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海盐:整治低散乱 打好攻坚战
节约集约用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7-26 08:07:07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吴培华 记者 余丽

zjrb2018072600016v02b003.jpg

  浙江在线7月26日讯(通讯员 吴培华 记者 余丽)近年来,海盐县国土资源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发挥土地保护、保障与调控职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治“低散乱” 腾出发展空间

  前不久,海盐县通元镇一处地块“脱胎换骨”:一幢幢三层楼高的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可提供5万平方米的场地出租,预计年新增利税8000万元。此前,这块地上集聚着7家塑料扣板企业,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亩均税收仅1.7万元,年用电量却达885万度。

  一破一立,正是海盐打响“四无”企业整治攻坚战的成果之一。所谓“四无”企业,即存在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的企业。“净化企业发展环境,调优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海盐县委负责人说,这是深化“低散乱”块状行业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

  自整治战打响以来,海盐对县域内“四无”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摸,排定“四无”类别,建立数据库,按照标准关停腾退。全县65个部门联系包干119个村(社区),采用建册销号方式推进。截至6月底,全县共签约关停企业3105家,目前实际关停1475家。

  今年来,海盐整治腾出土地1335亩,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鼓励以镇(街道)或村抱团建设两创中心集聚企业,为整治企业“进集”拓空间。目前,全县已建成两创中心6个,累计建成标准厂房47.05万平方米,已入驻或签约入驻企业148家。预计到2020年,全县将建成200万平方米两创中心标准厂房。“腾笼”换来“好鸟”,1月至6月,海盐共签下39个项目,总投资181.9亿元。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的康克德实业项目、总投资超11亿元的上海隧道工程智造项目已相继开工。

  “有了新厂房,赚钱更安心。”朱菊观经营江南汽配公司18年,厂址换了4处,每次都蜗居在“四无”企业集聚区,安全隐患似一颗“定时炸弹”。这次整治中,经武原街道牵线找到一处标准厂房,他投入1000多万元更新设备,使产品附加值提升两成。眼下,订单已排到年底,年产值有望破5000万元。与江南汽配公司一样,全县有195家企业搬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扩大产能。

  多管齐下 生地节地增地

  从低产出的低散乱企业、旧建筑“脱胎换骨”成为身价不菲的园区、商业综合体,海盐正不断上演“腾笼换鸟”的戏法。

  有限的土地承载着无限的发展希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意味着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能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去年,海盐县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任务990亩,完成4225亩,完成年度任务的426.8%,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610亩,完成713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16.9%,2018年,海盐县还要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700亩,完成盘活存量土地2000亩。

  如何最大限度生地增地?

  海盐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办法和途径,结合县域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通过盘活存量用地“生地”。海盐县深入开展转而未供土地消化和存量土地盘活工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消化转而未供土地。按照“处置一批、优化一批、盘活一批、核销一批”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订消化方案加快推进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深挖存量土地潜力,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空间的合理布局。2012—2016年平均供地率为83.72%,到2017年底将消化转而未供控制在3408亩以下。2017全年共完成盘活存量面积4244亩。2018年获新增挂钩奖励计划1746亩,获取量为全省平均值的五倍之多,总量在全省百余个县、市(区)中位居全省第二。

  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增地”。海盐县于2015年启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调查数据库年度更新工作,全县入库城镇低效用地数量共5936.84亩。通过编制《海盐县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等文本,明确了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范围、类型、目标和流程,使得再开发工作合理有序推进。2017年全县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713亩。

  通过政策支持“节地”。海盐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海盐县工业企业退低进高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和《海盐县土地供应差别化管理实施意见》等政策,落实土地差别化政策,将用地计划优先向产业优化、布局科学的新型工业化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倾斜,充分发挥土地集聚效应。实施弹性出让年限,推动工业项目用地择优机制。严格用地管理措施,对用地面积、约定指标完成情况、承诺容积率等设置“硬杠”,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评价机制,2017年全年实现弹性出让年限3宗,出让面积6.336亩;实行差别化地价10宗,面积507.5055亩;出让合同多方履约监管128宗,面积5034.618亩。采取各种方式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实施项目或面积超过70%。

  通过批后监管“控地”。海盐县积极探索批后监管新模式,深入开展供而未用专项行动,初步形成项目建设管理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机制,切实提高了土地实际利用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简化各项监管流程,全面推行各项业务办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提高企业办事效率。针对疑难项目,县政府召集相关部门,组成项目推进小组,实地考察了解项目进展,商讨问题解决措施。每季度对全县责任主体的完成进度进行通报,并按完成率进行排名。近三年来,全县项目开竣工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项目违约率较低。到2017年底,全县列入2017年专项行动考核的107个开工项目,已开工101宗,开工率为95%。列入2017年专项行动考核的79个竣工项目,已竣工62宗,竣工率为78%。

  抓好“供管链” 土地管理一张图

  3天内完成土地成交确认、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土地出让金缴纳、不动产权初始登记,嘉兴盐臻食品有限公司在土地摘牌后,海盐国土畅通项目推进绿色通道,创造了又一新纪录。

  围绕“审批再提速、服务再提质、打造最优发展环境”这一主题,海盐国土破除壁垒,在行政手续上做“减法”,在服务上自我加压,创新工作机制,不断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积极为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并启用了土地网上交易平台,重点项目跑出了海盐“加速度”。

  据介绍,针对重点项目,海盐国土打造了“调查研究主动办、跟踪服务及时办、重大项目优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的模式,全力全速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对符合规定的报件申请,尤其是民生工程、重大线性工程项目和能源建设项目,做到随接、随转、随审、随报。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海盐县创新建立“3+3+1”供地审批模式,即镇、街道提交供地申请材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供地材料审核、草拟供地方案、提交局供地会审会讨论、呈报县政府审批;县政府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签;批准后供地方案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挂牌公告。整个供地时间缩短了50%以上,有力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为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县国土资源局还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事项下放至各镇(街道)国土所受理、出件,对项目预审和用地报批进度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变坐等服务为提前介入和主动指导,加快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查报批进度。

  今年以来,海盐县加快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供管链”为抓手,不断提升新常态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破解用地瓶颈,有效保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引领,用地结构再优化。海盐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土地质量调查成果服务应用于土地管理“一张图”平台建设,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工作,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2.1万亩,占耕地总数的81.75%,其中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19.4万亩。共设置保护牌199块,保护界桩2193个,签订责任书107份,发放保护卡3万份。不断加强规划指标计划指标的管理和创新,完善《海盐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办法》,全县共申请使用县级规划预留新增建设用地744.8亩,保障了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的民生、基础设施、新农村等项目的空间落地。

  深挖倒逼,用地潜力再提升。建立差别化的土地配置措施,探索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创新型产业“先租后让”弹性供地方式,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支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今年全县累计差别化供地131宗,面积5378.5845亩,弹性出让年限3宗,差别化地价10宗,出让合同多方履约监管92宗。同时,积极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低效用地再开发面积654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07.3%,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027.6亩,完成年度任务的406.8%。

  多方联动,土地监管再强化。强化属地镇、街道土地管理主体责任,实现权力下沉,纵深加大卫片整改督导和新增违法用地巡查检查力度。今年以来,共拆除卫片违法用地图斑72宗,面积217.87亩,向综合执法局、水利局移送疑似违法用地图斑113宗,面积161.9亩。立案处罚无证采矿1起,没罚金额17.77万元。加大农房违法用地和设施农用地整改,累计完成农房违法用地整改103宗,面积17.76亩,建筑面积22904平方米;完成设施农用地违法用地整改4宗,占地8.13亩。

  立足依法用地 打好集约攻坚战

  当前,海盐县正处于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土地作为紧缺战略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县国土资源局加快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生态创新把住“红线”,打响集约用地攻坚战。

  抓“统筹”,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城乡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大量低效、散乱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逐步把全县105个行政村3600多个自然村落集聚到9个新市镇和54个左右的城乡一体新社区。项目带动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整治了177个空心村、小散村,整合了千亩以上连片良田28块,累计流转20.17万亩,流转率达62%。同时,实施村庄有机更新,将户均用地从1.1亩控制至0.4-0.5亩,节余土地用于支持城镇产业发展,增强了城镇发展活力。截至2018年6月底,全县已批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00个,整治建设用地1.59万亩,实施农房搬迁1.18万户,通过整治获取增减挂钩指标1.61万亩,批准建新用地1.89万亩,其中用于农民安置与新农村建设0.79万亩,支持城镇产业发展1.10万亩。

  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生态得改善、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局面。从2012年起,海盐县连续六年获嘉兴市土地整治优胜单位。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三农”工作的开展,不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实现非农就业和市民化。

  促“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出台《海盐县关于开展村级土地民主管理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完成10个村(社区)的试点验收,考核达到优秀的村(社区)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实施村庄有机更新可奖励5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农民建房。同时,加快推进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百步镇五丰村作为省级试点,已完成整个村域8.25平方公里的规划编制,预计近期2020年前完成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建设和传统自然村落的改造提升,远期2030年形成配套设施全、百姓安居乐业、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查“违法”,启动执法监察“亮剑行动”。结合卫片执法、“无违建创建”“双拆双引”等工作开展联合执法,共拆除违法用地图斑42个,面积46.65亩;移送违法用地图斑106个,面积132.45亩。集中整治永久基本农田违法行为和农村违法用地突出问题,凡是在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新发生的违法用地行为,一律“即查即拆”。截至目前,共排查设施农用地违法用地4宗,占地8.13亩;排摸农房违法用地106宗,占地18.38亩、违法建筑面积23984平方米,其中完成整改37宗,面积6.06亩,建筑面积9187平方米。

  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海盐国土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推进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建设,努力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

标签:
编辑: 贾晓雯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