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均等惠及全民 走向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嘉兴模式”
2019-08-16 07:48:4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孔 越 通讯员 薛 路

  高建浓 绘

  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管理运营城乡一体化,资源流通城乡一体化,服务享有城乡一体化……2007年以来,嘉兴市图书馆创新探索的“城乡一体化的总分馆制”,引起了全国关注,被称为“嘉兴模式”。“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图书馆服务也因此成为嘉兴一张闪亮的公共文化服务名片。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它的存在可让文化有更多生长的可能,也让文化有安静沉淀的空间。”如今,嘉兴已经实现了市本级范围内乡镇(街道)、村(社区)分馆全覆盖,更推出了提升阅读体验的汽车图书馆、智慧书房等,实现了服务空间从小到大、服务范围从城到村、服务内涵从书到人的喜人变化。去年,全市有近400万人次走进了图书馆,平均每3.3万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接近发达国家水准。

  越来越多的嘉兴群众,正感受着公共文化之光的温暖照耀。书香嘉兴,正涵养着这座城市的文明。

  【画里景】

  村里有了新“网红”——智慧书房

  刷脸进门、自助借书、3D立体书、电子阅览设备……走进嘉兴市图书馆洪合镇凤桥村分馆·智慧书房,现代文艺的装修风格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家“网红”咖啡店,而且这里还有满满的“黑科技”。

  2019年初,嘉兴市图书馆洪合镇凤桥村分馆·智慧书房正式开馆,这是我市首个村级智慧书房,是一座以纸质文献为主,同时数字资源共享与自助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图书馆,馆内藏书10000余册,配备阅览座位100余个,依靠嘉兴市图书馆的资源,村民也可以在分馆预约借阅总馆的书籍。

  机器人编程、3D打印体验、夕阳红E族老年电脑培训班……“市图书馆还会定期举办信息素养辅导和新技术体验课程,让智慧阅读真正走进农村的家家户户。”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说。

  据了解,嘉兴的智慧书房于2013年开始建设,2016年以主题分馆等形式逐步提升。截至2018年,我市已建成云东社区智慧书房、少年路智慧书房、运河文化公园智慧书房等8个智慧书房。今年暑假,这些智慧书房每天都吸引许多市民和学生前去“打卡”。

  【话变化】

  用心串起一条城乡书香风景线

  “图书馆是什么样的地方?”“在图书馆可以做什么?”……4月15日,市行知小学报告厅里,市图书馆的老师给180名一年级同学上了一堂特殊的课——嘉兴市图书馆“第一课”。“图书馆借书记”、“小小图书管理员”、“探秘古籍文化”……针对不同年龄孩子推出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图书馆悄悄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

  在时代的年轮中,每个城市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人也有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这其中,图书馆,一定都有着特殊的地位。

  嘉兴市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的嘉郡图书馆,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15年的“嘉兴公立图书馆”,采用现代图书馆管理方法,制订章程,对群众开放借阅。1981年,嘉兴恢复县级市建制后,图书馆更名为“嘉兴市图书馆”,馆名由文学巨匠——茅盾题写。1990年以后,市图书馆利用馆藏图书、报刊等信息资源为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受到农民的欢迎,图书馆的借阅次数也大幅提升。从1996年开始,市图书馆着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和电子数字资源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图书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转变的过程。2003年,市图书馆搬入新馆,开启服务新征程。

  “当时,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如何让文化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成为我们图书馆人思考的问题。于是,‘城乡一体化的总分馆制’开始酝酿并实施。”在嘉兴市图书馆工作了20多年的洪向东告诉记者,这一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数年。

  为了保证资源共享的真正实现,嘉兴市在总分馆体系内实现了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实现了文献资源的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为此,市图书馆组建了统一的采编中心,开发了统一的检索系统,建立了物流传递系统。

  据统计,截至2018年,嘉兴市图书馆累计总藏量约282.9万册(件)。全年总分馆共举办各类读者活动4452场。全年到馆总人次381.2万人次,其中乡镇街道分馆160.30万人次,图书文献外借230.4万册次,其中乡镇街道分馆文献外借74.38万册次。

  “你选书、我买单”、智慧图书馆、汽车流动图书馆……如今,遍布城乡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一座座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构成了嘉兴一道道书香风景线。近年来,“阅动全家·书香嘉兴”阅读推广项目的推出,更将解决农家书屋、图书流通站、文化礼堂等场所“只有资源、没有服务”的困境,开辟出一条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画外音】

  公共文化服务“嘉兴模式”

  走向全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文化有约”公共文化“互联网+”创新平台,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两员”制度……2012年,中国社科院国情考察报告——《公共文化服务的“嘉兴模式”》正式出版,指出嘉兴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2013年,“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总排名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验收评审;2016年,嘉兴又以东部地区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7年,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意味着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全国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嘉兴模式”的示范作用凸显。2017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示范区后续建设行动计划》,并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共同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市发展公共文化的目标。嘉兴,正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文化服务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精神养料,使得公民的道德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让全国文明城市这个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标签:图书馆;公共文化;嘉兴;服务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普遍均等惠及全民 走向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嘉兴模式”
2019-08-16 07:48:4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孔 越 通讯员 薛 路

  高建浓 绘

  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管理运营城乡一体化,资源流通城乡一体化,服务享有城乡一体化……2007年以来,嘉兴市图书馆创新探索的“城乡一体化的总分馆制”,引起了全国关注,被称为“嘉兴模式”。“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图书馆服务也因此成为嘉兴一张闪亮的公共文化服务名片。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它的存在可让文化有更多生长的可能,也让文化有安静沉淀的空间。”如今,嘉兴已经实现了市本级范围内乡镇(街道)、村(社区)分馆全覆盖,更推出了提升阅读体验的汽车图书馆、智慧书房等,实现了服务空间从小到大、服务范围从城到村、服务内涵从书到人的喜人变化。去年,全市有近400万人次走进了图书馆,平均每3.3万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接近发达国家水准。

  越来越多的嘉兴群众,正感受着公共文化之光的温暖照耀。书香嘉兴,正涵养着这座城市的文明。

  【画里景】

  村里有了新“网红”——智慧书房

  刷脸进门、自助借书、3D立体书、电子阅览设备……走进嘉兴市图书馆洪合镇凤桥村分馆·智慧书房,现代文艺的装修风格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家“网红”咖啡店,而且这里还有满满的“黑科技”。

  2019年初,嘉兴市图书馆洪合镇凤桥村分馆·智慧书房正式开馆,这是我市首个村级智慧书房,是一座以纸质文献为主,同时数字资源共享与自助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图书馆,馆内藏书10000余册,配备阅览座位100余个,依靠嘉兴市图书馆的资源,村民也可以在分馆预约借阅总馆的书籍。

  机器人编程、3D打印体验、夕阳红E族老年电脑培训班……“市图书馆还会定期举办信息素养辅导和新技术体验课程,让智慧阅读真正走进农村的家家户户。”嘉兴市图书馆馆长沈红梅说。

  据了解,嘉兴的智慧书房于2013年开始建设,2016年以主题分馆等形式逐步提升。截至2018年,我市已建成云东社区智慧书房、少年路智慧书房、运河文化公园智慧书房等8个智慧书房。今年暑假,这些智慧书房每天都吸引许多市民和学生前去“打卡”。

  【话变化】

  用心串起一条城乡书香风景线

  “图书馆是什么样的地方?”“在图书馆可以做什么?”……4月15日,市行知小学报告厅里,市图书馆的老师给180名一年级同学上了一堂特殊的课——嘉兴市图书馆“第一课”。“图书馆借书记”、“小小图书管理员”、“探秘古籍文化”……针对不同年龄孩子推出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图书馆悄悄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

  在时代的年轮中,每个城市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人也有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这其中,图书馆,一定都有着特殊的地位。

  嘉兴市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的嘉郡图书馆,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15年的“嘉兴公立图书馆”,采用现代图书馆管理方法,制订章程,对群众开放借阅。1981年,嘉兴恢复县级市建制后,图书馆更名为“嘉兴市图书馆”,馆名由文学巨匠——茅盾题写。1990年以后,市图书馆利用馆藏图书、报刊等信息资源为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受到农民的欢迎,图书馆的借阅次数也大幅提升。从1996年开始,市图书馆着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和电子数字资源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图书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转变的过程。2003年,市图书馆搬入新馆,开启服务新征程。

  “当时,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如何让文化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成为我们图书馆人思考的问题。于是,‘城乡一体化的总分馆制’开始酝酿并实施。”在嘉兴市图书馆工作了20多年的洪向东告诉记者,这一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数年。

  为了保证资源共享的真正实现,嘉兴市在总分馆体系内实现了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实现了文献资源的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为此,市图书馆组建了统一的采编中心,开发了统一的检索系统,建立了物流传递系统。

  据统计,截至2018年,嘉兴市图书馆累计总藏量约282.9万册(件)。全年总分馆共举办各类读者活动4452场。全年到馆总人次381.2万人次,其中乡镇街道分馆160.30万人次,图书文献外借230.4万册次,其中乡镇街道分馆文献外借74.38万册次。

  “你选书、我买单”、智慧图书馆、汽车流动图书馆……如今,遍布城乡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一座座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构成了嘉兴一道道书香风景线。近年来,“阅动全家·书香嘉兴”阅读推广项目的推出,更将解决农家书屋、图书流通站、文化礼堂等场所“只有资源、没有服务”的困境,开辟出一条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画外音】

  公共文化服务“嘉兴模式”

  走向全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文化有约”公共文化“互联网+”创新平台,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两员”制度……2012年,中国社科院国情考察报告——《公共文化服务的“嘉兴模式”》正式出版,指出嘉兴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2013年,“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总排名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验收评审;2016年,嘉兴又以东部地区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7年,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意味着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全国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嘉兴模式”的示范作用凸显。2017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示范区后续建设行动计划》,并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共同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市发展公共文化的目标。嘉兴,正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文化服务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精神养料,使得公民的道德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让全国文明城市这个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标签: 图书馆;公共文化;嘉兴;服务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