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海盐首次用“人脸识别”技术 帮助流浪人员“寻亲”
2018-11-07 07:53:10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陶 玮 通讯员 周 晶

  “爸!”近日,海盐县康宁医院会客室里有几名中年男女焦急等待着,当医护人员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进来时,大家一起拥向老人并动情呼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分离,老人终于找到了家人。海盐县首次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成功帮助滞留救助站近一年的四川省筠连县人王某先找到亲人,踏上回家之路。

  去年12月,海盐县救助站接到武原派出所的电话,称有一位疑似患有精神障碍的老人在街上流浪,查找不到相关户口信息。县救助站接收老人后进行了详细询问,但只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模糊了解到老人叫“王阿峰”,60岁左右,四川人,家庭情况等具体信息一概不知。于是,县救助站将老人的相关信息和照片通过网络寻亲公告的形式发布,采集血样与公安DNA数据库进行比对,并在纸媒发布寻亲公告,但都一无所获。因老人行为存在异常,县救助站将其转移至县康宁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

  今年,县民政局利用“人脸识别”的先进技术,将流浪人员的照片与公安数据库中采集的含有人脸的照片或视频进行比对,再结合救助过程中了解到的受助对象的姓名、年龄、口音、习惯、住址等点滴信息,最后识别、辨认出受助对象。经过仔细比对、辨认,老人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首位受益者。

  “真是感谢你们,我爸不见的这一年,我们老是睡不着,不知道他在哪里,过得好不好,是不是还活着。”老人的二女儿抹着泪对县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们的母亲早年过世,四女一子带着父亲来嘉兴打工有20多年了。然而,去年的一天,老人独自外出后就再也没有回去。

  县救助站工作人员为老人办理了接领离站手续,原来老人叫王某先,1944年生,四川省筠连县武德乡人,对于子女的出现,老人有些激动。老人与女儿的手紧紧握着,一直不放。老人除要用药物控制精神状况外,还患有高血压、支气管炎等疾病。县康宁医院医护人员出具了老人的出院小结,并将药物使用方法一一告知其子女。临走前,老人的子女紧握县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手再次表达感谢:“感谢你们,感谢政府,帮我们找到了爸爸。”

  据了解,“人脸识别”技术是对人脸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并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今后,民政部门将借助“人脸识别”技术,结合DNA比对,进一步拓宽寻亲渠道,提高寻亲的精准度与成功率,帮助更多受助对象找到家人。

标签: 老人;救助;人脸识别;陶玮;周晶
编辑: 凌鑫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