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空就到“跑道鱼”养殖园区去巡查,这已经是南浔区菱湖镇勤劳村党总支书记沈连宝这些年来形成的习惯。“园区总占地面积达1200亩,总投资0.35亿元。每条‘跑道’的产量可达1万公斤以上,亩产效益比原来提升了 20%至30%。”沈连宝说。
据了解,“跑道”养鱼的学名是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而菱湖镇是全市首个开展该技术的试点乡镇。“菱湖是全国三大淡水鱼基地之一,将养殖试点放在菱湖,一旦成功,未来推广会事半功倍。”菱湖镇渔业产业党委委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师沈学能说。
第一期试点的4条“跑道”就落在了勤劳村。但要真正让这项养鱼技术落地生根,仅靠镇上的养鱼技术和经验显然不够。“好在有渔业产业党委牵线搭桥,引进了大量产业链上的专家。”沈连宝说。
在产业党委的支持下,浙江大学、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市农技推广站等高校院所智囊团相继进入园区。驻点监测、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系统研究……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第一期“跑道鱼”取得了亩产效益提升15%的好成绩。而这一消息很快在当地养殖户中间扩散开来,逐渐有养殖户主动上门咨询“跑道”养鱼问题。“这是在养殖户中推广‘跑道’养鱼的好机会,需要人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沈学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党员,很快,在他的动员下,一支由8名高校院所党员专家、 13名本土专家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组建起来。结对指导、送学上门、线下讲座、线上论坛……志愿服务队结合党员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了常态化服务,形成了产业党委联结下的1200名党员、 1.5万名养殖户服务全覆盖。
去年7月,以渔业产业党委为核心的渔都渔创街区在菱湖正式挂牌,随之而来的是针对产业链上养殖户更规范、更丰富的专业化服务。鱼病检测、用药指导、矛盾调解、生产保险……一系列创新举措、贴心服务,为菱湖的养殖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菱湖渔业的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勤劳村水产园区已建成养殖“跑道”90条,全镇上下共有23名养殖户顺利完成“跑道”养鱼技术改造,产业预计总收入16.04亿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渔业产业党委优势,加速渔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全国淡水鱼智慧水产示范区’和‘绿色生态鱼都’。”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