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阳534家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567.27亿元,同比增长16.0%;完成增加值118.8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分别位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一和第三;完成工业投资136亿元,同比增长6.2%,总额位居金华市第二。”昨天上午,记者从东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了解到,2017年,东阳市围绕“强整治、促集聚、调结构、优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多项工业指标排名位居金华前列,东阳市经信局也连续两年获评省经信系统年度工作先进单位。
关停低小散企业1900多家
培育产业集聚发展新优势
伴随着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朱芬芳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朱芬芳在东阳市江北街道创办了一家橡胶制品企业,2017年,朱芬芳的企业不仅搬进了新厂房,年销售额也突破2000万元,成功迈入“规上企业”行列。
“原先企业租住在400平方米的厂房内。”江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蒋波介绍,该企业之前租住的“好衣制衣”地块上,有四五家低小散企业,经过整治,这些低小散企业纷纷搬离原先地块,街道通过“腾笼换鸟”等手段,帮助像朱芬芳这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上规”。
2017年,一阵整治低小散企业的“飓风”席卷东阳。一年来,东阳共排查企业9862家,关停企业1933家,拆除违法建筑157.3万平方米,整治腾出厂房198宗67.39万平方米,拆后腾出用地空间129宗1600亩。企业提升亩产效益水平,行业实现规范提升的氛围初步形成。
虽然室外天寒地冻,在南马万洋众创城工地上依然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场景。“春节前要基本完成主体建设。”南马万洋小微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巍介绍,南马万洋众创城项目占地面积约120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投资约6.3亿元。项目将按照“产业聚集、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的万洋模式,打造集生产研发、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及生产生活配套为一体的新型现代产业园。
东阳市“转升办”有关负责人张新范介绍,2017年,东阳市重点突出工业园区平台格局构建,排摸确定南马、白云、南市、开发区、画水等先期重点建设地块,按照土地集约化、产业集群化、服务集中化、项目高端化的思路,整合存量土地,扶持企业创新,做精做细产业项目,培育产业集聚发展新优势。目前,东阳全市小微园布局规划也正在由第三方机构调研编制中。
精准帮扶,分类培育
助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月24日,浙江华洋缝制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同成立了缝配机械自动化改造研究中心。公司负责人徐凤南说,研究中心的成立离不开市政府领导及经信、科技等相关部门的精准服务。
浙江华洋缝制有限公司是全国生产梭芯套等缝纫机配件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华洋缝制正计划投资1.3亿元,对1.5万平方米的厂房进行技术改造。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去年11月15日,针对企业技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市政府胡宏立副市长专门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并对相关办理意见以专题会议纪要的形式予以明确解决,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这只是东阳市政府实施精准服务,推动高成长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7年,东阳市制定出台企业精准服务政策指导意见,重点突出高成长企业扶持培育,强化政策激励与引导扶持。全年共开展现场办公活动12次,走访高成长企业40余家,制定专题会议纪要10个,涉及办理事项68个。从目前办理反馈的情况来看,除政策条件限制短期内无法办理解决的,其余问题均已得到有效解决,企业反响良好。
在精准帮扶的同时,东阳市还建立健全企业分类培育帮扶机制:龙头骨干企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实施“一企一策”重点扶持;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抓好企业“小升规”;确定200家企业进行入库重点跟踪培育,全年完成企业“小升规”74家,超额完成金华目标任务;运用好政府转贷资金平台作用,解决到期贷款转贷难题,全年帮助206家企业转贷520次总额37.62亿元,减轻企业负担2000余万元。
此外,东阳市经信局还会同相关部门,利用东阳市列入省18个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县(市、区)时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激励引导作用,引导企业重点在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内容上下功夫,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下拨设备投资、“两化”融合、新产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项目、超低排放、“小升规”培育等7类96个项目近六千万元补助资金,有效调动了企业项目投资的积极性。2017年,经信局共完成企业技术投资备案500余个,同比增长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