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图书馆前出现了一个“小集市”,一间间“小店铺”里的师傅正在熟练地表演各式传统手艺,很多刚下课的学生还来不及放掉书本,就向着广场涌来,驻足在摊位前观看。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嘉兴市非遗保护中心、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共同举办的“老韵新传”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校园里展开。“做香囊、画扇子、剪纸、做糕点、捏糖人……”在现场,好几间“小店铺”里的体验区排起了长龙。
“你们快看,这个竹篮里面竟然还可以养鱼,水都不漏的!”“哇,这个‘青团子’真好吃,我想学下怎么做的!”“哎,师傅,你捏糖人的手慢一点,我又没看明白!”正在参与体验的学生兴趣盎然,显得十分兴奋。
“阿姨,这个搭扣怎么做的教下我好吗?我想缝在我自己设计的衣服上面。”“好好,我慢慢教你。”来自西塘云农农村文创专业合作社的彭阿姨开心地说,原本以为喜欢手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没想到如今的年轻大学生第一次见到这些“老手艺”就喜欢上了,有些学设计的同学还说要把这些传统元素的灵感融入到他们作品当中去。
“师傅教得很耐心,一点不嫌我手笨,现在我箍滚灯圈已经比较熟练了。”来自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经管学院的学生褚贞逸现场给记者箍了一个浑圆的竹圈,才花了5分钟左右。褚贞逸说,她和身边的小伙伴都喜欢中国风的东西,像草编、绳结什么的都会一些,她觉得这些“酷酷”的传统非遗技艺就是中国特有的“个性”。
嘉兴真真老老粽子品牌推广部负责人赵宇亮表示,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学生们展示非遗传统技艺,他们企业也很高兴,并专门安排了四位手艺高超的老师傅带了器具,现场表演粽子从包糯米到出锅的整个过程。“为了贴近今天非遗的主题,我们特意准备的是‘白米豆沙粽’的做法展示,这种粽子和最早粽子的用料和做法是最接近的。”
据了解,今年是我市开展“遗产日”活动的第13个年头。嘉兴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晓初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通过集中宣传、展示,不断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以前我们都是在一些小学开展活动,这次是头一回把活动带入高校,没想到现场效果这么好,大学生都很有想法,发掘到了这些传统技艺‘时代性’的一面。”王晓初说,今年非遗文化活动进高校,主要包括“老韵新传”非遗技艺展示和“戏曲进校园”两大板块,通过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项目、会欣赏项目来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另外,今年我市着力打造“嘉兴非遗护卫队”、“非遗文化客厅”,借力社会化供给,以非遗中心为核心整体运作,服务更广大人群,保护一些我们流传下来“濒临消失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