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室外气温飙升到多少摄氏度 每隔两三天就要下稻田进行气象和物候观测
农业气象观测者:用汗水“浇灌”稻谷
2019-08-20 07:47:42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韩瑜超 通讯员 董文娟 董 旭

  N韩瑜超 摄  

  体验时间:上午9:20至11:30

  体验地点:新丰镇杨庄村

  体验岗位:农业气象观测员

  现场温度:37℃+

  体验感言:跑了这么多年气象条线,这还是我第一次跟着农业气象观测员去现场工作,而他们是每隔两三天就要下稻田进行气象和物候观测的,无论室外气温飙升到多少摄氏度。农业气象观测员的每一次弯腰、每一次双脚踏入泥泞,都是为农民的丰收、为我们餐桌上的粮食做保障。  

  8月14日 星期三 晴  

  上午9点20分,太阳像一个火球一样挂在天空,被阳光晒到的皮肤微微发痛,柏油马路白晃晃地闪眼,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出门,整个街道上安静极了。

  我一头钻进太阳底下的车子,整个人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皮质的车椅被烈日烤得滚烫,穿了牛仔短裤的我实在没勇气坐下。

  坐在车前排的农业气象服务高级工程师杨永平却很淡定,笑盈盈地扭头给我递了瓶矿泉水,他的笑让我预感到,后面等着我的将是更残酷的烈日“烤”验。

  车子在阳光下奔跑了半个多小时,在一条田埂附近停了下来,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稻田,丛生的稻叶在阳光直射下显得油亮油亮的,晃眼得让人难受。

  “下车吧,就是这里了。”杨永平轻车熟路地戴好草帽、穿好稻田靴,再往脖子上挂了条毛巾。

  我也挑了双合脚的稻田靴,橡胶的材质,过膝的高度,一穿上去就能明显感觉到很闷热,并且在靴子的顶部还有一根抽绳用来扎紧鞋口,这就好比把整条腿塞进了密封的橡胶袋子里。

  就这样,我跟着工龄比我年龄还长的杨永平一起下田了。

  还没走到嘉兴市气象局苗情观察田,我的整个后背已经湿透,脸颊上淌下来的汗水让眼镜的两条镜腿频频打滑。

  今天我们要观测的是单季晚稻“嘉禾14号”,杨永平告诉我,经过了最后一个营养生长期——分蘖后,水稻进入了关键的第一个生殖生长期——拔节。

  说话间,我随他慢慢踏入泥泞的稻田,他先在丛生的稻田里侧身弯下腰,手伸到根部,不用眼睛看就能凭手感和经验判断出一丛水稻里面已有3株拔节。

  “这里相对比较靠近边上,有边际效应,所以生长速度会快一些,里面郁闭度高,通风性差,采光差,拔节情况就没这边好。”杨永平带着记者一步一步地往里钻,酷热难耐。

  “啊!好痛!”我的两条手臂上出现了好几道红红的痕迹,在太阳的暴晒下疼痛感越来越强烈。

  “‘凶手’就是这个稻叶,你仔细看,它是锯齿状的。”杨永平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不然也不会说得如此云淡风轻。

  整片稻田里的水在太阳的加温作用下,蒸腾起滚烫滚烫的热浪,我每弯一次腰,整张脸就像在做SPA,但这样的蒸烤自然不是享受,而是煎熬。

  今天是台风“利奇马”走后禾城出现的第一个高温日,除了热,更让人受不了的是闷。气象人对天气是敏感的,杨永平说,今天的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在室外气温超过37℃的情况下,如果相对湿度在60%以上,那么人的体感温度甚至会超过40℃。

  听了他的话,我的脚下更觉无力。

  除了观察水稻的拔节状况,下田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我们要测密度。1961年出生的杨永平“咕噜”一下再次钻进稻田,我喘得已经跟不上他的步伐。

  我咬咬牙,擦了擦被额头冒出来的热气蒸模糊的镜片,努力接过杨永平递过来的木质米尺。经过太阳的暴晒,这把木尺拿上手有明显的灼烧感。

  烈日当头,将斤把重的木质米尺水平举起,再横转过来,如此反复,汗水更加拼命地往下淌,滴进眼角,让我痛得睁不开眼,衣衫早已全部湿透。

  “我们两三天来一趟,观测并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数据,再配合各种天气情况,分析物候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做出对应的农事建议。”走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田埂上,说话间杨永平也开始喘粗气。

  一个多小时下来,我没有喝一口水,因为心里只想着赶紧把田里的活干完,好快点回到车里,以逃避毒辣的太阳直接暴晒,根本不希望在外面多停留一秒。

  回到车里,我脱下稻田靴,两只袜子湿透,脚后跟磨出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水疱,混合着咸咸的汗水,疼痛感袭遍全身。我一低头,裤腿边和袖管边成了明显的肤色分界线。

  此时,放在手边咫尺的矿泉水瓶,我想拧开盖子都变得很费劲,因为体力几已耗尽。这酸爽,全拜头顶的烈日所赐!

  回程的路上,阳光没有要收敛的意思,我半闭着眼斜斜地靠在椅子上,耳后的汗水好像有惯性似的继续往下流。

  “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这种水深火热的体验就会少了。”老杨说,与酷暑严寒打惯了交道,等哪一天不再需要与它们打交道了,可能真会不习惯。

  很难为情的是,在采访结束后回到办公室,我竟轻微中暑,喝了瓶藿香正气水,洗了把冷水脸,花了好一段时间才勉强恢复过来。

标签:农业气象;稻田;观测员;体验;太阳;韩瑜;现场温度;烈日;暴晒;汗水
编辑:吴越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无论室外气温飙升到多少摄氏度 每隔两三天就要下稻田进行气象和物候观测
农业气象观测者:用汗水“浇灌”稻谷
2019-08-20 07:47:42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韩瑜超 通讯员 董文娟 董 旭

  N韩瑜超 摄  

  体验时间:上午9:20至11:30

  体验地点:新丰镇杨庄村

  体验岗位:农业气象观测员

  现场温度:37℃+

  体验感言:跑了这么多年气象条线,这还是我第一次跟着农业气象观测员去现场工作,而他们是每隔两三天就要下稻田进行气象和物候观测的,无论室外气温飙升到多少摄氏度。农业气象观测员的每一次弯腰、每一次双脚踏入泥泞,都是为农民的丰收、为我们餐桌上的粮食做保障。  

  8月14日 星期三 晴  

  上午9点20分,太阳像一个火球一样挂在天空,被阳光晒到的皮肤微微发痛,柏油马路白晃晃地闪眼,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出门,整个街道上安静极了。

  我一头钻进太阳底下的车子,整个人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皮质的车椅被烈日烤得滚烫,穿了牛仔短裤的我实在没勇气坐下。

  坐在车前排的农业气象服务高级工程师杨永平却很淡定,笑盈盈地扭头给我递了瓶矿泉水,他的笑让我预感到,后面等着我的将是更残酷的烈日“烤”验。

  车子在阳光下奔跑了半个多小时,在一条田埂附近停了下来,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稻田,丛生的稻叶在阳光直射下显得油亮油亮的,晃眼得让人难受。

  “下车吧,就是这里了。”杨永平轻车熟路地戴好草帽、穿好稻田靴,再往脖子上挂了条毛巾。

  我也挑了双合脚的稻田靴,橡胶的材质,过膝的高度,一穿上去就能明显感觉到很闷热,并且在靴子的顶部还有一根抽绳用来扎紧鞋口,这就好比把整条腿塞进了密封的橡胶袋子里。

  就这样,我跟着工龄比我年龄还长的杨永平一起下田了。

  还没走到嘉兴市气象局苗情观察田,我的整个后背已经湿透,脸颊上淌下来的汗水让眼镜的两条镜腿频频打滑。

  今天我们要观测的是单季晚稻“嘉禾14号”,杨永平告诉我,经过了最后一个营养生长期——分蘖后,水稻进入了关键的第一个生殖生长期——拔节。

  说话间,我随他慢慢踏入泥泞的稻田,他先在丛生的稻田里侧身弯下腰,手伸到根部,不用眼睛看就能凭手感和经验判断出一丛水稻里面已有3株拔节。

  “这里相对比较靠近边上,有边际效应,所以生长速度会快一些,里面郁闭度高,通风性差,采光差,拔节情况就没这边好。”杨永平带着记者一步一步地往里钻,酷热难耐。

  “啊!好痛!”我的两条手臂上出现了好几道红红的痕迹,在太阳的暴晒下疼痛感越来越强烈。

  “‘凶手’就是这个稻叶,你仔细看,它是锯齿状的。”杨永平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不然也不会说得如此云淡风轻。

  整片稻田里的水在太阳的加温作用下,蒸腾起滚烫滚烫的热浪,我每弯一次腰,整张脸就像在做SPA,但这样的蒸烤自然不是享受,而是煎熬。

  今天是台风“利奇马”走后禾城出现的第一个高温日,除了热,更让人受不了的是闷。气象人对天气是敏感的,杨永平说,今天的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在室外气温超过37℃的情况下,如果相对湿度在60%以上,那么人的体感温度甚至会超过40℃。

  听了他的话,我的脚下更觉无力。

  除了观察水稻的拔节状况,下田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我们要测密度。1961年出生的杨永平“咕噜”一下再次钻进稻田,我喘得已经跟不上他的步伐。

  我咬咬牙,擦了擦被额头冒出来的热气蒸模糊的镜片,努力接过杨永平递过来的木质米尺。经过太阳的暴晒,这把木尺拿上手有明显的灼烧感。

  烈日当头,将斤把重的木质米尺水平举起,再横转过来,如此反复,汗水更加拼命地往下淌,滴进眼角,让我痛得睁不开眼,衣衫早已全部湿透。

  “我们两三天来一趟,观测并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数据,再配合各种天气情况,分析物候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做出对应的农事建议。”走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田埂上,说话间杨永平也开始喘粗气。

  一个多小时下来,我没有喝一口水,因为心里只想着赶紧把田里的活干完,好快点回到车里,以逃避毒辣的太阳直接暴晒,根本不希望在外面多停留一秒。

  回到车里,我脱下稻田靴,两只袜子湿透,脚后跟磨出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水疱,混合着咸咸的汗水,疼痛感袭遍全身。我一低头,裤腿边和袖管边成了明显的肤色分界线。

  此时,放在手边咫尺的矿泉水瓶,我想拧开盖子都变得很费劲,因为体力几已耗尽。这酸爽,全拜头顶的烈日所赐!

  回程的路上,阳光没有要收敛的意思,我半闭着眼斜斜地靠在椅子上,耳后的汗水好像有惯性似的继续往下流。

  “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这种水深火热的体验就会少了。”老杨说,与酷暑严寒打惯了交道,等哪一天不再需要与它们打交道了,可能真会不习惯。

  很难为情的是,在采访结束后回到办公室,我竟轻微中暑,喝了瓶藿香正气水,洗了把冷水脸,花了好一段时间才勉强恢复过来。

标签: 农业气象;稻田;观测员;体验;太阳;韩瑜;现场温度;烈日;暴晒;汗水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