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本月底,南湖区成功拿下“平安金鼎”将满一年。一年来,南湖区通过项目化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基础工作、基层队伍建设,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平安志愿活动,以落实“平战结合”一系列举措战略提升平安建设“基础分”,提高重点时段平安建设“附加分”,真正实现了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南湖建设。
项目化推进“三基”工作
定量管理让平安南湖更清晰
去年,南湖区列出《2017年度平安南湖“三基”工作项目化清单》,梳理出深化“三三”工作法、加快“四个平台”建设、突出“互联网+社会治理”深化社会化建设等九大项目,并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实施计划、责任领导、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和实施时间,每一项工作都有评价标准,让“平安南湖”的概念化为清晰的事项和做法。
一年来,南湖区以项目化深入推进“三基”工作,通过深化“三三”工作法和推行“四式”监管机制,把峰会安保标准落实在日常,对重点工作强调全程痕迹化管理,确保发现问题如期整改。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更低成本、更温和方式解决问题。
去年,环保、安监、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消防等执法部门都进行了队伍结构优化精简,实现专业力量有效下沉,让基层工作更见实效。而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形成了“综合指挥系统+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的工作机制,优化基层工作流程,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全科网格员”队伍建设则将更多力量纳入全区统一网格内,实现基层管理“一张网”,畅通群众反映诉求,参加治理和加强监督渠道。同时以“南湖义警”为主力,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群防群治,打响“红管家”平安志愿者品牌。
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不仅全面推进智慧警务“云引擎+”、智能安防“视频+”、智联管理“平台+”三大工程,让公安工作成效显著,还通过完善综治智慧平台建设、推进三级政法网建设,建立起三级联动快速响应的综合指挥体系,实现了社会管理新提升。
365天涓涓细流汇成海
用数据说话看今朝平安南湖
去年一年,在南湖区电动车防盗有无线射频“电子锁”;民警拿起手机就能办理流动人口登记,可疑人员一秒识别;没带身份证的人“刷脸”就能顺利入住酒店……南湖公安将大数据、物联网、手机APP等现代科技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成功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实现全年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了20.35%。
去年一年,南湖区成立了11个个人品牌“老娘舅”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老娘舅”的个人影响力和威信,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一年来,全区在册的131名“老娘舅”共计受理矛盾纠纷5407件,调解成功率达99.85%。
去年一年,南湖区的平安志愿者人数达到了3.6万人,村口的杂货铺店员、小区里的保安、跳着广场舞的大妈,每一个你、我、他都是平安南湖建设的一员。一年来,“平安系统”平台共收到上报信息2万余条,处理结案率则达到了100%。众志成城,才是建设平安南湖最磅礴的力量。
这一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身边小偷小摸的少了,吵架斗殴的少了,参与平安巡逻的多了,发现隐患及时反映的多了。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实实在在提升着南湖区平安建设的“日常得分”,也激发出南湖民众主动参与家园平安建设的热情,培养起百姓依法冷静处理矛盾纠纷的习惯,也让南湖区平安建设的满意率、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高。
这样的热情和习惯为重大活动和会议期间的平安工作带来了极大帮助。去年,在党的十九大、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南湖红船等重大会议及活动期间,南湖区都胜利完成了安保维稳任务,“平战结合”威力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