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诗词中对革命年代“红军桥”的描写极其生动。回顾浙西南革命历史,在“中国廊桥之乡”庆元县,有这么四座廊桥,汇聚了历代能工巧匠的木拱廊桥建造技艺,同时也是红军在浙西南屡建战功,书写浙西南历史的见证。
如今,它们已成为庆元红色旅游的景点和地标,成为当地百姓和庆元游子心之所系的乡愁。因为廊桥就是红军驻守和进军的关卡和要道。
为充分研究、挖掘、提炼“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切实发挥庆元革命老区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推进“红+绿”深度融合,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庆元“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办公室收集整理了4座“红军桥”的故事,让全县“红+绿”融合有了“桥头堡”。
今年5月,庆元还将举办“江南100庆元廊桥国际越野赛”,把庆元廊桥串点成线,发展红色旅游。届时,四座“红军桥”又将成为庆元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见证者。
步蟾桥:廊桥“美男子”的红色基因传承
步蟾桥坐落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水尾,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为“国宝级”廊桥。
1934年8月26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福建寿宁县硖头进入浙江庆元县境。27日,先遣队先头部队来到庆元荷地区署驻地举溪(月山)村尾。
他们在步蟾桥桥头下,以溪坎为掩护,蹚水向上游前进。一个六角形3层大碉堡就在眼前,庆元县保安团一个分队两个班驻守于此。
敌军见红军袭来,退入碉堡,紧闭大门,不敢向红军开一枪。先遣队将碉堡团团围住,敌不动,我不动,在步蟾桥上监视敌军,围而不攻。随后,先遣队战士们发动群众分掉土豪家的粮食后,在村里宿营,第二天离开月山,北上抗日。
如今的先遣队宿营地原址被拆除改建,建成为举水乡中心小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月山学子。步蟾桥得以保护,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山村,让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比央视春晚还早的“月山春晚”。2019年,“村晚”导演表示,晚会又有新节目,将重现先遣队战斗故事。剧本编撰完成后,它将成为“月山春晚”除了《农活秀》《月山之歌》《四大妈夸月山》《忖忖乌辱财主》后的常驻节目,通过月山群众支持红军北上抗日的情节演绎,再现庆元人民的红色基因和战斗精神。
濛淤桥:廊桥变身民宿经济集聚地
濛淤桥位于庆元县五大堡乡濛淤村,始建于元代,位于庆元东部进入县城的交通要道上。
1934年8月28日凌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举溪挺进庆元县城,突破敌人在小漈头的伏击阻拦后,于午后时分抵达五大堡乡濛淤村。
先遣队运输队与从石记岱尾追而来的国民党丽水保安分处军士分队和庆元保安一中队遭遇,双方发生激战。先遣队两头夹击,让敌人阵营大乱,弃枪而逃。
在濛淤桥遭遇战中,红军毙敌保安队军官一名、士兵多名,抓获俘虏多名,缴获枪支弹药若干。红军方面也牺牲2人,多人负伤。此役后,先遣队继续扫清沿途堵截的敌军,并于28日下午一举攻占庆元县城。所以,濛淤桥遭遇战又被称之为先遣队占领首个县城的“前哨战”。
现如今,濛淤桥不但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就有多家有影响力的网红民宿“廊桥故里”“大宝古道”。西川古村落和濛淤村,连接多条古道,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登山游的景点村。“水觅幽谷、艺宿西川”和“昶园”项目就坐落在古村、古道间,将成为下一阶段庆元县旅游投资的“新亮点”。
站在濛淤村的浙江庆元革命老根据地县纪念碑前,庆元县史志办副主任吴传彪说,濛淤村将成为庆元县红色旅游的“中心村”,这里不但有绿色景区、民宿经济和优越的区位条件,还将成为全县各单位部门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打卡地”。“红+绿”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后坑桥:竹口战场催生浪漫花海
后坑桥,位于庆元县竹口镇枫堂村。1934年8月30日拂晓,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离开庆元县城,上午10时许抵达竹口一线,遭遇浙江保安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和浙江保安第三团(欠一营),开启了“竹口大捷”的帷幕。
敌军从浦城赶到小梅,当听到“红军约千人,枪半数”的错误情报后,信以为真,顾不得吃饭,前来庆元堵截红军。
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红军指挥官亲临阵地指挥。敌军已占领后坑桥、培兰亭,向官山一线山坡推进,并在迫击炮、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对红军瓦窑山侧后进行多次凶猛攻击。红军守住正面通道,顶住了敌人一次次冲锋。
夜幕降临,善于夜间作战的红军组织反击,敌人猝不及防,指挥所被捣毁。一股红军沿下济溪逆水而上,直插敌后,摧毁敌迫击炮阵地,抢占了制高点。敌阵大乱,红军趁机发起反击。
“竹口大捷”是先遣队自瑞金出发以来,缴获最多、最为成功的一役,是红军野战歼敌的范例之战。
竹口战斗中的一片平原,现今变成了黄色的油菜花花海,这里正举办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醉美花海展”。慕名而来的游客听到红军在竹口痛击敌军的故事后,对这片浪漫花海又有了新的体验,对红军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纷纷点赞,对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倍感珍惜。
庆元县红十字会组织人员来到后坑桥后的竹口战斗纪念馆缅怀先烈。当看到“竹口大捷”的消息刊登上1934年9月4日的《红色中华》时,人们都充满着自豪感,感知着庆元革命年代的激情和浪漫。
如今的竹口镇,已然成为了“中国铅笔第一镇”、庆元甜桔柚的主产地之一。竹口镇党委政府将在今年投资数百万元,重新修建当时的战壕、古道,试图重现当年“竹口大捷”盛况,不但要做“红+绿”融合文章,更要发展工业游、采摘游,将“竹口大捷”的影响力传播得更广。
会龙桥:“关键性一仗”的红色浪漫
会龙桥,位于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始建于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1935年4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500余人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参谋长王永瑞、政治部主任黄富武等率领下进驻庆元斋郎村。
4月28日早晨7时,战斗率先在村尾水口打响,敌人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会龙桥畔水口阵地谷底,抬头一看,红军严阵以待,难以进攻,只好原路退回,改道岙头淤,结果又被红军阻拦击溃。
上午9时,浙保一团主力被诱入预设伏击区,遭挺进师主力居高临下迎头痛击,战斗持续七八个小时,红军击伤敌团长李秀。李秀部随即溃不成军。
此役红军以少胜多,毙伤敌300余人,俘虏敌20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长短枪150余支、各式子弹无数发。
斋郎战斗的胜利,使红军挺进师摆脱了敌人前堵后追的困境。该战,被粟裕大将誉为“是我军挺进闽浙边以后的关键性一仗”,挺进师主力乘胜迅速挺进浙西南腹地,掀起了浙西南革命的高潮。
如今的斋郎村为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主战场牧牛场得到了完好的保护,会龙桥成为了人们红色旅游必去之处。红宝斋民宿是该村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红色主题民宿,每年六七月份都会吸引来避暑和参观斋郎大捷战场的各地游客。
除了这四座红军桥之外,庆元还有咏归桥、龙庆桥、半路亭桥等“红军桥”和“红色廊桥”。其中,咏归桥还是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中共庆元县委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诞生地,如今已经成为庆元百姓散步和缅怀先烈的好去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诗词中对革命年代“红军桥”的描写极其生动。回顾浙西南革命历史,在“中国廊桥之乡”庆元县,有这么四座廊桥,汇聚了历代能工巧匠的木拱廊桥建造技艺,同时也是红军在浙西南屡建战功,书写浙西南历史的见证。
如今,它们已成为庆元红色旅游的景点和地标,成为当地百姓和庆元游子心之所系的乡愁。因为廊桥就是红军驻守和进军的关卡和要道。
为充分研究、挖掘、提炼“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切实发挥庆元革命老区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推进“红+绿”深度融合,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庆元“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办公室收集整理了4座“红军桥”的故事,让全县“红+绿”融合有了“桥头堡”。
今年5月,庆元还将举办“江南100庆元廊桥国际越野赛”,把庆元廊桥串点成线,发展红色旅游。届时,四座“红军桥”又将成为庆元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见证者。
步蟾桥:廊桥“美男子”的红色基因传承
步蟾桥坐落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水尾,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为“国宝级”廊桥。
1934年8月26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福建寿宁县硖头进入浙江庆元县境。27日,先遣队先头部队来到庆元荷地区署驻地举溪(月山)村尾。
他们在步蟾桥桥头下,以溪坎为掩护,蹚水向上游前进。一个六角形3层大碉堡就在眼前,庆元县保安团一个分队两个班驻守于此。
敌军见红军袭来,退入碉堡,紧闭大门,不敢向红军开一枪。先遣队将碉堡团团围住,敌不动,我不动,在步蟾桥上监视敌军,围而不攻。随后,先遣队战士们发动群众分掉土豪家的粮食后,在村里宿营,第二天离开月山,北上抗日。
如今的先遣队宿营地原址被拆除改建,建成为举水乡中心小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月山学子。步蟾桥得以保护,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山村,让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比央视春晚还早的“月山春晚”。2019年,“村晚”导演表示,晚会又有新节目,将重现先遣队战斗故事。剧本编撰完成后,它将成为“月山春晚”除了《农活秀》《月山之歌》《四大妈夸月山》《忖忖乌辱财主》后的常驻节目,通过月山群众支持红军北上抗日的情节演绎,再现庆元人民的红色基因和战斗精神。
濛淤桥:廊桥变身民宿经济集聚地
濛淤桥位于庆元县五大堡乡濛淤村,始建于元代,位于庆元东部进入县城的交通要道上。
1934年8月28日凌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举溪挺进庆元县城,突破敌人在小漈头的伏击阻拦后,于午后时分抵达五大堡乡濛淤村。
先遣队运输队与从石记岱尾追而来的国民党丽水保安分处军士分队和庆元保安一中队遭遇,双方发生激战。先遣队两头夹击,让敌人阵营大乱,弃枪而逃。
在濛淤桥遭遇战中,红军毙敌保安队军官一名、士兵多名,抓获俘虏多名,缴获枪支弹药若干。红军方面也牺牲2人,多人负伤。此役后,先遣队继续扫清沿途堵截的敌军,并于28日下午一举攻占庆元县城。所以,濛淤桥遭遇战又被称之为先遣队占领首个县城的“前哨战”。
现如今,濛淤桥不但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就有多家有影响力的网红民宿“廊桥故里”“大宝古道”。西川古村落和濛淤村,连接多条古道,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登山游的景点村。“水觅幽谷、艺宿西川”和“昶园”项目就坐落在古村、古道间,将成为下一阶段庆元县旅游投资的“新亮点”。
站在濛淤村的浙江庆元革命老根据地县纪念碑前,庆元县史志办副主任吴传彪说,濛淤村将成为庆元县红色旅游的“中心村”,这里不但有绿色景区、民宿经济和优越的区位条件,还将成为全县各单位部门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打卡地”。“红+绿”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后坑桥:竹口战场催生浪漫花海
后坑桥,位于庆元县竹口镇枫堂村。1934年8月30日拂晓,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离开庆元县城,上午10时许抵达竹口一线,遭遇浙江保安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和浙江保安第三团(欠一营),开启了“竹口大捷”的帷幕。
敌军从浦城赶到小梅,当听到“红军约千人,枪半数”的错误情报后,信以为真,顾不得吃饭,前来庆元堵截红军。
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红军指挥官亲临阵地指挥。敌军已占领后坑桥、培兰亭,向官山一线山坡推进,并在迫击炮、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对红军瓦窑山侧后进行多次凶猛攻击。红军守住正面通道,顶住了敌人一次次冲锋。
夜幕降临,善于夜间作战的红军组织反击,敌人猝不及防,指挥所被捣毁。一股红军沿下济溪逆水而上,直插敌后,摧毁敌迫击炮阵地,抢占了制高点。敌阵大乱,红军趁机发起反击。
“竹口大捷”是先遣队自瑞金出发以来,缴获最多、最为成功的一役,是红军野战歼敌的范例之战。
竹口战斗中的一片平原,现今变成了黄色的油菜花花海,这里正举办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醉美花海展”。慕名而来的游客听到红军在竹口痛击敌军的故事后,对这片浪漫花海又有了新的体验,对红军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纷纷点赞,对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倍感珍惜。
庆元县红十字会组织人员来到后坑桥后的竹口战斗纪念馆缅怀先烈。当看到“竹口大捷”的消息刊登上1934年9月4日的《红色中华》时,人们都充满着自豪感,感知着庆元革命年代的激情和浪漫。
如今的竹口镇,已然成为了“中国铅笔第一镇”、庆元甜桔柚的主产地之一。竹口镇党委政府将在今年投资数百万元,重新修建当时的战壕、古道,试图重现当年“竹口大捷”盛况,不但要做“红+绿”融合文章,更要发展工业游、采摘游,将“竹口大捷”的影响力传播得更广。
会龙桥:“关键性一仗”的红色浪漫
会龙桥,位于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始建于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1935年4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500余人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参谋长王永瑞、政治部主任黄富武等率领下进驻庆元斋郎村。
4月28日早晨7时,战斗率先在村尾水口打响,敌人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会龙桥畔水口阵地谷底,抬头一看,红军严阵以待,难以进攻,只好原路退回,改道岙头淤,结果又被红军阻拦击溃。
上午9时,浙保一团主力被诱入预设伏击区,遭挺进师主力居高临下迎头痛击,战斗持续七八个小时,红军击伤敌团长李秀。李秀部随即溃不成军。
此役红军以少胜多,毙伤敌300余人,俘虏敌20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长短枪150余支、各式子弹无数发。
斋郎战斗的胜利,使红军挺进师摆脱了敌人前堵后追的困境。该战,被粟裕大将誉为“是我军挺进闽浙边以后的关键性一仗”,挺进师主力乘胜迅速挺进浙西南腹地,掀起了浙西南革命的高潮。
如今的斋郎村为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主战场牧牛场得到了完好的保护,会龙桥成为了人们红色旅游必去之处。红宝斋民宿是该村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红色主题民宿,每年六七月份都会吸引来避暑和参观斋郎大捷战场的各地游客。
除了这四座红军桥之外,庆元还有咏归桥、龙庆桥、半路亭桥等“红军桥”和“红色廊桥”。其中,咏归桥还是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中共庆元县委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诞生地,如今已经成为庆元百姓散步和缅怀先烈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