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姚美琪来说,以前春天是最忙碌的季节,她要在自家3亩4分地里,种出一年的收成。但近几年她安心多了,因为她心里有这样一笔账:和丈夫共同在工厂打工,每个月收入8000多元,房屋出租了两层半,每个月收租2500元,还有每年4200元的土地流转金,加起来,一年有十几万元收入,和丈夫两人生活肯定没问题!
姚美琪生活在嘉善县姚庄镇桃源二邨。从单一的农业收入到多渠道增收,她的经历同样也是许许多多嘉善农村居民共同的经历。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核心,最终要落脚到生活富裕。近年来,嘉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据统计,2017年,嘉善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976元,同比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到1.69:1,城乡一体化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分耕耘更多收获
嘉善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种稻谷的传统延续了7000年。嘉善县西塘镇星建村就是这样一个种植稻谷的传统农业村。往年村里的杂交稻亩产均为1650至1700斤,但去年只有1400至1450斤。
“产量减了,对收入影响不大。”星建村村民郭秀祥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星建村党总支书记王志康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村里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走精品种植路线。“嘉禾128”“软香”等新品种,不仅口感更香甜软糯,抗虫害能力也更强,收购价可达3.5元/斤。而黑米、血糯等品种更高达10元/斤。相比于普通稻米的收购价1.35元/斤,价格高出不少。
纵观嘉善全县,去年重点推进中央水稻产业提升、中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等工程,不断优选优育,提升粮食质量,还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授予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奖牌。
向土地要效益,嘉善搭准了市场供求的脉搏,从市场上受欢迎的、紧俏的农产品入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近年来,嘉善县大力发展现代精品农业,逐步形成了以“金色水稻、绿色果蔬、白色食用菌、蓝色水产、彩色花卉”为代表的“五色”产业带,其中蘑菇正是嘉善白色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姚庄镇清凉村嘉善宁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双孢蘑菇,还曾因质优、无公害走上了G20杭州峰会的餐桌。这款“人气蘑菇”生长在常年恒温18℃的“爱尔兰”弧式专业蘑菇大棚内,一年四季均可出产。
该公司负责人张建国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拥有种植大棚29个,种植面积1.5万平方米,去年共生产2100吨蘑菇,平均每天出产近6吨,其中90%销往上海市场,年利润近2000万元。
“2012年以前,我是做钢材生意的,那时候一年也就赚一二百万元,没想到,这小小的蘑菇,让我的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张建国说。
以双孢蘑菇为代表的食用菌发展迅猛。据统计,去年嘉善双孢蘑菇复种面积1227万平方尺,年总产量1.55万吨。其中工厂化栽培面积达到19.5万平方米,每年出菇5到6茬,产量和产值达到总量的1/3左右。
另外,嘉善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3万亩,其中花卉面积2866亩、苗木面积1.05万亩,去年成功承办浙江省杜鹃文化节暨中国·嘉善第十一届杜鹃花展,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特色名片”。
“我们种地的,最担心的就是一个‘卖’字。”魏塘街道马家桥村种甜瓜的“种二代”王明荣告诉记者,但是现在,他的担心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从2015年11月起,马家桥甜瓜就在天猫和1号店上线,“双十一”当日销售量超过700单,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如今,马家桥甜瓜还登录了移动端,销售更旺了。
“过去,我们都要自己把甜瓜运到嘉兴水果市场,花费大半天不说,还不一定能卖上个好价格。”王明荣说,但自从村里开辟了电商平台后,只需要为网店供货即可,不仅不用跑市场,省下了来回路费,每斤价格还高出了至少0.2元。
除了甜瓜,嘉善的黄桃、火龙果、冬笋、葡萄等也纷纷“触网”。为了培养电商人才,嘉善县商务局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了三期电商培训班。县电商协会开展各类电商沙龙3次,参与企业近百家。既会下地种植又会网上销售的复合型人才,在嘉善越来越多。
肥水来自“外人田”
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城市中的人纷纷前往乡村安放乡愁,嘉善顺势而为,将宜居的环境变成“生态产品”。
在经历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优美庭院”等多场攻坚战后,魏塘街道三里桥村从一个传统农业养殖村“破茧成蝶”为2A级景区村庄。
站在穿村而过的横浜边,不仅可以看到河里鱼虾嬉戏,甚至连河底的鹅卵石都清晰可见。河岸边,各种树木错落有致、健身器材陈设其间,形成了秀丽的生态景观。不仅如此,村里还建设了停车场,开展了街道净化、道路硬化等旅游配套项目,一颗乡村旅游之星正缓缓升起。
村民吴超对村里发展乡村旅游非常看好,他打算利用自家房子开个农家乐。为此,他已经先后考察了苏州、安吉、临安等多个地方。“家里有几间房可以装修成客房,每间房每天的房费至少100元,再加上吃饭的钱,一年下来收入肯定不少。”吴超说。
全民旅游的时代,有着美丽景观和完善配套的乡村成了“香饽饽”。为此,嘉善编制起草了《嘉善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陶庄镇《汾湖旅游区域规划》,加快“嘉善汾湖水上运动特色小镇”建设;姚庄桃花岛旅游整体提升项目“童话森林探险乐园”已正式立项……
住在乡间的农民们摩拳擦掌,要在乡村旅游上大展身手;而经过农房集聚后,居住相对集中的农民则实现了“躺着赚钱”——收租。以姚美琪为例,自从搬进了桃源二邨以后,4层带阁楼的排屋她和丈夫住绰绰有余,于是就把一二楼和阁楼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每层租金1000元/月。由于靠近姚庄开发区,她从来不担心找不到房客。外地人租房子,本地人点“票子”,两全其美。
“我们很多农民都不种地了,都去工厂打工。不仅工资高,而且旱涝保收,还有社保呢!”王志康笑道。原来,大多数农民都将土地流转给了农业大户,大户大量采用机械化种植,节省下的人力都参与到了工业生产中。“每个月收入三四千元是起码的,熟练工七八千元也是正常的。”王志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