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农具家具还原“旧时光” 农耕记忆文化展示馆乡土味浓
2018-01-24 08:07:48 来源: 嘉兴日报 记 者 俞艳婷 通讯员 朱勤云 陆叶苗

  小院里种的是清一色的铜钱草,门前挂着辣椒、红薯、红灯笼等,古朴的白墙黛瓦,大门上“农耕记忆”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在余新镇普光村文化礼堂旁,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却是该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一大特色,这里存放着400多件农具家具。经过改造提升,日前,普光村农耕记忆文化展示馆基础部分已经完工,还原“旧时光”的同时,也让当地村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味。  

  记者一进门,赫然在目的就是近现代版的农居大厅,墙面正中央贴着喜庆的对联,桌凳、长台、茶具等一应俱全。往右边穿堂而入,依次看到童趣区、耕作区、织布区、缝衣区、磨粉区等生活场景。每个用具旁都立有名牌,每个区域都有农具用途标注文字,一路是根据区域场景绘制的大幅墙画,农民集体辛勤劳动的画面、妇女纺线的场景,以及过年大家打年糕、孩子放鞭炮的场景活灵活现,令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普光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耕记忆文化展示馆是村里利用闲置农房改建的,总面积200多平方米,收藏品大多是浙江嘉宇建设有限公司十多年收藏积攒的精品,几乎囊括了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用具。村里根据本地民俗文化,结合生产特色,设置了织布区、养蚕区、缝衣区等,一些物品也是从本地村民中觅得。  

  记者注意到,这个农耕馆融入了浓浓的本地人文气息。村委会工作人员朱慧凤向记者介绍的时候如数家珍:大厅的侧墙上“做人坦荡、做事踏实、为人和善、孝敬长辈、呵护幼小、邻里帮助”是村里的家风家训;余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猫也有作品展示;缝衣区那件民国风的衣服是村里90多岁的老人拿出来的,上面的盘扣、每一针每一线都由老人亲手制作;普光村至今还有村民保留着养蚕的习惯,养蚕区的蚕簇、蚕茧也是村民拿来的……  

  一些前来参观的细心居民会发现,农耕记忆展示馆的织布区,那幅女子一边看孩子一边纺线的画面特别生动,特别是一旁孩子所坐的木桶状容器,令人想到过去的年代和生活。朱慧凤说:“这叫立厢,我小的时候就看到过,上部分口径很小,刚好可以容纳一个小孩,孩子放在立厢里,下面烧碳火,冬天孩子放在里面可以取暖。”她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来到童趣区,那里就有实物立厢。记者看到,由纯实木制成的立厢足有半人高,上部分还有雕花,十分精致。  

  “来到这里,仿佛看到了过去的生活,令人感怀。如果带孩子来参观,则可以让他们感受我们过去的生活,激励他们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很有意义。”普光村村民高女士说。    

标签: 农耕;村民;记忆文化;普光;孩子;农具;场景;红灯笼;铜钱草;乡土味
编辑: 陶韬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