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村文化礼堂:成为保留乡村古老记忆的留声机
2019-08-10 09:52:46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方钰

  【礼堂名片】

  平湖市钟埭街道大力村文化礼堂建成于2016年,礼堂以江南农耕文化为主线,建有“大力农耕”特色馆,展示了大力村几千年农耕文化发展的历程,礼堂内的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周二“春泥计划”、周三做手工、周四看电影,礼堂坚持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文化礼堂在乡风引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耕读文化、慈孝文化、乡贤文化与礼堂活动的深度融合,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大力村文化礼堂被评为2017年度五星级文化礼堂。

  【礼堂故事】

  一个文化礼堂是一座精神家园,更是萦绕在村民心头的那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8月7日,记者走进大力村文化礼堂,礼堂二楼的“大力农耕”特色馆里,大量农具摆放有序,无声地述说着当年开垦农田的辉煌。“大力是一个纯农业村,有着两千多年的农耕文化。我们的祖辈们用一把锄头、一把镰刀开辟了幸福生活,也养成了勤劳的品行。”大力村文化专管员周丽婷告诉记者,为了让子孙后代发奋图强,大力村在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一并建造了面积120平方米的“大力农耕”特色馆,展现传统农耕文化、现代农业文明等。“走进特色馆,总会想起以前艰苦的劳动岁月。”今年70岁的王保法虽然告别了农田劳作,但他一有空都会去特色馆转转,忆苦思甜,他说特色馆有他们农村人的根。

  今年5月1日,在即将进入立夏节气之时,大力村文化礼堂在本村龙嘉苑家庭农场举办了“传承文化 缤纷立夏”民俗系列分享活动,让本村的孩子们足足体验了一把立夏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上,孩子们绘彩蛋、斗蛋,看谁能成为真正的“蛋王”。孩子们在礼堂志愿者阿姨的指导下进行了腌蛋体验,吃自己亲手剥的豆做成的立夏饭,寓意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立夏称人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吃饱了立夏饭,再来称称重了多少。据说,立夏称重,不仅不怕夏季天气炎热,还可免除疾病,为孩子带来好运。”村民李东良告诉记者。

  文化礼堂建成后,如何用好文化阵地功能是关键。“大力村的文化礼堂是五星级的,非常漂亮,功能设施也十分完善,如何让村民们能够自行组建队伍到文化礼堂里开展活动,切实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文化礼堂的使用率是关键。”周丽婷告诉记者,今年6月1日,“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钟埭街道耕读礼仪文化活动暨耘庐学堂社区学塾成立仪式在大力村文化礼堂举行,活动在体现传统农耕文化的钹子书《篾竹窝》演绎中拉开帷幕,“参加活动的村民们和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大力农耕馆,了解大力村农耕文化发展历程,认知人类的智慧,捡拾祖辈的记忆。”来自3个社区学塾的50组亲子家庭齐聚冯汝弼文化园边的农田,下田插秧,体验耕作。

  对于“插秧”二字,原本只是印刻在书上冰冷的铅字,在这一刻变得鲜活有温度。这对于远离自然的孩子来说有着妙不可言的诱惑和体验。他们戴上草帽,卷起裤筒,撸起袖子,在农耕能手的指导下,拿起手中绿油油的秧苗,小心翼翼插入犁好的稻田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体会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艰辛,亲近了干净温润的土壤,亲近了生态稻种的理念,亲近了纯粹农夫的生活方式。”

  除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村里的村民们还自发组成了一个读书会——祐山农民读书会,读书会对村里浓厚读书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记者了解到,“祐山”取自平湖市文化名人冯汝弼的号,读书会从2016年的16人到现在已有160多名会员,每当文化礼堂举办征文比赛等活动,会员们都踊跃参加。“礼堂的读书室现在有书籍5000多册,读都读不过来啊。”村民谢志根告诉记者,文化礼堂建成后,里面的读书室极大方便了村民们平时阅览图书,“像我这样70多岁又热爱阅读的村里有不少,但跑去街道或市里又很麻烦,文化礼堂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

  【记者感悟】

  以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如何将农耕文化的精髓在现今的文化礼堂得以展现,是摆在文化礼堂面前的一道深刻命题。大力村文化礼堂让我们看到了不少有本土特色的农耕符号,为我们保留了乡村的古老记忆。

标签:礼堂;文化;方钰;农耕文化;立夏
编辑:马轶伦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大力村文化礼堂:成为保留乡村古老记忆的留声机
2019-08-10 09:52:46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方钰

  【礼堂名片】

  平湖市钟埭街道大力村文化礼堂建成于2016年,礼堂以江南农耕文化为主线,建有“大力农耕”特色馆,展示了大力村几千年农耕文化发展的历程,礼堂内的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周二“春泥计划”、周三做手工、周四看电影,礼堂坚持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文化礼堂在乡风引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耕读文化、慈孝文化、乡贤文化与礼堂活动的深度融合,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大力村文化礼堂被评为2017年度五星级文化礼堂。

  【礼堂故事】

  一个文化礼堂是一座精神家园,更是萦绕在村民心头的那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8月7日,记者走进大力村文化礼堂,礼堂二楼的“大力农耕”特色馆里,大量农具摆放有序,无声地述说着当年开垦农田的辉煌。“大力是一个纯农业村,有着两千多年的农耕文化。我们的祖辈们用一把锄头、一把镰刀开辟了幸福生活,也养成了勤劳的品行。”大力村文化专管员周丽婷告诉记者,为了让子孙后代发奋图强,大力村在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一并建造了面积120平方米的“大力农耕”特色馆,展现传统农耕文化、现代农业文明等。“走进特色馆,总会想起以前艰苦的劳动岁月。”今年70岁的王保法虽然告别了农田劳作,但他一有空都会去特色馆转转,忆苦思甜,他说特色馆有他们农村人的根。

  今年5月1日,在即将进入立夏节气之时,大力村文化礼堂在本村龙嘉苑家庭农场举办了“传承文化 缤纷立夏”民俗系列分享活动,让本村的孩子们足足体验了一把立夏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上,孩子们绘彩蛋、斗蛋,看谁能成为真正的“蛋王”。孩子们在礼堂志愿者阿姨的指导下进行了腌蛋体验,吃自己亲手剥的豆做成的立夏饭,寓意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立夏称人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吃饱了立夏饭,再来称称重了多少。据说,立夏称重,不仅不怕夏季天气炎热,还可免除疾病,为孩子带来好运。”村民李东良告诉记者。

  文化礼堂建成后,如何用好文化阵地功能是关键。“大力村的文化礼堂是五星级的,非常漂亮,功能设施也十分完善,如何让村民们能够自行组建队伍到文化礼堂里开展活动,切实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文化礼堂的使用率是关键。”周丽婷告诉记者,今年6月1日,“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钟埭街道耕读礼仪文化活动暨耘庐学堂社区学塾成立仪式在大力村文化礼堂举行,活动在体现传统农耕文化的钹子书《篾竹窝》演绎中拉开帷幕,“参加活动的村民们和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大力农耕馆,了解大力村农耕文化发展历程,认知人类的智慧,捡拾祖辈的记忆。”来自3个社区学塾的50组亲子家庭齐聚冯汝弼文化园边的农田,下田插秧,体验耕作。

  对于“插秧”二字,原本只是印刻在书上冰冷的铅字,在这一刻变得鲜活有温度。这对于远离自然的孩子来说有着妙不可言的诱惑和体验。他们戴上草帽,卷起裤筒,撸起袖子,在农耕能手的指导下,拿起手中绿油油的秧苗,小心翼翼插入犁好的稻田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体会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艰辛,亲近了干净温润的土壤,亲近了生态稻种的理念,亲近了纯粹农夫的生活方式。”

  除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村里的村民们还自发组成了一个读书会——祐山农民读书会,读书会对村里浓厚读书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记者了解到,“祐山”取自平湖市文化名人冯汝弼的号,读书会从2016年的16人到现在已有160多名会员,每当文化礼堂举办征文比赛等活动,会员们都踊跃参加。“礼堂的读书室现在有书籍5000多册,读都读不过来啊。”村民谢志根告诉记者,文化礼堂建成后,里面的读书室极大方便了村民们平时阅览图书,“像我这样70多岁又热爱阅读的村里有不少,但跑去街道或市里又很麻烦,文化礼堂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

  【记者感悟】

  以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如何将农耕文化的精髓在现今的文化礼堂得以展现,是摆在文化礼堂面前的一道深刻命题。大力村文化礼堂让我们看到了不少有本土特色的农耕符号,为我们保留了乡村的古老记忆。

标签: 礼堂;文化;方钰;农耕文化;立夏
编辑: 马轶伦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