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创新提升智慧农业 “机器换人”永康经验受关注
2019-05-21 09:28:05
来源: 金华日报 孙武斌 胡清波 吕颖

  自带电控栽插自动平衡系统和模拟人工插秧爪的水稻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最快1小时能插秧2.25亩;气吸式水稻精量穴播流水线上线;多用途履带式耕作技术、插秧机无人驾驶技术、拖拉机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5月13—14日,在永康举行的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暨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现场会上,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水稻种植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及适用机具的精彩展演,让来自浙江各地的同行耳目一新。

  智慧农业:农业装备与技术“齐飞”

  5月13日,全省现场会成了各类先进农机的大聚会,粮食生产功能区成了展示各类农机性能的大舞台:各类型水稻播种、育秧设备及插秧机、拖拉机、水稻种植同步侧深施肥机、水稻穴直播机、农机作业监测系统等机具装备纷纷亮相。

  “没想到,永康现代农业已有这么高的层次,不管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是同步侧深施肥等技术,都让我们大开眼界。”省农机鉴定推广总站专家杨晓平说。

  据悉,2016年永康市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创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永康市围绕创建目标,致力于提高农机装备覆盖率,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机器换人”向更大范围拓展、更高层次提升,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和农机管理总站长期组织农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机耕、机插、机收、机烘等环节的技术指导与农机安全宣传监督工作,提高主要环节农业机械的普及率与安全利用率。

  此外,永康市农机管理总站作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具体实施单位,专门配备人员,落实责任,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安全监管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的认同感,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有效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截至去年底,永康市拥有农机总动力30.25万千瓦,水稻机械栽植面积5.68万亩,水稻机耕面积9.6万亩,水稻机收面积9.49万亩,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秸秆粉碎还田9.4万多亩,粮食机烘4.6万吨,批次烘干能力达到1388吨,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永康市石柱镇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走进姚塘村,远远就能看到该合作社三只白色的柱状平顶粮仓。合作社工作人员章垚璐告诉记者,标准化粮仓是合作社去年新添的装备,解决了过去存粮时容易出现的风吹日晒等影响稻谷质量的问题,通过智能调温控风科学储存稻谷。

  同时,合作社还新引进安装了自动上粮系统,安装后可以直接通过输送带把稻谷送到仓内,改变过去常用的手动上粮的方式,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这一系统在永康市烘干作业中属首次使用,对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机器换人:四项创新打造“永康经验”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领域,永康市依托雄厚的五金制造能力和创新水平,以工哺农,以农促商,重点在粮油、葡萄、菌菇等主导产业推行农业“机器换人”,积极在政策、机制、技术、管理上推进创新发展,使“机器换人”在农业领域成为潮流。

  政策创新——实施稻(麦)烘干补贴政策。自2016年开始,永康市就下发文件,对水稻(麦)收获后直接进行机械烘干、烘干后达到粮食收储标准的农户,每吨补贴30元。对全村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机耕、机插统防统治联合机收、机烘),统一服务面积达到该行政村可耕面积的85%以上的农机(技)服务组织,每亩补贴200元。此项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户积极性,加大粮食烘干机械推广。

  不仅如此,永康市财政通过严格落实种粮补贴、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全面推广农业保险、土地规模流转等,不断鼓励衣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规模种植大户年均补贴在1500万元以上。积极整合资金1.5亿元,完成146个区块1.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机制创新——创立“秸秆换肥”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秸秆换肥”是永康市在全省首创的秸秆收贮运模式,以永康唐先有机肥加工厂(秸秆收贮运中心)为主体,以“秆肥等换”即“一斤秸秆换取一斤商品有机肥”为收贮方式,永康市财政给予秸秆换肥过程中商品有机肥600元/吨的补助。实施以来,永康市年均约回收利用废弃果、桑类秸秆2500吨,占秸秆产量的8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00吨,直接和间接推广商品有机肥施用6000吨,实现清洁田园2.5万亩,促进农资节本、林下套种和机械作业增效800万元。永康市秸秆露天焚烧大幅减少,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技术创新——大力推行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前仓镇是毛芋的主要种植区域,是永康市“永康舜芋”国家地理标志为主要特色的舜耕小镇。但在舜芋种植方面,原有的农机具要经过耕田、耙田、起垄、开沟等工序,作业过程繁重。为此,根据农艺要求,永康市积极推广毛芋生产专用旋耕机,实现对土壤破碎、起垄、开沟等作业工序一次性完成。该项技术创新成果为毛芋种植农户减少了四道农机作业工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农户减少每亩150元支出。推广硬地育秧技术替代水田摆盘育秧技术,具有返青快、成活率高等优点,有效节约育秧田、节约人力、节约水资源、可实行工厂化育苗等。永康市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利用此技术后,连晚种植此育秧技术的秧苗亩产可达500公斤/亩,水田育秧的亩产为410公斤/亩。

  管理创新——加强纯农田作业机械实地免费检验。将实地免费检验纳入窗口“最多跑一次”管理。一年春秋两季对纯农田作业机械开展实地免费检验,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期开展实地免费检验;将5万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创新农机服务机制,加强农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产供需三方有机对接。通过省农机学会、永康市科协、中国星月集团、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产业平台进行产品研发、推广、应用,联合星月集团重点开发侧深施肥机、四行高速插秧机的推广应用。


标签:永康市;水稻;永康;农机;施肥;秸秆;水稻种植;换人;种植;机器换人
编辑:方涛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四项创新提升智慧农业 “机器换人”永康经验受关注
2019-05-21 09:28:05 来源: 金华日报 孙武斌 胡清波 吕颖

  自带电控栽插自动平衡系统和模拟人工插秧爪的水稻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最快1小时能插秧2.25亩;气吸式水稻精量穴播流水线上线;多用途履带式耕作技术、插秧机无人驾驶技术、拖拉机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5月13—14日,在永康举行的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暨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现场会上,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水稻种植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及适用机具的精彩展演,让来自浙江各地的同行耳目一新。

  智慧农业:农业装备与技术“齐飞”

  5月13日,全省现场会成了各类先进农机的大聚会,粮食生产功能区成了展示各类农机性能的大舞台:各类型水稻播种、育秧设备及插秧机、拖拉机、水稻种植同步侧深施肥机、水稻穴直播机、农机作业监测系统等机具装备纷纷亮相。

  “没想到,永康现代农业已有这么高的层次,不管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是同步侧深施肥等技术,都让我们大开眼界。”省农机鉴定推广总站专家杨晓平说。

  据悉,2016年永康市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创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永康市围绕创建目标,致力于提高农机装备覆盖率,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机器换人”向更大范围拓展、更高层次提升,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和农机管理总站长期组织农机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机耕、机插、机收、机烘等环节的技术指导与农机安全宣传监督工作,提高主要环节农业机械的普及率与安全利用率。

  此外,永康市农机管理总站作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具体实施单位,专门配备人员,落实责任,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安全监管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的认同感,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有效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截至去年底,永康市拥有农机总动力30.25万千瓦,水稻机械栽植面积5.68万亩,水稻机耕面积9.6万亩,水稻机收面积9.49万亩,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秸秆粉碎还田9.4万多亩,粮食机烘4.6万吨,批次烘干能力达到1388吨,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永康市石柱镇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走进姚塘村,远远就能看到该合作社三只白色的柱状平顶粮仓。合作社工作人员章垚璐告诉记者,标准化粮仓是合作社去年新添的装备,解决了过去存粮时容易出现的风吹日晒等影响稻谷质量的问题,通过智能调温控风科学储存稻谷。

  同时,合作社还新引进安装了自动上粮系统,安装后可以直接通过输送带把稻谷送到仓内,改变过去常用的手动上粮的方式,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这一系统在永康市烘干作业中属首次使用,对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机器换人:四项创新打造“永康经验”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领域,永康市依托雄厚的五金制造能力和创新水平,以工哺农,以农促商,重点在粮油、葡萄、菌菇等主导产业推行农业“机器换人”,积极在政策、机制、技术、管理上推进创新发展,使“机器换人”在农业领域成为潮流。

  政策创新——实施稻(麦)烘干补贴政策。自2016年开始,永康市就下发文件,对水稻(麦)收获后直接进行机械烘干、烘干后达到粮食收储标准的农户,每吨补贴30元。对全村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机耕、机插统防统治联合机收、机烘),统一服务面积达到该行政村可耕面积的85%以上的农机(技)服务组织,每亩补贴200元。此项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户积极性,加大粮食烘干机械推广。

  不仅如此,永康市财政通过严格落实种粮补贴、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全面推广农业保险、土地规模流转等,不断鼓励衣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规模种植大户年均补贴在1500万元以上。积极整合资金1.5亿元,完成146个区块1.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机制创新——创立“秸秆换肥”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秸秆换肥”是永康市在全省首创的秸秆收贮运模式,以永康唐先有机肥加工厂(秸秆收贮运中心)为主体,以“秆肥等换”即“一斤秸秆换取一斤商品有机肥”为收贮方式,永康市财政给予秸秆换肥过程中商品有机肥600元/吨的补助。实施以来,永康市年均约回收利用废弃果、桑类秸秆2500吨,占秸秆产量的8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00吨,直接和间接推广商品有机肥施用6000吨,实现清洁田园2.5万亩,促进农资节本、林下套种和机械作业增效800万元。永康市秸秆露天焚烧大幅减少,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技术创新——大力推行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前仓镇是毛芋的主要种植区域,是永康市“永康舜芋”国家地理标志为主要特色的舜耕小镇。但在舜芋种植方面,原有的农机具要经过耕田、耙田、起垄、开沟等工序,作业过程繁重。为此,根据农艺要求,永康市积极推广毛芋生产专用旋耕机,实现对土壤破碎、起垄、开沟等作业工序一次性完成。该项技术创新成果为毛芋种植农户减少了四道农机作业工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农户减少每亩150元支出。推广硬地育秧技术替代水田摆盘育秧技术,具有返青快、成活率高等优点,有效节约育秧田、节约人力、节约水资源、可实行工厂化育苗等。永康市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利用此技术后,连晚种植此育秧技术的秧苗亩产可达500公斤/亩,水田育秧的亩产为410公斤/亩。

  管理创新——加强纯农田作业机械实地免费检验。将实地免费检验纳入窗口“最多跑一次”管理。一年春秋两季对纯农田作业机械开展实地免费检验,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期开展实地免费检验;将5万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创新农机服务机制,加强农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产供需三方有机对接。通过省农机学会、永康市科协、中国星月集团、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产业平台进行产品研发、推广、应用,联合星月集团重点开发侧深施肥机、四行高速插秧机的推广应用。


标签: 永康市;水稻;永康;农机;施肥;秸秆;水稻种植;换人;种植;机器换人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