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红色引擎”为“幸福城”建设增动能
2019-07-09 14:43:48
来源: 金华日报 童阗韬 月映红 金敢

  今年是婺城实施“双城”战略的开局之年。婺城聚焦党建引领,将推进新村融合、消薄攻坚等作为实施“双城”战略和建设“花满婺城”的大事要事来抓,齐心协力谋发展,全方位唱响“担当赶超、婺城图强”主旋律,努力建设“美好生活幸福城”。

  党建引领 基层社会治理见实效

  基层党组织是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一直以来,婺城始终坚持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的有机融合,推动基层治理出实效。

  作为婺城区基层党建的一个典范,去年以来,新狮街道柳湖花园社区通过城市党建综合体建设,打造了“党建飘红、环境增色、民生添彩、治理创优”的“六和六美”柳湖红韵品牌,通过基层党建的引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柳湖社区党委书记陈琦介绍,通过“社区大党委”建设,构建了区街统领、行业引领、区域融合、上下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我们通过与辖内7家共建单位签约,梳理出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在此基础上共解决消费维权、物业管理等民生问题145项。同时,我们制订了在党建引领下的定期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考评激励等制度,推动‘社区吹哨、组织集合、党员报到’,真正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党建强、服务优,党建强、基层稳’的目标。”陈琦说。

  亲人和睦、邻里和善,是一个良好社区创建的基础。为此,柳湖社区着力推行“我爱我家、先锋先行”活动,将“党员示范户”“五好家庭户”“最美家庭户”等评选工作打包联评,持续开展和美家规、家训、家风征集活动,以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广大在职党员的表率作用,通过以走街入户扫码为支撑,引导在职在册党员组团式联邻帮户,问需问计,解忧解困,小事带头干、大事齐上阵,激活基层组织活力,将网格延伸到每栋楼宇、每个单元。

  同时,社区聚焦营造“和美环境”,通过党建带群建、大手拉小手等方式,着力打造“远看像公园,近看像花园,里面像乐园”的生态社区。据了解,社区组建了以党员为先锋的10支群防群治队伍,成立了“和美啄木鸟”“和美大脚板”“和美小脚丫”三支公益队伍,创办了7支文艺队伍,助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扶困难群众,疏导特殊人群,满足居民文娱、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使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不仅如此,社区搭建了“和美服务厅”,不仅将“最多跑一次”办理服务融入其中,还建设了老娘舅工作室、邓莉芳心理咨询室、蔷薇工作室和消防、禁毒、反诈骗展示厅及模拟人防厅等一系列活动室,为诉求群众提供疏导、化解,并普及基本常识,增强群众防范意识。

  “我们为社区里的党员群众每月定制‘红色套餐’,由‘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轮办‘党课进社区’活动,让党组织讲给群团组织听。同时,我们还组建‘和美宣讲团’,推动红色主旋律走进小区楼宇、街头巷尾,让在职在册党员、群团骨干成为传递党委政府声音的‘小喇叭’。”陈琦说。

  三大融合 新村图强吹响集结号

  由“小村弱村”变为“大村强村”,是今年婺城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每个村民心头的期盼。

  如何做好新村发展的“后半篇”文章,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婺城人面前的一道必考题。面对这道考题,位于竹马乡集镇中心的竹马馆村,在前期小城镇综合整治成果基础上,努力实现“组织融合、发展融合、治理融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竹马馆村由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的东宅、西宅、汪山头、邵湖头4个村组成。据竹马乡组织委员赖绍麟介绍,今年以来,竹马馆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加快新村融合的根本保障,极大提升基层组织力,实现新村图强。

  走进竹马馆村,结合村茶花产业特色精心打造的“新村十景”抓人眼球,优美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驿站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特的茶花农业等赋予了“新村十景”独特的内涵。“我们的想法就是要让绿色经济成为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在打造景点项目过程中,党员户干字当先,以身作则率先拆除危旧房或完成搬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竹马馆村党支部书记李庆丰说。

  除了绿色经济,竹马馆村还鼓励党员积极发动自己的“人脉圈”“关系网”,主动对接乡贤回村发展。经村党支部研究,由村经济合作社入股成立消薄公司,引入“集贸综合市场”“大型停车场”两大项目,提升完善农旅发展的配套设施,提升拓展竹马馆驿站旅游集散中心、竹马老街、督军府等景点的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一个集镇工商贸中心,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进一步集聚人气商气,为加快推进农旅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治理格局。据了解,竹马馆村在新村合并之初就研究制定《竹马馆村新村党员“五星”管理量化积分考核细则》,通过让党员签订负面清单“底线10条”、责任清单“担当5条”、正面清单“图强5条”,提升党员素质,全力打造一支“四过硬”的干部队伍。同时积极开展村自治实践,通过搭建“村民议事厅”平台,建立完善党建联席会、民主监督制,规范农村议事程序,引导党员、村民积极参与新村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该村还坚持组织融入红色网格,在原先的基础上优化网格设置,将全村划分为43个红色网格,以支部书记任网格长、联村干部任网格指导、党员任网格员,每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农户。李庆丰介绍,当前全村880户全部实现“一户一码”,党员以“红动婺城”党建平台为载体,以“红色网格”为单位,走村入户,帮助村民解决小事身边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在身边,有事找党员”,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着力构建“党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项目带动  集聚薄弱村发展动能

  自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开展以来,在蒋堂镇政府大院,隔三岔五总会看到一个黝黑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办公室。他就是蒋堂镇前源村党支部书记郑根洪。如今,郑根洪还有一个新的身份——蒋堂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肩负镇属4个薄弱村致富的重任。

  在别人看来,洪村、前源、立新、下尹4个薄弱村,致富乏术,可有着多年经商经历的郑根洪却能敏锐地发现商机。去年9月,婺城区与成泰银行合作推出“富村贷”政策,郑根洪第一时间带领几个村书记与镇政府商量,贷款出资共同成立蒋堂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一成立,他就瞄准小城镇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中缺口较大的劳务工程,自掏腰包赴深圳,购置两台经济实惠的挖掘机,以承接各类劳务工程为公司盈利。同时,4个薄弱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积极联系自己亲朋好友为公司拓展业务,2018年公司实现盈利49万元。今年,郑根洪又积极响应政策,争取到阳山翠园沿街店面出租项目、前源村土地流转项目、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工程等项目,预计年收益在100万元以上,让4个村彻底摘掉薄弱村的帽子。

  由于婺城区各类资源分布不均,对农村发展制约较大,特别是受生态红线和水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内83%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像蒋堂这样薄弱村抱团发展、合力突围是破解瓶颈的有效途径。为此,婺城区先后出台《婺城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乡村振兴·富村贷”贷款管理办法》《婺城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国有资产委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开展了“百个部门百家企业结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政协“一村一委员”结对帮扶、农村电商培训等一系列行动,从资金、资源、人才等多方面,为村集体发展增收创造环境。

  同时,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区级资源、统筹乡镇优势、优化村级布局,切实发挥土地、资金、乡贤的集聚效应,实现可持续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区级平台2个、乡镇集体经济公司11个,谋划区、乡、村各级联建、单建项目50余个,其中,通过区级平台实施的飞地抱团项目——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6月底挂牌成立,预计可为85个抱团入股的薄弱村,每村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聚焦婺城生态要素,发展生态休闲都市农业的安地镇喻斯村“农旅结合”项目,今年上半年已吸引游客20万人次,预计全年可实现收益20万元以上;突破农业产业传统架构,以组织力牵动生产力的区域型党建体“塔石物语”“硒望田野”“莘e家”等农产红盟,已实现农产品销售1200余万元。

  “产业政策+项目带动”的组合拳,为婺城消薄注入了新活力,今年,区委拉高标杆,提出了“全区80%以上行政村达到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目标,为婺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党建;新村;婺城;发展;双城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婺城:“红色引擎”为“幸福城”建设增动能
2019-07-09 14:43:48 来源: 金华日报 童阗韬 月映红 金敢

  今年是婺城实施“双城”战略的开局之年。婺城聚焦党建引领,将推进新村融合、消薄攻坚等作为实施“双城”战略和建设“花满婺城”的大事要事来抓,齐心协力谋发展,全方位唱响“担当赶超、婺城图强”主旋律,努力建设“美好生活幸福城”。

  党建引领 基层社会治理见实效

  基层党组织是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一直以来,婺城始终坚持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的有机融合,推动基层治理出实效。

  作为婺城区基层党建的一个典范,去年以来,新狮街道柳湖花园社区通过城市党建综合体建设,打造了“党建飘红、环境增色、民生添彩、治理创优”的“六和六美”柳湖红韵品牌,通过基层党建的引领,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柳湖社区党委书记陈琦介绍,通过“社区大党委”建设,构建了区街统领、行业引领、区域融合、上下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我们通过与辖内7家共建单位签约,梳理出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在此基础上共解决消费维权、物业管理等民生问题145项。同时,我们制订了在党建引领下的定期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考评激励等制度,推动‘社区吹哨、组织集合、党员报到’,真正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党建强、服务优,党建强、基层稳’的目标。”陈琦说。

  亲人和睦、邻里和善,是一个良好社区创建的基础。为此,柳湖社区着力推行“我爱我家、先锋先行”活动,将“党员示范户”“五好家庭户”“最美家庭户”等评选工作打包联评,持续开展和美家规、家训、家风征集活动,以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广大在职党员的表率作用,通过以走街入户扫码为支撑,引导在职在册党员组团式联邻帮户,问需问计,解忧解困,小事带头干、大事齐上阵,激活基层组织活力,将网格延伸到每栋楼宇、每个单元。

  同时,社区聚焦营造“和美环境”,通过党建带群建、大手拉小手等方式,着力打造“远看像公园,近看像花园,里面像乐园”的生态社区。据了解,社区组建了以党员为先锋的10支群防群治队伍,成立了“和美啄木鸟”“和美大脚板”“和美小脚丫”三支公益队伍,创办了7支文艺队伍,助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扶困难群众,疏导特殊人群,满足居民文娱、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使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不仅如此,社区搭建了“和美服务厅”,不仅将“最多跑一次”办理服务融入其中,还建设了老娘舅工作室、邓莉芳心理咨询室、蔷薇工作室和消防、禁毒、反诈骗展示厅及模拟人防厅等一系列活动室,为诉求群众提供疏导、化解,并普及基本常识,增强群众防范意识。

  “我们为社区里的党员群众每月定制‘红色套餐’,由‘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轮办‘党课进社区’活动,让党组织讲给群团组织听。同时,我们还组建‘和美宣讲团’,推动红色主旋律走进小区楼宇、街头巷尾,让在职在册党员、群团骨干成为传递党委政府声音的‘小喇叭’。”陈琦说。

  三大融合 新村图强吹响集结号

  由“小村弱村”变为“大村强村”,是今年婺城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每个村民心头的期盼。

  如何做好新村发展的“后半篇”文章,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婺城人面前的一道必考题。面对这道考题,位于竹马乡集镇中心的竹马馆村,在前期小城镇综合整治成果基础上,努力实现“组织融合、发展融合、治理融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竹马馆村由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的东宅、西宅、汪山头、邵湖头4个村组成。据竹马乡组织委员赖绍麟介绍,今年以来,竹马馆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加快新村融合的根本保障,极大提升基层组织力,实现新村图强。

  走进竹马馆村,结合村茶花产业特色精心打造的“新村十景”抓人眼球,优美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驿站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特的茶花农业等赋予了“新村十景”独特的内涵。“我们的想法就是要让绿色经济成为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在打造景点项目过程中,党员户干字当先,以身作则率先拆除危旧房或完成搬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竹马馆村党支部书记李庆丰说。

  除了绿色经济,竹马馆村还鼓励党员积极发动自己的“人脉圈”“关系网”,主动对接乡贤回村发展。经村党支部研究,由村经济合作社入股成立消薄公司,引入“集贸综合市场”“大型停车场”两大项目,提升完善农旅发展的配套设施,提升拓展竹马馆驿站旅游集散中心、竹马老街、督军府等景点的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一个集镇工商贸中心,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进一步集聚人气商气,为加快推进农旅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治理格局。据了解,竹马馆村在新村合并之初就研究制定《竹马馆村新村党员“五星”管理量化积分考核细则》,通过让党员签订负面清单“底线10条”、责任清单“担当5条”、正面清单“图强5条”,提升党员素质,全力打造一支“四过硬”的干部队伍。同时积极开展村自治实践,通过搭建“村民议事厅”平台,建立完善党建联席会、民主监督制,规范农村议事程序,引导党员、村民积极参与新村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该村还坚持组织融入红色网格,在原先的基础上优化网格设置,将全村划分为43个红色网格,以支部书记任网格长、联村干部任网格指导、党员任网格员,每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农户。李庆丰介绍,当前全村880户全部实现“一户一码”,党员以“红动婺城”党建平台为载体,以“红色网格”为单位,走村入户,帮助村民解决小事身边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在身边,有事找党员”,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着力构建“党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项目带动  集聚薄弱村发展动能

  自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开展以来,在蒋堂镇政府大院,隔三岔五总会看到一个黝黑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办公室。他就是蒋堂镇前源村党支部书记郑根洪。如今,郑根洪还有一个新的身份——蒋堂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肩负镇属4个薄弱村致富的重任。

  在别人看来,洪村、前源、立新、下尹4个薄弱村,致富乏术,可有着多年经商经历的郑根洪却能敏锐地发现商机。去年9月,婺城区与成泰银行合作推出“富村贷”政策,郑根洪第一时间带领几个村书记与镇政府商量,贷款出资共同成立蒋堂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一成立,他就瞄准小城镇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中缺口较大的劳务工程,自掏腰包赴深圳,购置两台经济实惠的挖掘机,以承接各类劳务工程为公司盈利。同时,4个薄弱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积极联系自己亲朋好友为公司拓展业务,2018年公司实现盈利49万元。今年,郑根洪又积极响应政策,争取到阳山翠园沿街店面出租项目、前源村土地流转项目、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工程等项目,预计年收益在100万元以上,让4个村彻底摘掉薄弱村的帽子。

  由于婺城区各类资源分布不均,对农村发展制约较大,特别是受生态红线和水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内83%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像蒋堂这样薄弱村抱团发展、合力突围是破解瓶颈的有效途径。为此,婺城区先后出台《婺城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乡村振兴·富村贷”贷款管理办法》《婺城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国有资产委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开展了“百个部门百家企业结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政协“一村一委员”结对帮扶、农村电商培训等一系列行动,从资金、资源、人才等多方面,为村集体发展增收创造环境。

  同时,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区级资源、统筹乡镇优势、优化村级布局,切实发挥土地、资金、乡贤的集聚效应,实现可持续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区级平台2个、乡镇集体经济公司11个,谋划区、乡、村各级联建、单建项目50余个,其中,通过区级平台实施的飞地抱团项目——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6月底挂牌成立,预计可为85个抱团入股的薄弱村,每村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聚焦婺城生态要素,发展生态休闲都市农业的安地镇喻斯村“农旅结合”项目,今年上半年已吸引游客20万人次,预计全年可实现收益20万元以上;突破农业产业传统架构,以组织力牵动生产力的区域型党建体“塔石物语”“硒望田野”“莘e家”等农产红盟,已实现农产品销售1200余万元。

  “产业政策+项目带动”的组合拳,为婺城消薄注入了新活力,今年,区委拉高标杆,提出了“全区80%以上行政村达到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目标,为婺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党建;新村;婺城;发展;双城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