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东阳构建“医共体人才池”模式 打通医疗人才流通渠道
2018-08-31 10:34:26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陈启宇 实习生 吕一炜

  “给编制、能落户,也不用为两个孩子上学发愁。”吴立庆、吴秋花夫妻俩原本在其他地区一家县级医院工作。一直以来,夫妻俩都是合同工身份,得知东阳“医共体人才池”招聘可解决编制和落户问题,夫妻俩决定来试一试,没想到双双考中。吴立庆说,接下来,他们决定来东阳发展。

  为破解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招不进、留不住、学历素质偏低、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去年10月以来,东阳市创新设立“医共体人才池”,实行“统招共用”人才池策略,有效打通医疗人才流通渠道,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紧缺问题。截至目前,今年“医共体人才池”实际招聘录用58人。其中,除了本地籍人才外,还吸引了18名外地人才。

  给身份、提待遇、高配备

  解决医疗人才“后顾之忧”

  在东阳市委党校一侧,一块占地30亩的土地已经完成了征地,其中10亩为东阳市医共体人才公寓用地,为基层医疗机构解决新招人员住宿问题。

  “每年的七八月是人才引进的一个重要节点。”东阳市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吕忠说,该项目从土地征用公示,到小区居民代表表决全票通过,只用了10天时间。

  居民代表们这么快就全票通过,确实为加快人才公寓建设打下基础。下一步,东阳市医共体管理中心将尽快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年底前完成人才公寓主体工程。

  除了建设医共体人才公寓,解决医疗人才的住房问题,东阳市还在身份、待遇等多方面发力:明确“医共体人才池”招聘人员编制身份全部挂靠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破除以往基层编制身份束缚,让基层医疗机构的新招工作人员“落户”城区;优化绩效工资分配,由医共体管理中心统筹安排绩效工资,按照城区、平原、半山区、山区4类,分别给予1.0、1.1、1.15和1.5的工资分配系数,并向山区、基层进行倾斜。如在山区工作期间每月发放250元山区工作补贴;工作满5年,每月发放山区工作补贴500元;超过5年每增加一年,补贴再增加50元。

  从“拽着学”到“争着学”

  模块化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今年37岁的内科医生斯桂闽,在六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已有15年。如今,斯桂闽每月至少有3个周末要到东阳市人民医院参加培训。“通过一个个模块考试,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能增加部分收入。”斯桂闽说。

  东阳医共体为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模块化技能培训方法,包括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急救技术及心电图、影像学等七大方面的17个模块群,涵盖了基层90%的病种。

  据了解,模块化技能培训实行小班制,即每期40人,每个班10人,预计培训周期为两年。基层医生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的,每月工资增加50元,有效调动了基层医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模块化培训有严格的考试机制,这样的培训效果比进修两个月更能学到东西。”吕桑是负责前两个模块培训的8位“主教官”之一。他对模块培训给出的评价是:全科医生很快从“拽着学”变为“争着学”。目前,东阳全市18家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的332名医生正在分批次参与培训。

  工作单位轮转调换机制

  为山区医疗输送“新鲜血液”

  佐村镇中心卫生院偏居东阳市东部山区,与东阳城区相距近30公里。多年来,这里“门庭冷落”,不仅10多年未招到医学人才,业务骨干还纷纷跳槽,这一度成了卫生院院长马立强的一块“心病”。不过今年8月,有8位医疗新生力量来卫生院上岗。

  马立强的“心病”是被“医共体人才池”新政给治好的。为拓宽医务人员岗位交流新渠道,东阳市建立工作单位轮转调换机制,新招人员由医共体管理中心负责培训和调配使用,按工作需要分别在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城区进行工作轮换。在轮转周期内,山区、半山区工作满3年即可轮转到平原或城区工作5年,再进行下一个轮转流程。

  为保证“医共体人才池”有充足的后备力量,2018年起,东阳市委托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由市财政出资500万元,用4年时间为基层医疗机构定向培养200名医学本科生和大专生。今年已成功录取60名,因报考人数大幅增加,录取分数也比往年有了较大提高。

  东阳市构建“医共体人才池”模式,破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困境的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副省长成岳冲曾专门作出批示称,东阳市构建“医共体人才池”模式有创新价值,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招人难、留住更难的问题,值得各地积极借鉴。

标签: 医共体人才池;东阳;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身份;培训;山区;轮转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