卖三元,我一天就能赚五六百元。这是我赚过的最好赚的钱了。”

  黄福娟的家离“云栖木屋”很近,从“云栖木屋”步行至黄福娟的家,一路上,甚是干净整洁,路边玫瑰花点缀。走进黄福娟的家,进门大厅的一边,高高地摞着一排塑料筐,筐内是满满的木制玩具配件。房子里间不时有榔头敲击木头的声音传来。只听见“嗒嗒”两声,黄福娟和老伴饶进拿着小榔头,便把两个木钉敲进一小块长方体的两端的孔里,动作相当娴熟。

  “这些都是给玩具厂做的来料加工,我和老伴已经做了两年了,每天辛辛苦苦地做,每个月也只能赚五六百块钱。”比起在家做来料加工,黄福娟干过更累的活是“在码头背木头”和“在玩具厂打工”。

  上个世纪90年代,30岁刚出头的黄福娟最主要的谋生手段便是到赤石码头“背木头”,六个人合力将一根直径四五十厘米、长2米的木头从码头抬至村口,再将木头抬上大卡车。如此循环往复,常常从清晨忙到夜幕降临。再后来,随着赤石码头逐渐衰落,黄福娟开始走进了赤石村内的木玩加工厂打起了零工,“哪家木玩加工厂有活干,我就去哪里。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工资不低,却非常辛苦。”

  回过头来看,黄福娟说:“这辈子就像在喝一碗水,总会有苦涩,但这碗水越喝越甜。”

  外来村民:

  “在景区里安家,生活感觉甜蜜蜜”

  “如果不问户籍所在地,我们会说自己是赤石人。”邹文英和张学森是一对来自景宁的“80后”夫妻。2002年,夫妻俩凑了2万元在赤石村买了一幢房子,从此便开始在这里扎根。

  2000年,26岁的张学森偶然听说赤石村的木玩加工厂工资挺高,便只身来到赤石村工作。从每天50元到每天100元,张学森在赤石木玩厂越干越起劲。便决定与妻子邹文英将家安在赤石。在这个小山村,他们不仅学会了方言、适应了生活、融入了圈子,还孕育了自己的一双儿女,成为了地地道道的赤石人。

  2013年,张学森夫妻俩所在的玩具加工厂关停。失去工作后,他们一度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要赚钱得到外面去,可是这么多年,赤石村早已是最不舍离开的家乡。”这时,赤石村村民吴锦华向张学森伸出了援助之手,开始教张学森做电工活。

  慢慢有了自己的手艺,2014年,民宿“云栖木屋”开始施工建设,张学森成为了民宿的电工。邹文英一开始在民宿当服务员,眼见着民宿生意越做越好,她灵机一动,在民宿的隔壁租下了一家店面,开了一家小超市。去年“五一”期间,来赏花的人络绎不绝,邹文英的小超市几天就赚了1万元。

  “从前,我们在赤石买房子定居,有的人会笑话我们。现在大家都羡慕我们,不仅房子增值了,人还住在景区里,生活感觉甜蜜蜜。”邹文英高兴地说。

  农家乐老板:

  “家门口捧金饭碗,日子就是美”

  上两个星期,今年62岁的曾仙女在自家农家乐门口搭起了一个铝合金拱门,她计划在拱门下种上玫瑰花,等到来年,玫瑰花爬上拱门,一定是会吸引更多游客驻足。

  这个农家乐的前身其实是一家木玩加工厂。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丰富的山林资源为赤石村的木制加工业提供了温床,赤石人便与木玩结下了不解之缘,木制玩具加工业也日渐成了赤石村的主要产业。曾仙女在办厂之前,与多数赤石人的谋生轨迹大抵一致,便是走向玩具加工厂打工。曾仙女是村里出了名的“拼命三娘”,为了多挣点钱,她一天打三份工,油漆、穿孔、割边,那些男人干的活,曾仙女干得也毫不逊色。

  凭着辛勤劳动,曾仙女与丈夫攒到了开办木玩加工厂的“第一桶金”。1998年,曾仙女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木玩加工厂,开始了自己的“淘金”生涯。十七八台机器在并不宽敞的房子里轰轰作响,为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行情好的时候,一年挣20多万元不在话下。”曾仙女说,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多办木玩厂的赤石人到县城去扩张产业,云和整个木玩产业也越做越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赤石村的木玩产业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前几年,赤石村所剩下的10余家木玩加工厂沦为了“低小散”。

  粉尘多、噪音大,2016年,赤石乡开始整治“低小散”木玩加工厂。乡里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的时候,曾仙女第一个站出来主动关停加工厂:“我也想退休了,过一过清清爽爽的日子。”

  2016年,曾仙女拆掉了办厂之初兴建的大棚,还原了一个美丽庭院。再投入20万元,重新装修了房子。房子空置着,索性变身农家乐。开业之初,来曾仙女农家乐的客人并不多,这两年随着“玫瑰小镇”的打造,农家乐的生意开始有了起色。“也没想过要挣多少钱。现在,一边享受生活,一边还有额外的收入,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标签: 黄福;加工厂;仙女;木屋;家乡;云栖木屋;房子;农家乐;石人;赤石乡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