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从借债造平房到轻松造别墅 一个农村创业者的40年
2018-11-12 09:34:3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 者 朱弼瑜  通讯员 唐雁耘 朱文澜

res01_attpic_brief (2).jpg

res02_attpic_brief.jpg

  照片说明:房子,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湖区农村更是展现了从土坯平房迈向楼房甚至城里商品房的过程。

  左图为1976年曹志祥的儿子在自家新建平房门口。

  右图为曹家2006年建造的精致别墅。

  故事讲述人:嘉兴市新丰镇企业主曹志祥

  曹志祥如今的家是绿树掩映下的两层小洋楼,精致洋气,外观以灰色和白色为主色调,一楼一整面墙都是玻璃窗,二楼阳台也是一长排玻璃窗。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幢楼处处都是阳光房,坐窗边喝杯茶,非常惬意。

  可40多年前,曹志祥造自己的第一套房的时候,可不敢有这样的梦想。

  曹志祥笑说自己当初是上门女婿,后来儿子出生了,夫妻俩决定造一套自己的房子。当时他是乡村教师,妻子是“赤脚医生”,两人收入都不高,起了盖房的念头后,他光是攒给小工吃饭的粮食就准备了三年。这三年,他把自己省出的口粮借给邻里,说好到时候自己建房了再一起还。他还记得,造那套房用的砖瓦,是他拿大麦秸秆到窑厂里换的,房子的椽子是他亲手种了三年的白榆树,七七八八准备了六七年时间,最后还向邻里借了几十元,总算把房子造了起来。

  “那时候全家可开心了。”曹志祥说,当时那套房和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子都很像,黑瓦白墙,屋檐两头有飞翘,常见房子的大小都是“六枪七橹头”(七根横梁六架椽子),卫生间、自来水之类的都还没有,可一家人已经很满足。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曹志祥根据亦工亦农政策到嘉兴电控厂工作了三年。在那里,他学到了加工云母片技术,也了解到了云母片的市场需求。1978年改革开放后,他承包了村办企业,做的就是加工云母片。

  1980年,新丰镇要办一家非织造布企业,曹志祥成了技术员,1984年他又当了厂长。他带领企业员工先后开发了弹力絮片棉被、喷胶棉、滑雪衫、腈纶闪光毛线和绒线大衣等多个产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嘉兴市场时尚浪潮。80年代中后期的嘉兴市,滑雪衫几乎每人一件,企业年利润达到上百万元。到了1986年,嘉兴市区最热闹的建国路上一天能卖掉1吨多嘉兴市申新毛纺厂生产的“申新牌”闪光毛线,企业员工的年工资也水涨船高。

  作为第一批开始迈上经商路的新丰人,曹志祥在1982年就已经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万元户”,到了1986年他的年收入已有两三万元。1987年,他家造起了一座有独立卫生间、带有抽水马桶和自来水的二层楼房。也大约是这个时候,嘉兴农村渐渐兴起了造楼房的热潮。而他成了可以解囊帮助邻居建新房子的人。

  90年代末的企业,处于转制大潮中,大量公办企业一蹶不振,但嘉兴市申新无纺布厂却依靠紧盯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始终经营得很不错。1997年企业转制,曹志祥成为申新无纺布厂的企业主,并决定开始生产无纺布卫生巾表面新材料。这一决定让他的企业再上一层楼,成为国内首批生产出无纺布卫生巾原材料的企业之一,产品销售供不应求。

  2006年,他再次造起了新房子,这次的房子由专业学建筑设计的侄子设计。12年过去了,这套房子如今看来依然洋气漂亮,不落俗套。而在曹家住房条件不断升级的同时,南湖区农村的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至2016年末,南湖区所有农户都已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有近三成的人拥有两处以上住房,还有27.8%的农户中拥有商品房。而在城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样在发生,在南湖新区,在科技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各种高端楼盘不断涌现,城里人也实现了从单位分房到自主买房甚至买下多套房的“变奏”。

  记者感言:

  在国人的心目中,房子和“家”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曹志祥家住房的变迁也是整个南湖区居民住房条件变化的缩影,更折射着40年来南湖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标签: 房子;嘉兴市;南湖区;曹志;改革开放;新丰镇;楼房;平房;企业主;商品房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