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用爱守护成长 金华特殊教育学校将艺术教育引入课堂
2018-11-27 10:22:00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金璐

  11月13日,2018浙江(金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大会“ACE.D”国际标准舞大赛上,一群特殊选手出现在舞台上。他们听不见,说话也困难,却用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心目中的美好。这些选手来自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国标舞才两年,却已经跳得有模有样。此前,10月23日晚,该校学生还参演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的舞蹈节目,展现了金华听障孩子的风采。

  “把艺术教育引入到特殊教育学校以后,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听障部负责人郑显玲说。

  艺术课程,让听障孩子扬长避短

  “我们这里的孩子虽然听不到,但是他们心很静,手很巧,学习起艺术类课程,特别有优势。”郑老师说。

  在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楼里,每一门艺术课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茶艺、陶艺、剪纸、绘画、插花、手工、编织、书法、玉雕……大部分都是工艺美术类的,特别适合听障孩子。

  其中的陶艺室,满满地陈列着孩子们的作品,各种花瓶、泥塑,都像模像样。给孩子们上课的是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陈新华的团队。每星期都会有一个下午,这些做陶瓷的高手们会来到学校,教孩子们瓷器的拉坯、上釉等等课程。学校里还建了一个小型的窑,小件作品就在学校里烧制,大件的作品送到陈新华工作室去烧制。

  剪纸课则由工艺美术大师詹东明任教,也是每星期一个下午。这是该校开展得比较早的一门工艺美术课程,经过几年的积累,孩子们早已能够剪出各种精致而复杂的作品。在金华市举办的各种剪纸大赛中,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经常会获得第一。而詹老师接到各种剪纸大赛的邀请的时候,也经常会把这里的孩子的作品推荐出去。这些年来,孩子们已经拿过不少奖。

  由于很多孩子听不见,又没办法说话,所以教这些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给孩子们上书法课的汪老师说,其中最难的就是让孩子们“听得懂”。她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告诉孩子有块地方还“不到位”,孩子们就懵了,问她,“不到位”是坏的意思吗。手语里的很多词汇比较简单,比如我们平时说的“粗细”和“宽窄”,孩子们一律按照“大小”来理解,所以在讲书法的许多概念的时候就特别吃力。汪老师只能一次次重复,一次次示范,以及寻找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比如,因为孩子们不了解书法中的“线条”,有次她就带了一根毛竹到课堂上,让孩子们看毛竹一点点被拗弯,感受其中的用力。

  开“富养”课程,仰仗一群爱心人士

  艺术课程被很多人称为“富养”课程,因为成本太高,别说瓷器、玉雕、花艺这些课程的耗材,就连图画纸和颜料,一年下来也是不小的开支。郑老师说,作为一所公立学校,能够在完全不向学生收取学习费用的情况下,开出这么多艺术课程,靠的是社会上好心人的捐助。

  2015年12月,市启明学校与启圣学校合并,搬入位于市婺城区朝真路399号的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园占地7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建设规模48个班,不但足以容纳金华市有上学需求的特殊儿童,还新配备了价值100多万元的康复和教学设施。

  从那以后,整个金华大市所有听障孩子全都集中到了这里上学,学生规模扩大了一倍多,而且还增加了学校原先没有的职高教育。以前,市启圣学校的学生初中毕业以后想要升学的话只能去杭州,而现在他们会留在家乡读职高,学习与本地的产业更加贴近的就业技能。

  特殊教育学校想要开职高课程,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听障部一共25个正式老师,根本无法开出那么多门课程,也无法达到那样的专业程度。老师们只能尽量各展所长,其他专业课老师则由社会上的好心人来兼任。

  无论是教陶艺课的陈新华团队、教剪纸的詹东明老师,还是教茶艺课程的丁若雪、教插花课程的何小红,都是金华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当学校老师上门相邀,他们都很爽快地答应了到这里担任兼职老师,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教给听障孩子们。

标签: 孩子;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金华;老师;课程;玉雕;艺术课程;义卖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