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丽水  正文

这里成了“江南布达拉宫” 是什么让古村落焕发生机?
2018-12-04 09:58:33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林子靖 通讯员 叶琳

00.jpg

  绵密的20几幢古民居,沿着山间顺势而下排列着,黄墙、檐角错落有致;村内的巷道由青石台阶鹅卵石铺就,蜿蜒而下,耀眼的阳光折射出杨家堂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今年6月,我们村入选县里‘拯救老屋行动’的8幢房子已经全部修缮完毕,既保留了古朴的建筑风格,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村委会主任宋仁鉴颇为自豪地介绍道。

  与松阳其他地方不同,早在2013年,杨家堂村就自发开始抢修了一批村子里的破败老屋。而宋仁鉴可以说是杨家堂村最早进行“老屋拯救”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2013年,宋仁鉴回到老家杨家堂村竞选村委会主任。“要想保护村里那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只有参与到村事务管理中才能办到。”这是他竞选村委主任的初衷。

  宋仁鉴从小就对村子的传统文化和老房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为了修缮祠堂,身为村干部的父亲就带着他挨家挨户进行过募捐;长大后在县城里开餐馆,听说村里有外来人收购雕花窗子,急忙赶回家劝阻。2013年,成功选上村委会主任后,为了专心做好老屋保护、拯救工作,宋仁鉴关掉了在县城里开了13年的餐馆,毅然回到了村子里。

  杨家堂村有100多户人家,住在村子里不到30幢的房子里,一幢老房子大多有四五户人家居住着,这样复杂的情况给修缮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众人意见不一致,一幢房子里有人愿意修,有人不愿意修,还有人不愿意出钱,认为修这些老房子没意义。

  但是眼光长远的宋仁鉴深知,这些看似破败、陈旧的“老房子”是村子最大的财富,必须要把它们好好保存下来。于是,他苦口婆心劝说住户们,为他们慢慢理清修缮房子的利弊,渐渐地,很多村民也被劝服了。

  在当时,松阳的“拯救老屋行动”还未开始,为了尽可能地开源节流,宋仁鉴又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在村子里吸收老木匠、泥瓦匠等成立了一支“土建队”,在原来老房子的基础上收集原始的材料,这样就节省了一大笔资金。靠着大家有力出力、有料出料,杨家堂村最危险的几幢老房子得到了及时的修缮。

  2016年1月,由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项目落户松阳,经过筛选,杨家堂村8幢老屋挂牌入围。

  为了带动村民参与“老屋拯救行动”,作为村委主任的宋仁鉴自己垫钱租了一幢老屋,全权负责这幢房子的修缮工作。在他的带头下,另外两名村干部也主动各自租了一幢房子。在村干部的积极作为下,杨家堂村的老屋拯救工作有序开展起来了。

  除了房子,村里的古道也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得到了修缮,廊屋、佛堂、凉亭、古井、古碑以及众多的古树的保留,尽显杨家堂村诗意栖居的原生态环境。

  拯救老屋给村子带来了巨变。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山明水秀的风景,很快让杨家堂村在摄影界名声大振,被誉为“江南布达拉宫”。

  杨家堂村作为宋濂的后裔居住地,宋氏族人将《宋氏宗谱·家训》写在村中建筑墙面,形成独特的“墙头文化”。老屋修缮之后,“家训家规”明晰地镌刻于墙,让流传百年的规范继续传承。独特的文化底蕴,让来过杨家堂村的艺术家们流连忘返,吸引他们二次、三次来到这里。

  2017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送欢乐下基层”画家团队来到杨家堂村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多名画家近距离感受村子的传统古民居和风土人情,寻找艺术创作灵感。

  拯救一批老屋,修缮的是人心、是文化,一个全新的、重现生机的杨家堂村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标签: 房子;修缮;村子;拯救;古民居;历史文化内涵;独特魅力;村干部;巷道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