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9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柳项云 黄娅 记者 聂伟霞)近日,在云和县紧水滩镇龙门村,78岁的孙宝香老人独自一人在田里冒雨抢摘长豇豆。“我来帮你!”村民汤朝友不顾刚好的病体,二话不说走进了泥泞的菜地,“以前是你们照顾我,现在应该是我来照顾你们了。”15年来,在村民的悉心照料下,患精神疾病的汤朝友病情逐年稳定,成了村里的热心人。
今年57岁的汤朝友,曾是一名高材生,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后,在杭州一家建筑公司任技术工。在那个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领几十元工资的年代,汤朝友的月薪收入高达600多元,是村里首个万元户,为家里置办了全村的第一台电视和冰箱,当时左邻右舍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汤朝友心理深受打击,精神出现间歇性异常现象,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父母将他接回村中照料。2003年,汤朝友父母相继去世,只剩汤朝友孤身一人。汤朝友的婶婶、年近70岁的夏如香主动伸出援手,承担起照料侄子的重担,悉心照料起他的生活起居。
这份无私的奉献被夏如香儿子儿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为父母的善举而感动。5年前,夏如香离世之前,老人拉着儿媳黄雪梅的手只交代了一句话:一定要把汤朝友当做亲兄弟看待,平日里多照看着他。黄雪梅和丈夫汤朝兴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接过这根“接力棒”。
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照顾病人需要耐心和一颗强大的爱心。黄雪梅刚刚打扫干净的屋子,不一会儿就被汤朝友搞得乱七八糟;黄雪梅刚把新床单洗好晾晒干换上,又被汤朝友给扯下来……又急又气的黄雪梅“劝”自己,患病的汤朝友就像个3岁的孩子,最爱耍脾气,照料他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我把他当作我的弟弟来照顾,村里还有其他不少人也在义务照顾汤朝友。”黄雪梅说,自己的儿女也已经承诺,今后会继续照顾这位叔叔。
没有经济来源和劳动能力的汤朝友家里却从来不缺柴米油盐。62岁党员罗芝龙在村中常年以捕鱼为生,从小与汤朝友情同手足。捕到鱼总忘不了将鱼剖洗干净送一份给“兄弟”。汤朝友有时没胃口懒得烧饭,罗芝龙等周边村民看到他家没有冒起炊烟,都会主动上门查看,然后烧一些开胃菜给汤朝友吃。
前几年,汤朝友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出现部分墙体倒塌和屋顶漏雨等隐患,一下大雨,村干部第一个来转移汤朝友。“朝友,我们帮你暂时搬到村里避灾中心住,等房屋修好了咱再回家行不?”村党支部书记颜锋像劝孩子一样劝汤朝友,但倔强的汤朝友死活都愿意不离开,颜锋和汤朝兴等村民就轮流陪伴在他身边。2016年,村里帮汤朝友申报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资金,将老屋修复改造一新。
“‘和谐相处’是我们村的祖训。”颜锋说,正是在这样有爱的大家庭里,15年来,汤朝友的小屋涌动着暖暖爱意,乡亲们的爱心接力“唤醒”了汤朝友,让他的精神状态逐年稳定下来。
“奶奶,把这一大筐菜放下,我帮你挑回去”“你的锄头坏了,我帮你修一修”……不知道从何时,乡亲们发现,汤朝友开始频频走出小屋,与人简单交流,而且特别喜欢助人为乐,一天要做上两三件好事,他才觉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