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新兴街道松鹤社区开展“党在我心中 我在群众中”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现场实名登记发放垃圾分类桶,从家庭出发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记者从市分类办获悉,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懈努力,125个市级分类示范小区均已创建完成,并通过验收投入运行。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已经达到9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94%,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1%,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增长量较2017年实现负增长。全市各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小区单位垃圾分类从无到有、分类队伍从小到大、分类体系从缺乏到建立完善的过程。
“刚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我们也畅想过一年后是什么样的场景,现在有的小区已经呈现出当初的设想。”嘉兴市分类办常务副主任吴秀泉感慨地说,“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的五大体系建设。”
2017年,嘉兴市建立了由市、县(市、区)、街道(镇)三级分类办构成的组织保障体系,保障任务层层分解传导落实。
与此同时,嘉兴市还制定了《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标准》,保障全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规范统一;制定了《嘉兴市可回收物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建立了可回收物的积分兑换回收模式,调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市本级可回收物7801吨,回收金额1010万元;制定了《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辆标准规范》,对全市804辆环保密闭式分类运输车辆喷涂统一的标识标志,规范混收混运现象,实行专车专用;制定了《嘉兴市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标准》,在125个示范小区开展试点,提高居民分类三率(参与率、知晓率和准确率),解决分类工作“最后一米”问题。
对于居民而言,其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混收混运的问题。据了解,嘉兴市在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中形成了规范完善的收运处体系。通过统一设定便民的前端分类投放设施、规范的定时定点收集运输中间收运环节,实现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日产日清以及有害垃圾的每月一次收运和可回收物的每周两次收运。收运车辆配以联单制管理、GPS定位和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制定《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工作考核办法》,末端处置则交由具备资质的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同时,嘉兴市还通过建立多层次监督考核体系,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据介绍,市委、市政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2018年度对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及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五型机关考核。嘉兴市还制定了《嘉兴市区城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评比方案》,每月不定期对市本级城区开展垃圾分类投放运作的小区进行月度“红黑榜”评比,评比结果在媒体上公布。
另外,全市还加强了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已开展行政检查250次,立案103件,处罚100件,处罚金额共7.4万元。
“从0到93%”
在一年多的探索中,嘉兴市各地垃圾分类工作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分类模式和工作方法。
从2017年11月开始,秀洲区正式对主城区商业街实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清运试点。从开展“清桶”行动取缔沿街垃圾桶,深化“垃圾不落地”举措,到对主城区商业街试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清运,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生活垃圾源头管控,在探索和实践中积极打造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清运的秀洲模式,实现了环境卫生管理从“末端垃圾清理”向“源头污染防治”、“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参与共治”的转变。
南湖区市级示范小区百盛花园,通过不断摸索,解决了居民分类三率“最后一米”的问题。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由嘉兴市建银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管理,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坚持“强化环境管理,提升小区品质”原则,着力将工作做精、做细。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后,南湖街道就对小区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提升,为我们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建银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湖街道投入6.5万元,为小区建成垃圾分类亭及宣传亭各1个,硬化11个单元的垃圾投放点,每个单元设置3个240升垃圾桶。
除了硬件投入外,百盛花园在提高居民参与率、分类准确率上,专门开辟了可回收垃圾服务站,利用小区门口传达室代收小区居民可回收垃圾,为没时间参与定时回收的居民提供帮助。同时,每个楼道都设立考核榜,对小区内每户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排名,定时公布排名结果,以此来促进居民更好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另外,该小区还率先试行可追溯机制,为每家每户发放专门的不干胶标签,要求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将标签贴于垃圾袋上,便于对分类情况进行追溯。
在桐乡,凤鸣街道从厨余垃圾减量入手,宣传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凤鸣街道“酵素人家”建设以“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全民参与”为工作导向,通过“1+100+10000”的“酵素人家”模式,推广环保酵素制作,减少厨余垃圾,提高整个街道的垃圾处理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凤鸣街道建有1个环保酵素培训基地,100个遍及街道各行政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酵素人家”点,环保酵素制作覆盖10000户家庭。
“从‘摸着石头’到各具特色”
“从全面推广到全面深化”
虽然嘉兴市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需求相比,还有差距。2019年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将在前期基础上继续深化。
具体表现在五个“抓”上,抓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广送标签活动,解决居民参与率、知晓率、准确率提升“最后一米”问题;抓街道(镇)整体效益,从小区单位向公共区域延伸,实行强制分类;抓处置能力提升,焚烧能力、厨余垃圾处理能力、生鲜垃圾处置能力实现零的突破,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四分类;抓载体,会同宣传、建设、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扎实开展城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专项行动、回收利用专项行动、制度创制专项行动、处置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文明风尚专项行动等五大专项行动,提倡绿色、集约生活;抓保障,深入开展宣传,抓好互动体验基地建设,让市民、学生能直观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对少数单位、个人不支持、不配合的行为,根据《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采取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嘉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展开。
另外,按照省垃圾分类目标任务,嘉兴市将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在完成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基础上,导入提质提效的工作要求,重点在分类劝导和分类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分类质量作为分类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
今后嘉兴市将在原有的机关单位、学校、省市级分类小区示范、定时定点收运商业街示范等系列点线推广型分类示范成功经验的指引下,把亮点连成片,逐步向周边区域扩大影响,以街道为单位开展区域整建制分类,在2019年上半年各县(市、区)开展2个街道(镇)的整建制分类试点,下半年向整个辖区推广实施。同时,在全市开展街道(镇)级的分类整建制考核评比,提高区域化分类质量。
接下来,嘉兴市在分类宣传上也将着力下功夫。今年12月4日,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互动体验宣传教育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基地将通过图文、视频和智能设备,全方位展示生活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以及循环利用的全过程,并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式互动,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自觉性,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
“我们把这里打造成科普教育基地,在这里市民可以更直观感受垃圾分类整个收运处置体系。”吴秀泉说,“在市民普遍接受并逐步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后,要导入意识向行动转变的模式,用行动引导意识的自发自觉执行,把分类意识不断强化,让居民形成垃圾分类是一件美丽的事这一意识,要把垃圾分类养成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时尚,让我们的家庭美丽、小区美丽、城市美丽!”
南湖区新兴街道明月社区举行“为垃圾分类 给城市减负”公益演出,文艺骨干们自编自演相关内容的节目,现场还加入问答环节,通过活动铺开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传播环保理念。
拥有优良的人居环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
垃圾被称为错放的资源。从去年开始,嘉兴市启动并大力有序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垃圾分类列为重点改革突破项目,全市各地掀起了政府推动、多部门协同推进、全民参与推进工作的热潮。2018年,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被列入了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已经达到9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94%,125个市级分类示范小区均已创建完成,并通过验收投入运行。
“从不会分到主动分”
12月18日,南湖街道农翔社区杜鹃坊内居民陆陆续续从家中拿出硬纸板、旧报纸、玻璃瓶、废旧铁桶等可回收物等待回收人员称重。
“每周二和周六是回收的日子,最近家里装修,我就把积攒下来的硬纸板都拿来卖了。”家住杜鹃坊7幢105室的陈水发向记者介绍道。
工作人员称重后,陈水发的这些“废品”卖了34.01元。
“旧报纸、旧玻璃瓶、日化用品塑料瓶……”小区居民金葛娣和老伴拿来了分类好的可回收物,报纸一摞摞捆好,玻璃瓶放在一个比较大的塑料袋内,而饮料瓶和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化用品塑料瓶又分别用两个袋子装好,分类工作做得比较细致。
“刚开始让我们把垃圾分类,我们也不懂,社区工作人员一遍遍上门讲解,又看了很多宣传资料,现在一些可回收物我已经会分了。”金葛娣说。这些可回收物,金葛娣一共卖了33.08元。记者看了一眼她的积分卡,卡里余额有398.12元,这是她一年所得。
“垃圾分类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大学问。”农翔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王万玲说,“喏,你穿的旅游鞋就可以回收,我穿的皮鞋就不行。”
做了一年的社区垃圾分类劝导员,王万玲已经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王万玲也遭遇了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要想做好居民的工作,那就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去参观垃圾焚烧厂,也了解过一些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做法,很震撼,垃圾分类确实是一项很实在的民生工作。”王万玲说。
上门宣传、定点劝导督导、建立志愿者巡逻队伍……农翔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如“铁杵磨针”,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小区里的零散垃圾没有了,居民分类工作也越做越细致,每到回收日,大家都把分类好的垃圾拿来回收。“从今年3月份开始,回收量在提升。”王万玲说,现在90%的居民都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
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整齐摆放着一绿一红两个垃圾箱,分别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村民们每天将自家生活产生的垃圾,分门别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箱中。如今,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村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