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嘉兴让残疾人焕发生命的光彩
2019-10-27 09:40:26
来源: 浙江日报 王雨红

  残疾人的民生福祉,一直挂是嘉兴这个城市心头的牵挂。

  不久前,省残联公布了2018年度市级残疾人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嘉兴市荣获全省第一。沉甸甸的桂冠背后,展示出嘉兴市残疾人事业结出的丰硕果实。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述说着嘉兴残疾人的获得感:作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近年来,嘉兴市先后获得全省唯一的“十二五”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唯一的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全国残疾人就业、康复、文化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十二五”浙江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站在新的起点上,嘉兴市积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权益维护体系建设,为打造具有国际化品质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推进高质量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贡献力量。

  全方位帮扶 生活有了保障

  “女儿又能重新画画了,我要再给她买点纸和画笔。”从村干部董金鑫手里接过今年的第二期增收“红包”3638元,家住海宁市硖石街道南漾村的残疾人沈魏雅满脸喜悦。

  在海宁,像沈魏雅这样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增加支出或者因无法劳动而减少、失去收入的还有2000户家庭。为此,海宁创新采取农村“三权+”或城乡公寓房资产抵押贷款方式,出招帮扶低收入家庭以“零本金”实现增收。

  据悉,该项目面向持《低保证》《低保边缘证》的城乡低收入家庭,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根据不同的对象类别可向银行申请6万至25万元的贷款,用于国资公司和乡村振兴“飞地抱团”等稳定收益项目投资,每年获取贷款资金10%的固定收益。据统计,参加项目的每户家庭每年可稳定增收5400元至22500元。截至目前,海宁市参与此项目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829户,发放“增收贷”两期共10360万元,户均年增收将超万元。

  让无力者有力,助有力者前行。2017年,《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嘉兴成为全省首个以设区市为单位统一建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地区。“该制度还与残疾人保障政策有效衔接,建立并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共享机制,参加医疗保险的残疾人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助。”嘉兴市残联理事长闻人庆介绍道。

  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村民范福祥深有体会。工地上的意外造成范福祥高位截瘫,根据政策,肢残一级的他可以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长期护理保险,加之居家长期保险、低保家庭低保金补助等,如今范福祥全家每月有4408元的稳定收入,还有妻子打零工收入,家人吃穿不愁了,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强化保障,共追小康之梦。今年,嘉兴率先在全省建立全市统一的高标准、全覆盖的养老、医疗保险补贴指导线: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选择500元/年缴费标准的,给予全部补贴;对于选择其他缴费标准的,按照个人缴费总额的65%标准给予部分补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承担部分由政府全额补助,市本级残疾人住院报销比例提高20%;对法定劳动年龄段参加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持证残疾人,按当年度最低缴费基数缴费额的40%给予个人缴费补贴。

  除了真金白银的各项补贴,嘉兴残疾人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折射出了爱的阳光:在全省率先实施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目前已累计办理爱心公交卡8万余张;持续推进城镇残疾人城市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优先摇号选房工作;为5019户残疾人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建立惠及所有持证残疾人的通信优惠政策……

  标杆化引领 打造服务高地

  在嘉兴,孤独症儿童有一方专门的成长乐园。他们被称为“天使的孩子”,但家里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

  为了让这些孩子通过特殊训练具备正常生活能力,2010年,嘉兴市阳光智障(孤独症)幼儿教育康复中心正式开园,该中心主要招收3至9岁智障、孤独症、多动症、行为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儿童,开展智能开发、言语矫治、语言训练、肢体训练、行为训练等一系列科学康复训练。

  与其他康复中心不同的是,嘉兴市阳光智障(孤独症)幼儿教育康复中心在全国率先试点残健融合模式,将特殊幼儿融合进普幼班,既对特殊幼儿增强了康复效果,也对健全幼儿加强了爱心教育。近3年,已有110名特需幼儿康复后顺利入读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

  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近年来,嘉兴不断完善医疗康复目录和康复救助政策,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推广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补贴前移、自费配置人工耳蜗补贴等措施。同时,强化残疾人“辅助伴你行”项目,实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3.31%。

  构建基层康复服务网络需要建设标杆机构,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嘉兴开展了社区精准康复服务省级试点工作,依托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嘉兴各地积极建设残疾人康复机构,形成了“残疾人二十分钟康复圈”,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零距离”。

  据统计,目前嘉兴共有市、县两级残疾人康复中心8个,镇(街道)康复机构79个,村(社区)康复站918个,配备康复协调员1190名,实现了村(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

  残疾预防事关民生福祉,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秀洲区在全国率先建立残疾报告制度,以新塍镇、新城街道为试点,建立及时发现疑似残疾人、适时介入康复服务、实时组织残疾评定的残疾预防体系,将康复与预防相结合,真正实现残疾早发现、早康复、早评定。2016年,秀洲区被列入全国100个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单位。

  铺就自强路 双手点亮人生

  走进浙江宇邦滤材科技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车间里,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2017年,该公司成立宇邦阳光庇护中心,拥有精神残疾人托管、康复、文体娱乐及就业等多项功能,目前已招收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各类残疾员工81人,员工在庇护中心享受不低于最低工资的待遇和养老、医疗等五险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嘉兴共有辅助性就业机构52家,已安置残疾人2100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成立,弥补了福利企业偏重于招收肢体、听力、言语残疾人的不足,让智力、精神残疾人也能得到有效安置。

  “在辅助性就业机构就业的残疾人全部落实社保政策,与企业签订一年(含)以上的劳动合同。”嘉兴市残联教就部主任张嘉莉说,残疾人每周工作五天,机构会按时安排康复训练、服药、技能培训和娱乐活动,同时,就业的残疾人均享受嘉兴市最低工资及以上的报酬。

  帮扶残疾人就业,不仅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更要为他们提供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

  国庆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沈俊彦正在嘉兴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处的财务办公室忙着整理财务文件。从小身患肢体残疾的他本科毕业后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2016年起,嘉兴市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招录(聘)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第一批享受到这一政策的沈俊彦来上班两年多,现在的工作得心应手。

  目前,嘉兴已有33319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劳动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7.22%,位居全省前列。

  亲帮亲,户帮户。今年49岁的张国良因误服药导致肢体四级残疾,但他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国良利用自己的书画特长,于2015年成立了个人书画创作、教学工作室——“艮斋”艺术院,该艺术院有专门为残疾人及家属开设的书画培训班,费用减半或全免。

  除此以外,嘉兴还建成了省、市、县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孵化基地9个;实施“人人享有培训、个个有一技之长”万人培训项目,近几年来,举办培训班600多期,有17000余人次残疾人免费得到职业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

  对残疾人来说,公平的教育和充分的就业创业同样重要。近年来,嘉兴致力于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段教育,举办残疾人学历提升班,配合做好残疾人考生高考服务及普通高校录取工作,去年全市共有15名残疾人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此外,各类助学活动共扶持残疾人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1572人,补助资金200余万元。

  文体大舞台 增添更多自信

  良好的教育与就业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则让残疾人享有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2001年,20岁出头的海宁小伙余立正值青春,却因意外不幸失去了双腿。这场意外改变了余立的人生轨迹,有较高运动天赋的余立被市残联挖掘并推荐进海宁市级、嘉兴市级残疾人运动队,从而获得去省里比赛的机会。凭着超出常人的坚韧和勇气,余立“划”进了2012年伦敦残奥会和2016年里约残奥会的舞台。

  体育,是巨大的舞台,让残疾人展示自我、丰富人生。近年来,嘉兴先后承办了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区域领导人委员会会议、全国特奥乒乓球比赛等重大活动,承接省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持续打造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金名片”。

  残疾人文化是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新蕾。在嘉善,残疾人的文化舞台是广阔的。2018年以来,嘉善县残联依托中国纽扣之乡大舜特色纽扣行业发展,组织残疾人积极开展盘扣制作创业项目,在西塘镇政府的支持下,残疾人制作的盘扣作品还被列入西塘镇旅游纪念品。

  懂珍珠的嘉善人或许都知道童丽华这个名字,听力残疾四级的她从2015年起创办了曼柔工作室,主要制作产品为曼柔牌珍珠饰品,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销售,年均销售额达30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童丽华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为身边的残疾人提供免费货源、免费技术指导、免费销售设计,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创造启航条件。

  残疾人文艺汇演、摄影大赛、骑行比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赛事更是风生水起。嘉兴各级残联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社会活动参与率。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基地2个,省级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基地5个,成立嘉兴市摄影家协会残疾人分会。

  据了解,嘉兴已建成了以国家、省、市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基地为核心,县(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基础,公共文体服务设施为共享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体系。全市已建或在建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55000多平方米。

  数据显示,嘉兴市残疾人各类社区文体活动的参与率已达到75.58%。嘉兴籍残疾人运动员在全国和国际体育赛事中获得奖牌60多枚,其中,孟国芬更是喜获里约残奥会游泳项目银牌。

  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嘉兴广大残疾人正充分展现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嘉兴建设的重要力量。

标签:残疾人;嘉兴;嘉兴市;康复;残疾人文化
编辑:郑胜颖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嘉兴让残疾人焕发生命的光彩
2019-10-27 09:40:26 来源: 浙江日报 王雨红

  残疾人的民生福祉,一直挂是嘉兴这个城市心头的牵挂。

  不久前,省残联公布了2018年度市级残疾人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嘉兴市荣获全省第一。沉甸甸的桂冠背后,展示出嘉兴市残疾人事业结出的丰硕果实。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述说着嘉兴残疾人的获得感:作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近年来,嘉兴市先后获得全省唯一的“十二五”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唯一的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全国残疾人就业、康复、文化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十二五”浙江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站在新的起点上,嘉兴市积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权益维护体系建设,为打造具有国际化品质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推进高质量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贡献力量。

  全方位帮扶 生活有了保障

  “女儿又能重新画画了,我要再给她买点纸和画笔。”从村干部董金鑫手里接过今年的第二期增收“红包”3638元,家住海宁市硖石街道南漾村的残疾人沈魏雅满脸喜悦。

  在海宁,像沈魏雅这样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因病增加支出或者因无法劳动而减少、失去收入的还有2000户家庭。为此,海宁创新采取农村“三权+”或城乡公寓房资产抵押贷款方式,出招帮扶低收入家庭以“零本金”实现增收。

  据悉,该项目面向持《低保证》《低保边缘证》的城乡低收入家庭,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根据不同的对象类别可向银行申请6万至25万元的贷款,用于国资公司和乡村振兴“飞地抱团”等稳定收益项目投资,每年获取贷款资金10%的固定收益。据统计,参加项目的每户家庭每年可稳定增收5400元至22500元。截至目前,海宁市参与此项目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829户,发放“增收贷”两期共10360万元,户均年增收将超万元。

  让无力者有力,助有力者前行。2017年,《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嘉兴成为全省首个以设区市为单位统一建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地区。“该制度还与残疾人保障政策有效衔接,建立并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共享机制,参加医疗保险的残疾人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助。”嘉兴市残联理事长闻人庆介绍道。

  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村民范福祥深有体会。工地上的意外造成范福祥高位截瘫,根据政策,肢残一级的他可以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长期护理保险,加之居家长期保险、低保家庭低保金补助等,如今范福祥全家每月有4408元的稳定收入,还有妻子打零工收入,家人吃穿不愁了,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强化保障,共追小康之梦。今年,嘉兴率先在全省建立全市统一的高标准、全覆盖的养老、医疗保险补贴指导线: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选择500元/年缴费标准的,给予全部补贴;对于选择其他缴费标准的,按照个人缴费总额的65%标准给予部分补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承担部分由政府全额补助,市本级残疾人住院报销比例提高20%;对法定劳动年龄段参加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持证残疾人,按当年度最低缴费基数缴费额的40%给予个人缴费补贴。

  除了真金白银的各项补贴,嘉兴残疾人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折射出了爱的阳光:在全省率先实施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目前已累计办理爱心公交卡8万余张;持续推进城镇残疾人城市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优先摇号选房工作;为5019户残疾人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建立惠及所有持证残疾人的通信优惠政策……

  标杆化引领 打造服务高地

  在嘉兴,孤独症儿童有一方专门的成长乐园。他们被称为“天使的孩子”,但家里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

  为了让这些孩子通过特殊训练具备正常生活能力,2010年,嘉兴市阳光智障(孤独症)幼儿教育康复中心正式开园,该中心主要招收3至9岁智障、孤独症、多动症、行为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儿童,开展智能开发、言语矫治、语言训练、肢体训练、行为训练等一系列科学康复训练。

  与其他康复中心不同的是,嘉兴市阳光智障(孤独症)幼儿教育康复中心在全国率先试点残健融合模式,将特殊幼儿融合进普幼班,既对特殊幼儿增强了康复效果,也对健全幼儿加强了爱心教育。近3年,已有110名特需幼儿康复后顺利入读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

  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近年来,嘉兴不断完善医疗康复目录和康复救助政策,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推广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补贴前移、自费配置人工耳蜗补贴等措施。同时,强化残疾人“辅助伴你行”项目,实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3.31%。

  构建基层康复服务网络需要建设标杆机构,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嘉兴开展了社区精准康复服务省级试点工作,依托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嘉兴各地积极建设残疾人康复机构,形成了“残疾人二十分钟康复圈”,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零距离”。

  据统计,目前嘉兴共有市、县两级残疾人康复中心8个,镇(街道)康复机构79个,村(社区)康复站918个,配备康复协调员1190名,实现了村(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

  残疾预防事关民生福祉,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秀洲区在全国率先建立残疾报告制度,以新塍镇、新城街道为试点,建立及时发现疑似残疾人、适时介入康复服务、实时组织残疾评定的残疾预防体系,将康复与预防相结合,真正实现残疾早发现、早康复、早评定。2016年,秀洲区被列入全国100个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单位。

  铺就自强路 双手点亮人生

  走进浙江宇邦滤材科技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车间里,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2017年,该公司成立宇邦阳光庇护中心,拥有精神残疾人托管、康复、文体娱乐及就业等多项功能,目前已招收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各类残疾员工81人,员工在庇护中心享受不低于最低工资的待遇和养老、医疗等五险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嘉兴共有辅助性就业机构52家,已安置残疾人2100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成立,弥补了福利企业偏重于招收肢体、听力、言语残疾人的不足,让智力、精神残疾人也能得到有效安置。

  “在辅助性就业机构就业的残疾人全部落实社保政策,与企业签订一年(含)以上的劳动合同。”嘉兴市残联教就部主任张嘉莉说,残疾人每周工作五天,机构会按时安排康复训练、服药、技能培训和娱乐活动,同时,就业的残疾人均享受嘉兴市最低工资及以上的报酬。

  帮扶残疾人就业,不仅要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更要为他们提供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

  国庆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沈俊彦正在嘉兴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处的财务办公室忙着整理财务文件。从小身患肢体残疾的他本科毕业后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2016年起,嘉兴市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招录(聘)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第一批享受到这一政策的沈俊彦来上班两年多,现在的工作得心应手。

  目前,嘉兴已有33319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劳动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7.22%,位居全省前列。

  亲帮亲,户帮户。今年49岁的张国良因误服药导致肢体四级残疾,但他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国良利用自己的书画特长,于2015年成立了个人书画创作、教学工作室——“艮斋”艺术院,该艺术院有专门为残疾人及家属开设的书画培训班,费用减半或全免。

  除此以外,嘉兴还建成了省、市、县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孵化基地9个;实施“人人享有培训、个个有一技之长”万人培训项目,近几年来,举办培训班600多期,有17000余人次残疾人免费得到职业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

  对残疾人来说,公平的教育和充分的就业创业同样重要。近年来,嘉兴致力于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段教育,举办残疾人学历提升班,配合做好残疾人考生高考服务及普通高校录取工作,去年全市共有15名残疾人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此外,各类助学活动共扶持残疾人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1572人,补助资金200余万元。

  文体大舞台 增添更多自信

  良好的教育与就业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则让残疾人享有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2001年,20岁出头的海宁小伙余立正值青春,却因意外不幸失去了双腿。这场意外改变了余立的人生轨迹,有较高运动天赋的余立被市残联挖掘并推荐进海宁市级、嘉兴市级残疾人运动队,从而获得去省里比赛的机会。凭着超出常人的坚韧和勇气,余立“划”进了2012年伦敦残奥会和2016年里约残奥会的舞台。

  体育,是巨大的舞台,让残疾人展示自我、丰富人生。近年来,嘉兴先后承办了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区域领导人委员会会议、全国特奥乒乓球比赛等重大活动,承接省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持续打造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金名片”。

  残疾人文化是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新蕾。在嘉善,残疾人的文化舞台是广阔的。2018年以来,嘉善县残联依托中国纽扣之乡大舜特色纽扣行业发展,组织残疾人积极开展盘扣制作创业项目,在西塘镇政府的支持下,残疾人制作的盘扣作品还被列入西塘镇旅游纪念品。

  懂珍珠的嘉善人或许都知道童丽华这个名字,听力残疾四级的她从2015年起创办了曼柔工作室,主要制作产品为曼柔牌珍珠饰品,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销售,年均销售额达30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童丽华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为身边的残疾人提供免费货源、免费技术指导、免费销售设计,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创造启航条件。

  残疾人文艺汇演、摄影大赛、骑行比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赛事更是风生水起。嘉兴各级残联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社会活动参与率。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基地2个,省级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基地5个,成立嘉兴市摄影家协会残疾人分会。

  据了解,嘉兴已建成了以国家、省、市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基地为核心,县(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基础,公共文体服务设施为共享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体系。全市已建或在建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55000多平方米。

  数据显示,嘉兴市残疾人各类社区文体活动的参与率已达到75.58%。嘉兴籍残疾人运动员在全国和国际体育赛事中获得奖牌60多枚,其中,孟国芬更是喜获里约残奥会游泳项目银牌。

  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嘉兴广大残疾人正充分展现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嘉兴建设的重要力量。

标签: 残疾人;嘉兴;嘉兴市;康复;残疾人文化
编辑: 郑胜颖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