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避风港 温暖“嘉”
2019-08-12 11:53:57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田建明

  安置点里发“抖音”。8月10日,在桐乡茅盾中学避灾安置点,来自安徽六安的张从翠、张琼俩姐妹拍起美颜照片发上抖音。她们在工地上做水泥工,常年奔波在江浙沪的工地上,台风转移安置也遇到过好几回,“安排很周到,我们很开心。”在安置点,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被台风的到来所打乱,社区志愿者送来了食物和水,还安放投影给大家放电影,医护志愿者还采购了日常药物。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8月10日下午,在南湖区大桥镇曹庄小学安置点,党员活动室内住着一个特殊的家庭,小宝宝婷婷来到这个世界才10多天。考虑到婷婷刚出生,嘉兴科技城(大桥镇)防台工作人员晚上给他们送了热水和干粮,早上还给他们热包子、馒头和鸡蛋,等出租房安全后,再把他们送回家。(摄影 记者 赵颖硕 通讯员 孙 凯)

  “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8月10日晚,杭师大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体育馆安置点,来自江西的陈建强安心地听着音乐,一旁妻子周桂红为他打着扇子,“爱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一个月前妻子来到嘉兴跟丈夫一起打工,儿子远在广东,担心父母的安危。他们告诉儿子,这里很好,不用挂念。(摄影 记者 李剑铭)

  安置在“嘉”。8月10日深夜,秀洲区麟湖小学体育馆,安置在此的500名建筑工人陆续进入甜蜜的梦乡。 (摄影 记者 王振宇)

  “我在嘉兴一切都好”。8月9日,海宁尖山新区英孚集团防台安置点,来自江苏徐州55岁的陈建国用视频给在老家的妻子报平安。台风来了,他和工友们一起转移到安置点,一天三餐由志愿者送到手中。他对妻子说:“台风很快就会过去,我在嘉兴一切都好。” (摄影 通讯员 金志明)

  忙碌的清晨。8月10日清晨,同济大学附属嘉兴实验学校安置点,经开区长水街道工作人员忙着给这里的群众发放早餐。据悉,这个安置点有1219名建筑工人入住。(摄影 记者 王 蓉 通讯员 张 婷)

  安置点的坚守。8月9日晚,嘉兴市光明小学住进27名在建工地的工人,这里是他们临时的避风港。南湖区解放街道工作人员组成临时小组,在安置点24小时值班。(摄影 记者 闻人达 通讯员 夏 川)

  宁静的夜。8月10日深夜,海盐县行知小学安置点,安置在此的300名建筑工人大多已经进入梦乡。外面狂风暴雨,这里宁静而温暖。(摄影 记者 徐志达)

  和爸爸团聚在安置点。8月10日晚,在嘉兴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安置点,5岁的徐清清安然入睡,不到4岁的徐依玲在一旁玩着手机。女孩的父亲徐正告诉记者,他来自河南信阳,爱人和两个女儿趁着暑假来嘉兴团聚,没想到遇上台风。徐正说,安置点环境好,有空调,有盒饭,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摄影 记者 赵颖硕)

  “台风过了,我就回家”。他叫马迅,嘉兴市消防救援支队经开大队嘉北中队排长。8月10日一早,他接到母亲电话,外婆凌晨去世;于是他发了一个“朋友圈”,看着满屏的“节哀”,他依然奔走在抗台一线。10日晚9点,在市区华玉路积水路段,马迅和战友正忙着抽水。说到外婆去世,小马眼睛红了。他说,抗完台,就准备回湖南老家送外婆最后一程。  (摄影 记者 赵颖硕

  送小婷婷母女回家。他叫董梁,南湖区交警大队大桥中队中队长,投入抗台工作三天,11日凌晨才睡了三小时。昨天一早,在南湖区大桥镇曹庄小学安置点,董梁得知安置在这里的小婷婷一家要回出租房,借了一辆三轮车,和同事拉着小婷婷母女俩徒步涉水送他们回家。母亲怀中的小宝宝刚刚出生10多天  (摄影 记者 赵颖硕)

  防台一线的“强制令”。他叫唐亚武,高速交警嘉兴支队一大队民警。8月10日晚,他在长安收费站驻点台风执勤时收到一份“强制休息令”。原来,抗台期间,他冲在事故一线,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在一次事故处理中划伤小腿,送医院后缝了八针。而这份强制令,就是强制让唐亚武回家休息。  (摄影 记者 赵颖硕 通讯员 顾 维)

  “替我送咱爸上手术台”。他叫马骏,嘉兴市消防救援支队战勤保障大队负责人。56岁的父亲身患病急需手术。8月9日,正当马骏与主治医师商讨手术方案时,台风“利奇马”袭来,他迅速进入紧急战备,并给弟弟打电话说:“等台风过去,我马上请假赶来,如果来不及,你替我送咱爸上手术台。”病床上的父亲接过电话叮嘱了儿子四个字:“注意安全!”  

标签: 台风;抗台;嘉兴;避灾;安置;摄影;南湖区;消防救援;嘉兴市;外婆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