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桐乡检察院“蒲公英”工作室,作为涉罪未成年人,小朱在经过了八个月的考察和帮教后,度过了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领取了不起诉决定书。然而,和他一道的,还有一名来自凡星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为何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在这?
原来,自5月11日起,桐乡检察院就签署了青少年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体系建设项目协议,启动了以检察官和社工相辅相成的未成年人帮教模式。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下半年,桐乡检察院就积极谋划专为未成年人量身订制的“检察官+社工+社会”帮教新模式。这一由团市委牵头、桐乡检察院与社工组织协作而搭建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活动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帮教的社会保障平台。
“虽然当时还未正式签署协议,但社工组织已经开始帮教涉罪未成年人。”承办检察官钟黎介绍道,这其实就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检察官负责办案,有资质的社工事务所负责进行专业帮教。这样检察官能集中精力审查案件相关内容,而社工组织更能发挥良好的帮教效果。而今,这一项目正式启动,将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起到更大作用。“我们主要采取面谈、电话访谈以及带领未成年人一起参与到公益活动等方式来进行观护和帮教。比如这个案件中的青少年,我们对其开展了不下三十次的各项活动,倾听他的心声,引导他的言行,尽最大可能地挽救和感化他。”钟黎介绍说。
开展“检察官+社工+社会”的帮教新模式,还仅仅是今年以来桐乡检察院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蒲公英”普法讲师团是桐乡检察院已经建立多年的公益性精准普法平台。今年,依托这一平台,桐乡检察院整合各下属职能部门资源,以“未成年人普法”+“服务非公经济普法”两大块内容为基础,还全力打造了“蒲公英”普法品牌。
“依托‘蒲公英’普法品牌,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我们都有了很大提升,在这个品牌之下,经过人力、物力的资源整合,‘蒲公英’普法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辐射范围更广,普法效果更好。”钟黎笑着对记者介绍说。
就在上周六,来自北港小学的30余名师生、家长就来到桐乡检察院刚刚建设完成的“蒲公英”工作室体验、参观了一把。在工作室里,不光有心理疏导、谈话的场所,整个空间也为未成年人量身订制。“我们希望只要不是一些涉及恶性犯罪的未成年人,都能够避免因为一次失足而造成终身阴影,所以在这方面的办案中,无论是交流环境还是谈话尺度的拿捏都显得特别重要。”钟黎表示,自4月底专门为未成年人量身订制的“蒲公英”工作室建立以来,已经接待过多名未成年人,今后涉及相关案件,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中,“蒲公英”工作室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硬件设备的提升,以“精准普法”理念为指导下的“蒲公英”公益普法今年也进一步拓宽了受众范围,提升了辐射面。记者了解到,在与市教育部门建立协作、联系制度后,自今年3月底以来,桐乡检察院“蒲公英”普法讲师团连续收到了30余所中小学校“菜单式”普法的“点单”申请。连日来,讲师们陆续奔波在公益普法的路上。
日前,“蒲公英”讲师团的讲师们就走进志华中心小学和邵逸夫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校,为学生们带去法治宣讲。讲课主题则围绕未成年人防侵害、防校园霸凌和安全上网等三大主题。
“‘精准普法’的理念,就是指普法对象需要什么样的普法内容,以‘点单’的形式向我们发出申请,我们再通过课件的制定,为普法受众带去真正需要的普法内容。”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需求明确,“1对1”的方式,让普法效果更显著,也更受普法对象的欢迎。
据了解,截至目前,“蒲公英”普法讲师团的将士们已经把30余所中小学校的普法课程完成了一大半,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去年“蒲公英”精准普法的基础上,今年桐乡检察院也将把公益普法推向更有需要的各镇(街道),面向农村学校,提供更有实效的普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