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松阳县农村三资系统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该县40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100%达到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100%达到5万元以上,提前完成了“消薄”工作的“双百”任务。
作为最后江南秘境的松阳,拥有71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之一和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自“消薄”工作开展以来,松阳充分发挥县域内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禀赋,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激活乡村闲置农房、土地等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松阳特色的增收之路。
斋坛乡吊坛村是一个镶嵌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这里高山险峻,奇峰异石,悬崖峭壁,山谷涧流。一年多前,吊坛村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全村常住人口不足4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一万元。
瞄准了这里独特的古村与山水资源,2017年,退伍回乡的占文清与青田旅意华侨詹旭彬,共同开发“云顶仙坑源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该项目与吊坛村签订合作开发协议,长期承租村中30栋荒废倒塌无人居住的房屋,开发建设精品民宿。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带动村民进行创业,增收劳务工资15余万元。
“与吊坛村一样,依托独特的古村落资源和老屋资源,近年来,全县已有170余个村庄发展了民宿产业。它们不仅推进闲置农房变身精品民宿,还助力经济薄弱村提前摘帽,实现了乡村振兴。”松阳县“双增”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大多数村庄利用古村资源不同,象溪镇龙湾村有一块闲置多年的土地,在镇、村两级合力推动下,如今得到了较好开发。“为了获得市场青睐,我们前期完成了该区域的水渠灌溉设施及道路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孙水根表示,为了让村集体充分受益,他们还专门成立合作社,与前来开发中药材种植的企业进行合作,商议由企业负责基地建设、苗木培育以及后期收购销售,由村经济合作社提供劳务输出。
“有了这个项目,村里每年可获得保底收益5万元,等中草药投产后,村集体还有20%的股份收益。”看着曾经闲置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村集体的“家底”逐渐殷实,孙水根对村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上世纪60年代,安民乡安岱后村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种植土茶,但由于路途远、产量低等原因,一直处于失管状态。近年来,随着高山土茶价格节节攀升,让村集体重新看到了市场前景。今年以来,村里组织劳力对老茶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引起了各地茶商关注,最终该片茶园以每年3万元的价格被当地茶商承包,且合同一签便是15年。
看到闲置资产再次被利用的好处,眼下,村里又忙着对红色革命根据地、闲置农房等资源进行整合,准备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