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乡村振兴“洪溪样本”:557户村民吵出“村务公决”
2018-04-17 09:56:26 来源: 嘉报在线 见习编辑 沈瑜轩

  编者按:

  从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变成干群亲如一家的“和谐村”;

  从账上只有2.4元钱,几近“破产”的穷村,变成年可支配收入800多万元的富村;

  从脏乱差的“后进村”,变成美丽乡村“标杆村”;

  从矛盾丛生的“问题村”,变成乡风文明的“幸福村”……

  这是近15年来,发生在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的“小村巨变”。

  如此巨变是怎么发生的?今年3月,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韩俊到嘉善调研后给出答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是走向乡村善治的必由之路。

  去年,嘉兴的“自治、法治、德治”基层治理创新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洪溪村则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基层实践样本。全国有近70万个行政村,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善治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见微知著,细致入微地剖析“洪溪样本”,实则与这些宏大命题密切相关: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命题下,乡村治理如何走向善治?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怎样“三治结合”?

  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过程中,要如何提升老百姓和村干部的“双向获得感”?

  推进乡村善治,应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金灿灿的生活都由我们来主宰,让我们共同决定美好未来。”——洪溪村村歌《美丽洪溪》

  春风吹绿了田野,草木吐出嫩芽;村庄里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人家……4月9日上午,阳光洒满洪溪村,仿佛给村庄打上了一层柔光。

  村委会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几十个村民正聚在这里,讨论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们村现在建得这么美了,大家说说,怎么把它长期保持好呢?”村民争先恐后发言,有人说要加强保洁养护,有人说要评先进,村民金玉琴提出个金点子,赢得满座叫好:“咱们村里不是有6块大屏嘛,谁家房前屋后整治得漂亮,就让他上大屏晒晒……”

  有事儿大家商量,商量好了一起干——村民早已习惯了主动参与村务管理,就像管好自家事一样自然,可早年村里全然没有这番和谐景象。15年前陈俐勤刚接手村支书时,洪溪村还是个“烂摊子”,村干部和村民关系紧张得像个火药桶,有点火星子就要炸……

  公路通了,思路也通了

  15年前,洪溪村还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由于征地补偿等问题迟迟没解决,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个村民挤在村委会里争吵不休,吵急眼了抡起烟灰缸就砸。有村民拿来铺盖往桌上一铺,冲着村干部撂下狠话:“你们不解决,我就住这儿了!”

  村里吵不出结果,村民就时不时几十人组队去省里上访,镇村干部为此头疼不已。十年间,村支书走马灯似地换了五任,没一个干得长。镇里干部联村时,一听洪溪村谁都不愿去,头摇得像拨浪鼓:“洪溪‘刁民’多,谁去都没用。”

  2003年,当第五任村支书也撂挑子坚决不干时,一道难题摆在天凝镇领导班子面前:让谁来接这“烫手山芋”呢?

  最后实在没法,镇里只得让洪溪村27名党员,每人发张白纸选书记——这次“无候选人直选村支书”,开了嘉善先河。就这样,大家一人一票,把快人快语、风风火火的村妇女主任陈俐勤给选了出来。

  面对乡亲的信任,40岁的陈俐勤毅然立下“军令状”:“既然选上了,我一定干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谈何容易?上任伊始,一条通村公路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长期以来,高浜自然村只有一条1米多宽的小路进出,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强烈要求修路。可这条路要拓宽到5米,占用的土地涉及100多户村民,还要拆掉几处甲鱼塘,而这些又部分归属于旁边北汇头自然村的村民。这事儿就麻烦了,咋办?最开始,村干部沿用老套路,召集几十个村民代表开会举手表决。大家想,走个过场举举手,这路儿也就硬是修了。

  可陈俐勤一看,几十个村民代表,只有部分人举了手,还有一批人犹犹豫豫根本没表态——“蛮干肯定不行!”她在村里工作了十几年,看到过太多类似的教训。这路牵涉100多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前期没有统一思想,等真正实施起来肯定纠纷不断!

  这可怎么办?陈俐勤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老党员、村民。看到书记诚心上门讨教,大家索性倒出憋了多年的心里话:“村里的事儿,不能一两个村干部说了算!”“村民代表都是村干部点兵点将点出来的,能真正代表村民吗?”大家还气愤地讲起,之前有任村支书就是因为不讲民主,一个人独断专行,搞村办企业决策失误,亏掉500多万元,让本来还算富裕的洪溪村“一夜回到解放前”!

  过去村民不信任村干部,原来症结在这里!深思熟虑一番后,陈俐勤作了个惊人的决定,她和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说明修路的利益得失,再给每家发一张《建桥筑路征求意见表》,还针对资金缺口专门列出了“捐款意向”栏。他们事先讲明:“这次修路关系到各家各户,只要有一户人家不同意,这路就不修!”

  以前强制修路都不成,各家打着各家的小算盘,这回搞民主自愿还能成?大家将信将疑。可表格收上来一看,人人惊掉下巴——村民不仅100%签字同意修路,还踊跃捐款5万余元!

  “其实村民都知道修路是好事。谁要是不同意,大家都看着呢!”陈俐勤说,过去吵翻天,现在人心齐,转变的关键就在于,这次修路是经过大家充分民主讨论形成的一致意见,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大家有了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自然心齐气顺。

  统一思想后,高浜的路修得格外顺利。竣工当天,村里喜气洋洋,大家一起取名“永安大道”。

  公路通了,陈俐勤的思路也通了:“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村务公决’,但这条路让我尝到了甜头!农村工作千难万难,把决策权交给村民就一切都不难。”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就此,洪溪村大步走上了“村务公决”的自治之路。2004年初,洪溪村率先成立村民议事会。凡是村里的大事,村民先民主讨论,再投票表决。表决时,每家“户代表”攥着一张票,只有大部分人签字同意了,事项才能通过实施。

  几年前,村里为壮大集体经济,准备投资40万元扩建市场。这一计划很快获得了一致通过。工程完工后,每年为村里增加收入7万元。去年的居家养老工程,也是经议事会通过后推行的。“凡是村民一起拍板定下来的事,推进起来就特别顺!”村委会主任金懿龙已摸索出规律。

  这些年,29个重大事项经由“村务公决”顺利实施,从集体投资到土地征用,从宅基地到二轮土地承包,从修桥铺路到村庄整治……洪溪村面貌随之日新月异。

  酝酿、论证、公决、实施、监督……多年实践中,洪溪村还总结出了村务公决“八步工作法”,几年前在嘉善全县推广。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在一次次自治实践中,村民们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主动参与到村务管理中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现在洪溪村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事大家有商有量,特别团结!”村民方国强过去曾是村里有名的上访户,他说:“(村干部)有事情也不跟社员讲,就是瞎搞!”还扬言要开车撞村干部。这些年,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村民和村干部剑拔弩张的对立情绪消失了,方国强也逐步转变为村里的“积极分子”。他现在当上了四社社长,村里有事他主动出点子,带头落实任务又快又好。

  “村务公决”中,也有一些事项被村民议事会否决了。去年7月,村里为推动出租房改厕工作,提出对农户进行补贴。结果,方案被议事会否决了。大家提出,出租房屋的农户已经得到租金收益了,不应再补贴。补贴计划“流产”了,不过,大家把道理讨论明白了,会后主动去做思想工作。出租房屋的农户虽然没拿到补贴,还是如期完成了改厕工程。

  “你傻不傻?什么事都让村民决定,你这个村支书还有什么权力?”也有人对陈俐勤这样说。“我们就是要把村干部的权力关进笼子!”陈俐勤说,村里的事由村民说了算,村干部的责任就是“把该办的事议好,把议定的事办好”。如果一个上千万元的工程由村干部说了算,那还能不出事吗?

  还有人说,每次都让村民讨论,吵来吵去,还要投票,实在麻烦。“有问题就要先吵出来,吵出来了反而好解决!”在村里已工作32年的陈俐勤,对此深有体会,“村干部搞‘一言堂’,前面简单,后面麻烦!搞‘村务公决’,前面麻烦,后面简单!”

  557户村民当家做主,心气顺了,人心齐了。如今的洪溪村,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划桨开大船。去年洪溪集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1.15亿元的46个项目齐开工,在村民的积极配合支持下,短短5个月全部完工,洪溪集镇由此实现全域美丽蝶变。

  2006年以后,村里再无一例上访。如今的洪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幸福。洪溪村重大村务公决还曾入选“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洪溪村民在村歌里唱道:“金灿灿的生活都由我们来主宰,让我们共同决定美好未来……”

标签: 村民;村干部;村支书;村务;修路;为民;乡村;公路;德治;村务公决
编辑: 贾晓雯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