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美 风尚美 “三治”美 嘉兴乡村沐新风
2019-08-19 07:36:3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孔 越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嘉禾大地刮起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出文明新气象,为我市“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挖掘人文之美

  为乡村“塑魂”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美,又要“里子”亮。这个“里子”就是乡风文明,挖掘发扬“耕读立身、慈孝齐家”这个乡村文化的“牛鼻子”,“里子”才能更亮。

  “此身正,贫贱也成个人家,富贵也成个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清晨,杨园村文化礼堂内传来朗朗童声,连接起耕读传家四百年的光阴;“为人要真善,做事要勤精;施惠慎勿念,受恩宜莫忘”、“邻所好赛金宝,人心好福到老”,金星村“先锋公园”里,林立的家训勾画着最美的风景;首届“海华英才奖”颁奖仪式,让海华村崇学明礼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17位获奖的高考学子成为全村孩子最生动的榜样……

  嘉兴,正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幸福生活。

  古塘村结合传统灶画文化,打造江南灶画特色村,“灶画非遗客厅”、“土灶园”等不仅成为村民文化家园,更成为乡村旅游闪光点;架起鼓架、拉起二胡、打起扬琴……在丁栅文化礼堂“戏曲大家唱”舞台,村民们纷纷戴上主角光环,让家门口的舞台“周周有演出,周周不同样”;“三年内,每年捐赠文化礼堂10万元!”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对西塘桥街道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承诺,让乡村文化发展动力澎湃……

  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计建成679家农村文化礼堂,覆盖近90%的农村行政村,这些文化礼堂,不仅是装点美丽乡村的一栋建筑,更让文明乡风在百姓的心里开花结果。

  营造风尚之美

  为乡村“提神”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

  曾几何时,婚丧嫁娶、乔迁升学、做寿生子……农村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让许多群众不堪重负。“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成为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

  “今天我们家用的是‘新仓菜单’,安排合理,价格也不贵,一桌酒席在500元左右,比以往省了一半多。”三叉河村村民陈燕林说,一张限价“乡村菜单”,让她既省了钱,又不失“面子”。只见当天的菜品虽没有昂贵的山珍海味,但鱼虾蟹肉样样俱全,大家吃得也是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一场酒席结束,桌上的菜基本光盘。

  去年,这样的“乡村菜单”在平湖市推广开来。据统计,自推行“乡村菜单”办酒席以来,当地平均每户农户节省酒席开支4625元。

  厚葬薄养、丧事大办,也是一大“沉疴”。在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市——海宁,殡葬正刮起一股“低碳”风。

  启用海葬纪念碑、建设市级树葬区,建成黄湾、马桥、海洲3个安息堂……早在2015年,该市就积极推行公益性骨灰安息堂,骨灰一律“入室”,近两年,效果渐渐显现。“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不但节省了土地,减轻了村民负担,农村传统祭祀风俗也在向文明低碳祭扫转变。”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绽放“三治”之美

  为乡村“聚力”

  “没想到,好口碑、好家风这么‘值钱’!”不久前,荣星村致富带头人之一的孙岳清拿到了一笔30万元的特别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原来,他在村“三治融合”道德评判团的信用评议中的分数位列前茅,不用面签、不用担保,就能申请“三治信农贷”,1万块钱贷款每天利息不到1.8元。

  让群众当主人、唱主角,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常态长效,富有活力。2017年,“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发源地,嘉兴正不断深化与创新。

  “刚开始,我们很多村民都不愿分、不会分……”红黑榜单激励、党员干部引领、积分兑换激励……首届“‘三治融合’实践之星”擂台赛上,来自全市各地的9名村(社区)书记一一登台,亮出了运用“三治融合”助推垃圾分类的“妙招”,令人称道。

  “现在邻里间的矛盾越来越少了,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文明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新埭村民周照宝说。近年来,新埭以“无讼”理念深耕厚植精神文明,形成了泖河村“三字经”、星光村“安居乐业”村规民约等特色“两约”,一批有威望和号召力的乡贤主动加入无讼工作团队,宣传“无讼”文化,调处矛盾纠纷,带动百姓积极参与基层自治,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

  如何让乡风文明的“盆景”成为“风景”?嘉兴正以磅礴之力,让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徐徐展开。

标签:乡村;文明乡;文明;家风;振兴;酒席;村民;菜单;美丽乡村;田园牧歌
编辑:吴越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人文美 风尚美 “三治”美 嘉兴乡村沐新风
2019-08-19 07:36:3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孔 越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嘉禾大地刮起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出文明新气象,为我市“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挖掘人文之美

  为乡村“塑魂”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美,又要“里子”亮。这个“里子”就是乡风文明,挖掘发扬“耕读立身、慈孝齐家”这个乡村文化的“牛鼻子”,“里子”才能更亮。

  “此身正,贫贱也成个人家,富贵也成个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清晨,杨园村文化礼堂内传来朗朗童声,连接起耕读传家四百年的光阴;“为人要真善,做事要勤精;施惠慎勿念,受恩宜莫忘”、“邻所好赛金宝,人心好福到老”,金星村“先锋公园”里,林立的家训勾画着最美的风景;首届“海华英才奖”颁奖仪式,让海华村崇学明礼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17位获奖的高考学子成为全村孩子最生动的榜样……

  嘉兴,正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幸福生活。

  古塘村结合传统灶画文化,打造江南灶画特色村,“灶画非遗客厅”、“土灶园”等不仅成为村民文化家园,更成为乡村旅游闪光点;架起鼓架、拉起二胡、打起扬琴……在丁栅文化礼堂“戏曲大家唱”舞台,村民们纷纷戴上主角光环,让家门口的舞台“周周有演出,周周不同样”;“三年内,每年捐赠文化礼堂10万元!”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对西塘桥街道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承诺,让乡村文化发展动力澎湃……

  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计建成679家农村文化礼堂,覆盖近90%的农村行政村,这些文化礼堂,不仅是装点美丽乡村的一栋建筑,更让文明乡风在百姓的心里开花结果。

  营造风尚之美

  为乡村“提神”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

  曾几何时,婚丧嫁娶、乔迁升学、做寿生子……农村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让许多群众不堪重负。“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成为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

  “今天我们家用的是‘新仓菜单’,安排合理,价格也不贵,一桌酒席在500元左右,比以往省了一半多。”三叉河村村民陈燕林说,一张限价“乡村菜单”,让她既省了钱,又不失“面子”。只见当天的菜品虽没有昂贵的山珍海味,但鱼虾蟹肉样样俱全,大家吃得也是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一场酒席结束,桌上的菜基本光盘。

  去年,这样的“乡村菜单”在平湖市推广开来。据统计,自推行“乡村菜单”办酒席以来,当地平均每户农户节省酒席开支4625元。

  厚葬薄养、丧事大办,也是一大“沉疴”。在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市——海宁,殡葬正刮起一股“低碳”风。

  启用海葬纪念碑、建设市级树葬区,建成黄湾、马桥、海洲3个安息堂……早在2015年,该市就积极推行公益性骨灰安息堂,骨灰一律“入室”,近两年,效果渐渐显现。“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不但节省了土地,减轻了村民负担,农村传统祭祀风俗也在向文明低碳祭扫转变。”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绽放“三治”之美

  为乡村“聚力”

  “没想到,好口碑、好家风这么‘值钱’!”不久前,荣星村致富带头人之一的孙岳清拿到了一笔30万元的特别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原来,他在村“三治融合”道德评判团的信用评议中的分数位列前茅,不用面签、不用担保,就能申请“三治信农贷”,1万块钱贷款每天利息不到1.8元。

  让群众当主人、唱主角,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常态长效,富有活力。2017年,“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发源地,嘉兴正不断深化与创新。

  “刚开始,我们很多村民都不愿分、不会分……”红黑榜单激励、党员干部引领、积分兑换激励……首届“‘三治融合’实践之星”擂台赛上,来自全市各地的9名村(社区)书记一一登台,亮出了运用“三治融合”助推垃圾分类的“妙招”,令人称道。

  “现在邻里间的矛盾越来越少了,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文明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新埭村民周照宝说。近年来,新埭以“无讼”理念深耕厚植精神文明,形成了泖河村“三字经”、星光村“安居乐业”村规民约等特色“两约”,一批有威望和号召力的乡贤主动加入无讼工作团队,宣传“无讼”文化,调处矛盾纠纷,带动百姓积极参与基层自治,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

  如何让乡风文明的“盆景”成为“风景”?嘉兴正以磅礴之力,让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徐徐展开。

标签: 乡村;文明乡;文明;家风;振兴;酒席;村民;菜单;美丽乡村;田园牧歌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