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内外兼修 描绘富美蓝图 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2019-03-25 07:47:5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3月25日讯 青山环绕,绿水相依,走进长兴,仿佛是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小浦镇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景观小火车在花海中穿行而过,人文韵味与自然风趣交相辉映;在全国唯一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水口悬臼岕,业态丰富、内涵深厚的乡村游线路每年有30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

  乡村,一个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乡村,一个生态优美、乡风淳美、令人心向往之的地方。近年来,长兴以“两山”理念为指引,秉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追求,高质量实施农业产业提升、美丽乡村精品化、集体经济壮大、农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文明先锋引领“六大工程”,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

  站在新的征程,长兴将继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产村人”融合、“内外魂”并重、“居业游”共进为基本要求,以“一环十线、富美长兴”为品牌,强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把长兴打造成为率先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农发展新梦想的县域典范,闯出一条依托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经营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美丽乡村建设“长兴之路”。

  垃圾分类全覆盖,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在李家巷镇刘家渡村,党员杨继华正在给墙上的植物浇水,这片由废弃饮料瓶种植的植物墙,如今成了村里的一个景观点,这也是刘家渡村垃圾分类的成果体现。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打造景观节点、持续宣传教育,刘家渡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依托村级网格化、分级分片管理,群众分类意识普遍提高。

  “在将垃圾变废为宝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加强垃圾分类的实用性。比如用废旧可乐瓶种葱、大蒜等。”刘家渡村委主任彭贵华介绍说:“通过改造升级,村里为村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提高了大家践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刘家渡村正是长兴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长兴创新推出“户分、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通过抓好前端、中端、末端三个关键环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

  一是前端农户分类精准化。长兴重抓源头户分工作,通过在各乡镇、各村(居)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教育,提高群众对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培养广大群众的自觉分类意识和良好习惯,推动实现群众愿分、会分、准确分。目前,广大农户基本能按“可腐烂”与“不可腐烂”两种类别进行精准户分。

  二是中端收集运输规范化。在农村公共区域,根据群众活动轨迹,撤除原有的大垃圾桶和敞开式简易垃圾池,合理布局垃圾投放点2368个,实现公共垃圾的定点收集。在农户住宅区域,实行垃圾箱线框定位,并按照“每150~200户配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村级保洁员队伍。目前,全县22辆大型清运车每天清运2次,实现了日产日清。

  三是末端处理设施标准化。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科学治理”的原则,分类推行县域集中式机械化快速堆肥发酵处理、乡域集中式机械化快速堆肥发酵处理、动力生物发酵仓处理等三种模式,实现垃圾终端处理的标准化。目前,全县拥有大型县域集中处理终端1座,日处理能力200吨,垃圾资源化利用站5座。

  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闭环运作的同时,长兴还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技术、新载体、新办法,采用在线监控、公司运作、晾晒比拼等途径努力提高工作绩效,力争在全省率先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长兴标杆”。

  比如在龙山街道渚山村通过大数据助力垃圾分类。该村投入7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站点的智能化改造和农户垃圾收集二维码考评系统建设。通过在线监控功能,可完成设备运行时间监控、设备运行温度监控、垃圾处理量监控、垃圾处理能耗监控、有毒有害气体预警和数据比较分析;通过二维码系统,可实现该村262户垃圾收集桶的查询和打分功能,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长效运行。

  比如李家巷镇则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和第三方服务,投入400万元,引入长兴洁巷保洁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保洁服务公司,负责垃圾桶发放、垃圾收集、清运等日常工作,不但减少了各村的工作负担,也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人员的就业问题,受到党员群众的好评。

  此外,长兴还实行网上、网下晾晒比拼,肯定先进,激励后进。在网上,建立县、乡、村三级微信工作群,各镇、村实时上报推进工作的图片和信息,及时反馈各项工作的情况。县领导小组每日点评指导,县主要领导每日关注,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在网下,建立工作网格,根据农户数进行片区划分,由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负责包干,重点抓好业务宣传和检查工作,并以“红黑榜”的形式评比曝光,督促农户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目前,长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已经实现村(居)全覆盖、无遗漏,整体户分准确率可达80%以上;全县64座中转房,666辆村运收集车辆和22辆大型清运车每天有序作业,“1+5”农村生活可腐烂垃圾处理体系规范有序,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2018年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并创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高标准示范村40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20个,省级示范村创成数量全省第一。

  彰显特色风貌,锦绣长兴凝聚乡愁

  顺着一条蜿蜒却宽敞的村路,来到长兴县“银杏之乡”小浦镇八都岕景区,眼前是一条百米长的老街,铺着古色古香的青石板,马头墙立于路两旁,其中一家名叫“银杏山庄”的酒店,吸引民资10.49亿元,而过去一年,八都岕景区涵盖的5个村共吸引社会投资18亿元。

  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为何能赢得资本青睐?最为重要的是来自于长兴有意识地对本土特色、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据了解,受气候影响,地球上的野生银杏数量很少,仅存在中国神农架、天目山等个别狭窄地域。八都岕作为天目山的余脉,以十里古银杏长廊而为人所熟知,连绵12.5公里长,3万余株野生银杏树遍布其中,其中现存百年以上古银杏3600株之多,因而被称之为“世界古银杏之乡”。在八都岕创建4A级景区的过程中,小浦镇启动大大小小的基建项目16项,其中避让银杏树,彰显长兴特色风貌是一条基本原则。

  比如长约12.5公里的村路拓宽中,总共移树37棵,且坚持“树不离村、就近移栽”;比如坚持高标准设计,凸显地域特色,为此请来中国美院专家,对景区覆盖的村庄进行整体景观设计,有的村有大量明清古宅,就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村,有的村古银杏林密集,就打造银杏主题的民宿集群,争取做到村村不同景、村村有特色。

  经过整治提升以后,大家惊喜地发现,八都岕基础设施现代化了,乡土乡味却一点没变,投资者慕名而至。由上海贤尊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10.49亿元的银杏山庄项目、由浙江恒玥集团投资5.8 亿元的太湖天泉项目、由浙江愚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漫十里民宿部落项目等旅游项目的入驻,对景区产业的集聚力和区域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八都岕通过小柏线路拓宽、沿线庭院立面道路改造等培育探索民宿经济,精心打造集聚100家以上的精品民宿示范带。目前,八都岕对外营业民宿17家,其中省金宿1家,银宿4家。

  “这些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建设性保护。”长兴县相关负责人说。长兴坚持从完善机制入手,充分挖掘本土特色,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精品特色村创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和乡村档案、千村故事等工作,秉承“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的理念,始终做好尊重和传承的文章。

  小浦镇、水口乡、泗安镇、龙山街道建成省市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1个,上泗安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上泗安村、仰峰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小沉渎村等11个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在此基础上,长兴正规划建设“10+N”条精品线,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迹、沿生态水道等为区域重点,挖掘个性与特色,突出建设主题,建设10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可游可宿、可看可体验的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线。

  新业态百花齐放,美丽经济结下硕果

  长兴县水口乡有一座顾渚山,钟灵毓秀,风光极佳。顾渚山怀抱着一个“一脚可跨苏、浙、皖三省”的顾渚村,在顾渚村,随处可见说着上海话的人群,他们或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或相约着去大山深处看风景,左邻右舍的农家乐挨得紧紧密密的,生意都同样火爆。

  据了解,顾渚因吴王阖闾之弟夫概“顾其渚而忘返”得名,被称为茶圣的陆羽曾经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还写出了著名的《茶经》,从而使顾渚山名扬四海。除此之外,村内还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还有杜牧、颜真卿等留下的摩崖石刻三组九处。

  “别看顾渚村总人口不到3000人,却有着400多家农家乐。从上海到顾渚村有免费大巴接送,有些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甚至住上半年,还不舍得回去。顾渚村天天爆满,没有淡季。”村党总支书记祁煜良说,如今的顾渚村,已成为江浙沪人们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的“乡村游天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017年的35590元。

  从“卖山林”到“卖风景”,顾渚村有几点“坚持”值得借鉴。其一是坚持多层面发动,变单一的政府大包大揽为群众主体、各方参与,真正实现了多元投入、协同推进、共建共享。顾渚村共有960余户农户,基本上户户有围墙、家家有棚披,拆除工作难上加难。为破解这两大难题,顾渚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以身作则,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打响了一场群众主体、广泛参与的“人民战争”。以悬臼岕自然村为例,农家乐立面、庭院改造累计投入资金2908万元,政府投入仅358万元,其余均由群众和社会投资。

  其二是坚持大力度整治,变单一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硬件提升、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统筹推进,进一步凸显了生态底色、地域特色、文化本色。如顾渚水库,通过对其周边地质灾害点进行修复,新建了摩崖石刻文化景墙,成为景区的又一“点睛之笔”;如玉窦泉,不仅对其进行了修复,还将传说中茶圣陆羽与女诗人李季兰的爱情文化有机植入,新建了茶工坊、明月亭等设施,使“玉窦泉中水、明月峡中茶”的情景得以重现。

  其三是坚持多元化发展,变单一的农家乐经营为产业融合转型、协同提升,有效促进了乡强、村壮、民富。在推动农家乐服务提档的同时,大力引育中高端民宿等新兴业态,我行我宿、小燕子民宿等为代表的中高端乡村民宿逐渐兴起,引领带动整个水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目前部分环境、服务、品质有效提升的农家乐价格已达100元/天·人以上,有效带动了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的提升。

  乡村振兴,必须有发达的乡村经济。而没有产业支撑,乡村的生态优势也成不了经济优势。深知这一点的长兴在发展民宿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农业的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

  比如,作为全省首批特色农业强镇,吕山乡大力推行“湖羊+芦笋”的循环种养模式,成功打造总产值超亿元的湖羊全产业链,每年举办的湖羊美食节、荷文化节已成为长兴当地独具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直接带动吕山乡旅游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助推农民增收;比如小浦镇方一村深挖旅游资源,借助八都岕景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比如和平镇强村引领,弱村抱团;泗安镇初康村村企共建,合作共赢……2018年长兴县成功入围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全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4亿元,经营性收入1.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04%和31.82%。

标签:银杏;小浦镇;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美丽乡村
编辑:马轶伦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湖州  正文

长兴内外兼修 描绘富美蓝图 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2019-03-25 07:47:5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3月25日讯 青山环绕,绿水相依,走进长兴,仿佛是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小浦镇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景观小火车在花海中穿行而过,人文韵味与自然风趣交相辉映;在全国唯一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水口悬臼岕,业态丰富、内涵深厚的乡村游线路每年有30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

  乡村,一个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乡村,一个生态优美、乡风淳美、令人心向往之的地方。近年来,长兴以“两山”理念为指引,秉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追求,高质量实施农业产业提升、美丽乡村精品化、集体经济壮大、农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文明先锋引领“六大工程”,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

  站在新的征程,长兴将继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乡村建设“产村人”融合、“内外魂”并重、“居业游”共进为基本要求,以“一环十线、富美长兴”为品牌,强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把长兴打造成为率先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农发展新梦想的县域典范,闯出一条依托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经营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美丽乡村建设“长兴之路”。

  垃圾分类全覆盖,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在李家巷镇刘家渡村,党员杨继华正在给墙上的植物浇水,这片由废弃饮料瓶种植的植物墙,如今成了村里的一个景观点,这也是刘家渡村垃圾分类的成果体现。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打造景观节点、持续宣传教育,刘家渡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依托村级网格化、分级分片管理,群众分类意识普遍提高。

  “在将垃圾变废为宝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加强垃圾分类的实用性。比如用废旧可乐瓶种葱、大蒜等。”刘家渡村委主任彭贵华介绍说:“通过改造升级,村里为村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提高了大家践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刘家渡村正是长兴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长兴创新推出“户分、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通过抓好前端、中端、末端三个关键环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

  一是前端农户分类精准化。长兴重抓源头户分工作,通过在各乡镇、各村(居)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教育,提高群众对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培养广大群众的自觉分类意识和良好习惯,推动实现群众愿分、会分、准确分。目前,广大农户基本能按“可腐烂”与“不可腐烂”两种类别进行精准户分。

  二是中端收集运输规范化。在农村公共区域,根据群众活动轨迹,撤除原有的大垃圾桶和敞开式简易垃圾池,合理布局垃圾投放点2368个,实现公共垃圾的定点收集。在农户住宅区域,实行垃圾箱线框定位,并按照“每150~200户配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村级保洁员队伍。目前,全县22辆大型清运车每天清运2次,实现了日产日清。

  三是末端处理设施标准化。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科学治理”的原则,分类推行县域集中式机械化快速堆肥发酵处理、乡域集中式机械化快速堆肥发酵处理、动力生物发酵仓处理等三种模式,实现垃圾终端处理的标准化。目前,全县拥有大型县域集中处理终端1座,日处理能力200吨,垃圾资源化利用站5座。

  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闭环运作的同时,长兴还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技术、新载体、新办法,采用在线监控、公司运作、晾晒比拼等途径努力提高工作绩效,力争在全省率先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长兴标杆”。

  比如在龙山街道渚山村通过大数据助力垃圾分类。该村投入7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站点的智能化改造和农户垃圾收集二维码考评系统建设。通过在线监控功能,可完成设备运行时间监控、设备运行温度监控、垃圾处理量监控、垃圾处理能耗监控、有毒有害气体预警和数据比较分析;通过二维码系统,可实现该村262户垃圾收集桶的查询和打分功能,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长效运行。

  比如李家巷镇则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和第三方服务,投入400万元,引入长兴洁巷保洁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保洁服务公司,负责垃圾桶发放、垃圾收集、清运等日常工作,不但减少了各村的工作负担,也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人员的就业问题,受到党员群众的好评。

  此外,长兴还实行网上、网下晾晒比拼,肯定先进,激励后进。在网上,建立县、乡、村三级微信工作群,各镇、村实时上报推进工作的图片和信息,及时反馈各项工作的情况。县领导小组每日点评指导,县主要领导每日关注,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在网下,建立工作网格,根据农户数进行片区划分,由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负责包干,重点抓好业务宣传和检查工作,并以“红黑榜”的形式评比曝光,督促农户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目前,长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已经实现村(居)全覆盖、无遗漏,整体户分准确率可达80%以上;全县64座中转房,666辆村运收集车辆和22辆大型清运车每天有序作业,“1+5”农村生活可腐烂垃圾处理体系规范有序,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2018年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并创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高标准示范村40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20个,省级示范村创成数量全省第一。

  彰显特色风貌,锦绣长兴凝聚乡愁

  顺着一条蜿蜒却宽敞的村路,来到长兴县“银杏之乡”小浦镇八都岕景区,眼前是一条百米长的老街,铺着古色古香的青石板,马头墙立于路两旁,其中一家名叫“银杏山庄”的酒店,吸引民资10.49亿元,而过去一年,八都岕景区涵盖的5个村共吸引社会投资18亿元。

  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为何能赢得资本青睐?最为重要的是来自于长兴有意识地对本土特色、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据了解,受气候影响,地球上的野生银杏数量很少,仅存在中国神农架、天目山等个别狭窄地域。八都岕作为天目山的余脉,以十里古银杏长廊而为人所熟知,连绵12.5公里长,3万余株野生银杏树遍布其中,其中现存百年以上古银杏3600株之多,因而被称之为“世界古银杏之乡”。在八都岕创建4A级景区的过程中,小浦镇启动大大小小的基建项目16项,其中避让银杏树,彰显长兴特色风貌是一条基本原则。

  比如长约12.5公里的村路拓宽中,总共移树37棵,且坚持“树不离村、就近移栽”;比如坚持高标准设计,凸显地域特色,为此请来中国美院专家,对景区覆盖的村庄进行整体景观设计,有的村有大量明清古宅,就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村,有的村古银杏林密集,就打造银杏主题的民宿集群,争取做到村村不同景、村村有特色。

  经过整治提升以后,大家惊喜地发现,八都岕基础设施现代化了,乡土乡味却一点没变,投资者慕名而至。由上海贤尊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10.49亿元的银杏山庄项目、由浙江恒玥集团投资5.8 亿元的太湖天泉项目、由浙江愚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漫十里民宿部落项目等旅游项目的入驻,对景区产业的集聚力和区域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八都岕通过小柏线路拓宽、沿线庭院立面道路改造等培育探索民宿经济,精心打造集聚100家以上的精品民宿示范带。目前,八都岕对外营业民宿17家,其中省金宿1家,银宿4家。

  “这些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建设性保护。”长兴县相关负责人说。长兴坚持从完善机制入手,充分挖掘本土特色,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精品特色村创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和乡村档案、千村故事等工作,秉承“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的理念,始终做好尊重和传承的文章。

  小浦镇、水口乡、泗安镇、龙山街道建成省市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1个,上泗安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上泗安村、仰峰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小沉渎村等11个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在此基础上,长兴正规划建设“10+N”条精品线,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迹、沿生态水道等为区域重点,挖掘个性与特色,突出建设主题,建设10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可游可宿、可看可体验的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线。

  新业态百花齐放,美丽经济结下硕果

  长兴县水口乡有一座顾渚山,钟灵毓秀,风光极佳。顾渚山怀抱着一个“一脚可跨苏、浙、皖三省”的顾渚村,在顾渚村,随处可见说着上海话的人群,他们或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或相约着去大山深处看风景,左邻右舍的农家乐挨得紧紧密密的,生意都同样火爆。

  据了解,顾渚因吴王阖闾之弟夫概“顾其渚而忘返”得名,被称为茶圣的陆羽曾经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还写出了著名的《茶经》,从而使顾渚山名扬四海。除此之外,村内还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还有杜牧、颜真卿等留下的摩崖石刻三组九处。

  “别看顾渚村总人口不到3000人,却有着400多家农家乐。从上海到顾渚村有免费大巴接送,有些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甚至住上半年,还不舍得回去。顾渚村天天爆满,没有淡季。”村党总支书记祁煜良说,如今的顾渚村,已成为江浙沪人们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的“乡村游天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017年的35590元。

  从“卖山林”到“卖风景”,顾渚村有几点“坚持”值得借鉴。其一是坚持多层面发动,变单一的政府大包大揽为群众主体、各方参与,真正实现了多元投入、协同推进、共建共享。顾渚村共有960余户农户,基本上户户有围墙、家家有棚披,拆除工作难上加难。为破解这两大难题,顾渚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以身作则,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打响了一场群众主体、广泛参与的“人民战争”。以悬臼岕自然村为例,农家乐立面、庭院改造累计投入资金2908万元,政府投入仅358万元,其余均由群众和社会投资。

  其二是坚持大力度整治,变单一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硬件提升、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统筹推进,进一步凸显了生态底色、地域特色、文化本色。如顾渚水库,通过对其周边地质灾害点进行修复,新建了摩崖石刻文化景墙,成为景区的又一“点睛之笔”;如玉窦泉,不仅对其进行了修复,还将传说中茶圣陆羽与女诗人李季兰的爱情文化有机植入,新建了茶工坊、明月亭等设施,使“玉窦泉中水、明月峡中茶”的情景得以重现。

  其三是坚持多元化发展,变单一的农家乐经营为产业融合转型、协同提升,有效促进了乡强、村壮、民富。在推动农家乐服务提档的同时,大力引育中高端民宿等新兴业态,我行我宿、小燕子民宿等为代表的中高端乡村民宿逐渐兴起,引领带动整个水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目前部分环境、服务、品质有效提升的农家乐价格已达100元/天·人以上,有效带动了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的提升。

  乡村振兴,必须有发达的乡村经济。而没有产业支撑,乡村的生态优势也成不了经济优势。深知这一点的长兴在发展民宿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农业的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

  比如,作为全省首批特色农业强镇,吕山乡大力推行“湖羊+芦笋”的循环种养模式,成功打造总产值超亿元的湖羊全产业链,每年举办的湖羊美食节、荷文化节已成为长兴当地独具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直接带动吕山乡旅游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助推农民增收;比如小浦镇方一村深挖旅游资源,借助八都岕景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比如和平镇强村引领,弱村抱团;泗安镇初康村村企共建,合作共赢……2018年长兴县成功入围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全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4亿元,经营性收入1.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04%和31.82%。

标签: 银杏;小浦镇;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美丽乡村
编辑: 马轶伦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