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双城”战略走深走实,加快“花满婺城”落地成景,离不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基础性工作。
8月15日下午,婺城召开全区全域美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动员会,区委书记蔡艳强调,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花满婺城”建设为载体和抓手,打好“文明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村居创建、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美丽公路创建”等组合拳,奋战一百天,以全域整洁、全域美丽的宜人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首届婺城发展大会的召开。
连日来,全区上下掀起全域环境整治热潮。各地各部门围绕“全域秀美、生态富美、景致精美”的目标,通过打好“组合拳”,比学赶超、力争上游,一副“村村有花海、乡乡有花道、处处是花园”的“花满婺城”全景图正徐徐展开。
串点 社区“亮剑”夯实根基
在婺城区乾西乡下天师社区,婺城通过“组合拳”打造环境“全域美”在此有了生动体现。
走进下天师社区,干净整洁的街面、白墙红瓦的门面、错落有致的街景小品映入眼帘。这是婺城区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从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做起,用百姓看得见、摸得到、用得着的项目,将婺城小城镇变得更加宜居。
去年底,下天师社区被评为文明示范社区。“前不久社区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对达到标准的给予每户1000元奖励,光奖励金就发了十多万元。”下天师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兆贤说。
眼下,垃圾分类的推广在下天师社区中也是如火如荼。陈兆贤说:“8月21日社区召开村民代表会,确定村内两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和投放时间。代表会上有村代表主动提议在定点投放时间进行轮班值守,这个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最后讨论决定,社区46名党员和村代表按照‘一天四个人,一个点两个人’的形式进行轮值。几天下来,80%的村民都能做到主动定点投放。我相信通过党员和村代表的带头引导,村民很快都能主动做好垃圾分类。”
“为确保工作的持续开展,社区还通过讨论,制定‘房前屋后无乱堆放现象;楼道干净整洁无杂物;房屋四周无牛皮癣;无私接乱接充电线情况;房屋四周按照规定停放车辆;房主负责房屋四周绿化管护;庭院整洁、干净,生活用品摆放有序,绿化种植美观摆放协调;不违规饲养家禽家畜;生活垃圾分类正确、垃圾桶外部整洁且按规定点摆放;住房承租户(房客)物业管理费由出租户(房主)及时收取,承租户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出租户负责监督劝导,如经劝告拒不改正的由出租户承担扣分后果’这十条先进户月评标准。”陈兆贤表示,社区内有外来人口700余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才是做好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社区先进户月评标准中,对租房给外来人口的户主提出相应要求。“接下来社区里还将召开户主培训会,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我们还要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创建奖惩制度,每月对农户进行考核,根据得分情况发放奖金。”陈兆贤说。
自8月中旬以来,白龙桥镇的“全域美”整治也是如火如荼。该镇联合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对183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小散脏乱差”、无环保审批手续、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废品收购站(点)进行取缔;对存在违法搭建的废品收购站(点)依法予以拆除。截至目前,183家收购站(点)已全部关停到位并陆续搬迁清理,完成拆除违法建筑71处。不仅如此,白龙桥镇二环路内各村(居)干部主动请缨,定计划,排项目,力争将拆除的点位根据各村(居)历史文化与产业特色进行景观设计、补种绿化,为百姓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周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是婺城的“小细胞”,却蕴含着“大力量”。婺城在“全域美”的打造过程中,区内各个农村、社区亮剑出招,以最质朴的工作手段和最坚决的工作决心,夯实婺城“全域美”的基础。
连线 “四好公路”勾勒出脉络
8月初,婺城区公路管理段完成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前期所有工作,开始备料施工。“当前,生命防护工程已开始全速推进,婺城‘四好公路’建设正蹄疾步稳。”婺城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王菁说。
据了解,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是对影响行车安全路段采用交通工程及交通标志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以起到公路行车被动安全防护和主动引导警示目的的专项工程。“今年,婺城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主要是防护设施完善,其中防护设施需完善道路共7条,实际实施总里程4.5公里,安装护栏总长度2604米,包括乡道3条、村道4条。”王菁说。
在婺城,公路不只是孤立的存在。“四好公路”建设着眼历史人文、美丽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禀赋,进一步延伸到美丽乡村示范点、生态廊道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主要节点,并通过实施路网优化、品质提升、绿色养护、安全提档等工程,实现美丽公路的再升级。
在金安公路生态景观廊道,不仅路肩处有罗汉松、桂花树等景观树种,还有“鱼趣乐园”“竹林探花”“粮仓”“桂花林”等充满特色的景观节点。金安公路是市区到省级旅游度假区——仙源湖景区的必经之路,沿梅溪而建。该路两侧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绿化品种配置突出地方特色,两侧有千亩花卉苗木、万亩竹林,更有十里桂花长廊。此外,公路还充分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和人文古迹,形成公路与村镇建设、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交通环境,让游客在这里享受“慢生活”。工程负责人介绍,金安公路生态景观廊道兼具交通与景观两大重要功能,将进一步夯实仙源湖景区开发建设基础,能更好地向市民展现婺城特色人文和生态内涵。
“四好公路”的不断延伸,这些民心工程不仅打通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当地一些山区道路也被拓宽和重新修建,不少道路都加设了护栏、夜间发光装置等交通安保设施。交通好了,百姓出门更方便了,农产品对外销售也快捷顺畅了。每到周末,城里人到乡下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以往人迹罕至的小山村,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据悉,婺城今年计划投资1.769亿元(公路改建等级提升7660万元、农村公路大中修7000万元、公路服务站、生命安防工程等其他项目3030万元),积极打造汤苏线、白门线等精品示范路,以美丽公路将各美丽乡村串联成一条条旅游风景线,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目前,汤苏线已于7月22日进场施工,白门线、湖大线正在政策处理当中。
全面 全域推进文明创建
8月23日,随着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区小码头最后一户住户的违建设施被拆除,这些原本在小码头的老旧小区随处可见的广告牌、简易房、加盖在楼顶的雨棚等都被一一拆除,露出原本整洁的墙体。
小码头曾是金华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因建造年代久远,目前这里的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居民要求。“今年初,婺城就启动小码头老旧小区改造。然而,一些楼顶雨棚、阳光棚、综合楼外立面的广告牌、露台上的简易房等违法建筑,却成了阻碍改造的一道‘难题’。”西市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方晓娟说。
为顺利推进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走家入户,耐心倾听业主们的意见与想法,直面他们的诉求,同时邀请小码头综合楼的业主代表召开小码头拆除协调会,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小码头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原本杂乱的店面也统一了店招,我们还统一安装了空调外机外的栏杆,并在转角街口设置景观小品,提升小码头的景致。”方晓娟说。
据了解,当前婺城正以社区“硬化、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有序化和文化”的“七化一文明”为具体要求,以物业全覆盖为抓手,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共建网格机制。方晓娟介绍:“当前,西市街社区正在通过大物业带动小小区的形式来实现物业全覆盖。例如我们将明月京华小区的物业引入明月苑,物业引入后,收到了不少群众的点赞。”
据婺城区创建办工作人员华俊尧介绍,当前,婺城针对区内老旧小区多的实际,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共完成了189个老旧小区改造,拆除违法建筑49余万平方米,增设停车泊位1.85万个,配置灭火器4.37万支,粉刷小区楼道8.12万平方米,补种绿植3.76万平方米,增设体育器材设施1547个,小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预计到2020年9月,全区将完成所有老旧小区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婺城还着力打响“婺韵街巷”品牌,融入历史、人文元素,打造特色街巷,传承老街老巷的乡音乡情,保留老金华的风味,让历史文脉绵延不绝。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据介绍,婺城通过志愿者引领的方式来带领群众。目前,全区有党员、茶花姐妹等30余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共注册志愿者4.6万人,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志愿服务时长80余万小时。同时,婺城按照省委“三服务”部署,着力开展“家服务”活动,通过设立民情民访代办点,组织广大干部党员进村入户开展“大家访”。“上半年全区党员干部共走访住户10.5万余户,征集意见15874余件,协调解决问题2541个,处处彰显出婺城‘家服务’的速度和温度。”华俊尧说。
文明创建需要全民参与,更需要全民监督。为此,婺城专门开展政协专题面对面协商,主动收集社情民意,并开设了“读城记”与“文明婺城”随手拍两个平台,通过群众举报等形式,在强化群众参与共建的同时,督促部门单位真抓真改真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为“全域美”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是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双城”战略走深走实,加快“花满婺城”落地成景,离不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基础性工作。
8月15日下午,婺城召开全区全域美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动员会,区委书记蔡艳强调,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花满婺城”建设为载体和抓手,打好“文明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村居创建、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美丽公路创建”等组合拳,奋战一百天,以全域整洁、全域美丽的宜人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首届婺城发展大会的召开。
连日来,全区上下掀起全域环境整治热潮。各地各部门围绕“全域秀美、生态富美、景致精美”的目标,通过打好“组合拳”,比学赶超、力争上游,一副“村村有花海、乡乡有花道、处处是花园”的“花满婺城”全景图正徐徐展开。
串点 社区“亮剑”夯实根基
在婺城区乾西乡下天师社区,婺城通过“组合拳”打造环境“全域美”在此有了生动体现。
走进下天师社区,干净整洁的街面、白墙红瓦的门面、错落有致的街景小品映入眼帘。这是婺城区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从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做起,用百姓看得见、摸得到、用得着的项目,将婺城小城镇变得更加宜居。
去年底,下天师社区被评为文明示范社区。“前不久社区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对达到标准的给予每户1000元奖励,光奖励金就发了十多万元。”下天师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兆贤说。
眼下,垃圾分类的推广在下天师社区中也是如火如荼。陈兆贤说:“8月21日社区召开村民代表会,确定村内两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和投放时间。代表会上有村代表主动提议在定点投放时间进行轮班值守,这个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最后讨论决定,社区46名党员和村代表按照‘一天四个人,一个点两个人’的形式进行轮值。几天下来,80%的村民都能做到主动定点投放。我相信通过党员和村代表的带头引导,村民很快都能主动做好垃圾分类。”
“为确保工作的持续开展,社区还通过讨论,制定‘房前屋后无乱堆放现象;楼道干净整洁无杂物;房屋四周无牛皮癣;无私接乱接充电线情况;房屋四周按照规定停放车辆;房主负责房屋四周绿化管护;庭院整洁、干净,生活用品摆放有序,绿化种植美观摆放协调;不违规饲养家禽家畜;生活垃圾分类正确、垃圾桶外部整洁且按规定点摆放;住房承租户(房客)物业管理费由出租户(房主)及时收取,承租户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出租户负责监督劝导,如经劝告拒不改正的由出租户承担扣分后果’这十条先进户月评标准。”陈兆贤表示,社区内有外来人口700余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才是做好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社区先进户月评标准中,对租房给外来人口的户主提出相应要求。“接下来社区里还将召开户主培训会,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我们还要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创建奖惩制度,每月对农户进行考核,根据得分情况发放奖金。”陈兆贤说。
自8月中旬以来,白龙桥镇的“全域美”整治也是如火如荼。该镇联合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对183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小散脏乱差”、无环保审批手续、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废品收购站(点)进行取缔;对存在违法搭建的废品收购站(点)依法予以拆除。截至目前,183家收购站(点)已全部关停到位并陆续搬迁清理,完成拆除违法建筑71处。不仅如此,白龙桥镇二环路内各村(居)干部主动请缨,定计划,排项目,力争将拆除的点位根据各村(居)历史文化与产业特色进行景观设计、补种绿化,为百姓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周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是婺城的“小细胞”,却蕴含着“大力量”。婺城在“全域美”的打造过程中,区内各个农村、社区亮剑出招,以最质朴的工作手段和最坚决的工作决心,夯实婺城“全域美”的基础。
连线 “四好公路”勾勒出脉络
8月初,婺城区公路管理段完成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前期所有工作,开始备料施工。“当前,生命防护工程已开始全速推进,婺城‘四好公路’建设正蹄疾步稳。”婺城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王菁说。
据了解,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是对影响行车安全路段采用交通工程及交通标志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以起到公路行车被动安全防护和主动引导警示目的的专项工程。“今年,婺城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主要是防护设施完善,其中防护设施需完善道路共7条,实际实施总里程4.5公里,安装护栏总长度2604米,包括乡道3条、村道4条。”王菁说。
在婺城,公路不只是孤立的存在。“四好公路”建设着眼历史人文、美丽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禀赋,进一步延伸到美丽乡村示范点、生态廊道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主要节点,并通过实施路网优化、品质提升、绿色养护、安全提档等工程,实现美丽公路的再升级。
在金安公路生态景观廊道,不仅路肩处有罗汉松、桂花树等景观树种,还有“鱼趣乐园”“竹林探花”“粮仓”“桂花林”等充满特色的景观节点。金安公路是市区到省级旅游度假区——仙源湖景区的必经之路,沿梅溪而建。该路两侧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绿化品种配置突出地方特色,两侧有千亩花卉苗木、万亩竹林,更有十里桂花长廊。此外,公路还充分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和人文古迹,形成公路与村镇建设、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交通环境,让游客在这里享受“慢生活”。工程负责人介绍,金安公路生态景观廊道兼具交通与景观两大重要功能,将进一步夯实仙源湖景区开发建设基础,能更好地向市民展现婺城特色人文和生态内涵。
“四好公路”的不断延伸,这些民心工程不仅打通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当地一些山区道路也被拓宽和重新修建,不少道路都加设了护栏、夜间发光装置等交通安保设施。交通好了,百姓出门更方便了,农产品对外销售也快捷顺畅了。每到周末,城里人到乡下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以往人迹罕至的小山村,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据悉,婺城今年计划投资1.769亿元(公路改建等级提升7660万元、农村公路大中修7000万元、公路服务站、生命安防工程等其他项目3030万元),积极打造汤苏线、白门线等精品示范路,以美丽公路将各美丽乡村串联成一条条旅游风景线,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目前,汤苏线已于7月22日进场施工,白门线、湖大线正在政策处理当中。
全面 全域推进文明创建
8月23日,随着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区小码头最后一户住户的违建设施被拆除,这些原本在小码头的老旧小区随处可见的广告牌、简易房、加盖在楼顶的雨棚等都被一一拆除,露出原本整洁的墙体。
小码头曾是金华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因建造年代久远,目前这里的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居民要求。“今年初,婺城就启动小码头老旧小区改造。然而,一些楼顶雨棚、阳光棚、综合楼外立面的广告牌、露台上的简易房等违法建筑,却成了阻碍改造的一道‘难题’。”西市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方晓娟说。
为顺利推进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走家入户,耐心倾听业主们的意见与想法,直面他们的诉求,同时邀请小码头综合楼的业主代表召开小码头拆除协调会,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小码头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原本杂乱的店面也统一了店招,我们还统一安装了空调外机外的栏杆,并在转角街口设置景观小品,提升小码头的景致。”方晓娟说。
据了解,当前婺城正以社区“硬化、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有序化和文化”的“七化一文明”为具体要求,以物业全覆盖为抓手,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共建网格机制。方晓娟介绍:“当前,西市街社区正在通过大物业带动小小区的形式来实现物业全覆盖。例如我们将明月京华小区的物业引入明月苑,物业引入后,收到了不少群众的点赞。”
据婺城区创建办工作人员华俊尧介绍,当前,婺城针对区内老旧小区多的实际,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共完成了189个老旧小区改造,拆除违法建筑49余万平方米,增设停车泊位1.85万个,配置灭火器4.37万支,粉刷小区楼道8.12万平方米,补种绿植3.76万平方米,增设体育器材设施1547个,小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预计到2020年9月,全区将完成所有老旧小区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婺城还着力打响“婺韵街巷”品牌,融入历史、人文元素,打造特色街巷,传承老街老巷的乡音乡情,保留老金华的风味,让历史文脉绵延不绝。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据介绍,婺城通过志愿者引领的方式来带领群众。目前,全区有党员、茶花姐妹等30余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共注册志愿者4.6万人,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志愿服务时长80余万小时。同时,婺城按照省委“三服务”部署,着力开展“家服务”活动,通过设立民情民访代办点,组织广大干部党员进村入户开展“大家访”。“上半年全区党员干部共走访住户10.5万余户,征集意见15874余件,协调解决问题2541个,处处彰显出婺城‘家服务’的速度和温度。”华俊尧说。
文明创建需要全民参与,更需要全民监督。为此,婺城专门开展政协专题面对面协商,主动收集社情民意,并开设了“读城记”与“文明婺城”随手拍两个平台,通过群众举报等形式,在强化群众参与共建的同时,督促部门单位真抓真改真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为“全域美”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