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斌英)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自古就是浙北名邑的德清,有着看不尽的山水灵秀之美,更有着深远绵长的历史人文之美。
文明有礼,德行天下。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人,山清水秀小城德清,孕育了崇德向善的德文化,让每一位走近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片土地的和谐富有所浸染。
为了进一步弘扬“德文化”,7月7日,德清县首届德文化节在德清县会展中心精彩启幕,以道德建设滋养城市文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助力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召开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
那么,德清公民道德建设有哪些新的探索和实践?这能给予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哪些有益的思考?前有“德清嫂”、民间设奖奖百姓,而今再添“有德小子”、设立全国首家“德文化”学院,朴实的草根人物,高尚的道德品牌,德清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正不断充实和丰富,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德文化”演绎成一段段精彩感人的故事,让集聚在这里的人们,共同见证“德文化”花香满溢、悠远流长。
少年好样的
“有德小子”成闪亮新名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7月7日,在首届德文化节现场,一首《游子吟》涤荡心扉,孟郊故里游子情怀,传承千年的孝礼文化,如今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首届获奖的十佳“有德小子”,传承着仁、义、礼、智、信,成为新时代少年的代表人物,莫干山外国语学校的徐煜岑就是其中之一。
徐煜岑“教妈妈开口说话”的故事,还要从6年前说起:那次意外,让妈妈大脑受伤,影响语言功能,基本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当年还在读小学的徐煜岑下定决心,决不让妈妈变成哑巴。
“妈妈,我好想再听你叫一声锦锦。”锦锦是徐煜岑的小名,为了这份信念,6年来,徐煜岑一直坚持着做一件事——教妈妈学说话。从一个字“我”到一句简单的“我想吃饭”,徐煜岑教了一个多月……在这份孝心的感召下,妈妈学会说“我想吃饭”“我要睡觉”等简单的句子。而从此徐煜岑和妈妈的角色也互换了,他不再是围着妈妈身边撒娇、吵着要礼物的小男孩,而是成了妈妈的老师。
“只要和妈妈在一起,我就是幸福的。”徐煜岑腼腆地说。“照顾妈妈”这个理由并没有成为徐煜岑逃避学习的借口,反而他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让老师们感到惊喜,他获得了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湖州市诺贝尔科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与成绩,在此次德文化节现场,他成了十佳“有德小子”之一,他的故事感动了现场每一个人。
“‘有德小子’就是要树立身边的榜样,展示的是品学兼优、勤劳朴实、热心公益的孩子形象。”德清县文明办主任陈磊表示。寻本溯源,为了传承道德文化,2017年12月,德清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孟郊《游子吟》中离家求学的小书童为原型,精心设计了网络文化人物——“有德小子”。全城寻找“有德小子”,随后,德清县文明办联合县网信办、县教育局等,在德清全县5000名中小学生中,选出百名真人版“有德小子”,作为文明德清“代言人”。
在德清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步迎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当下,入选的百名“有德小子”,将穿戴统一的服装和标识,或穿梭于大街小巷,或奔走于企业社区,引导路人有序出行,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在各种场合代表德清形象,展示德清青少年的青春与活力。他们将以自身的优点影响带动身边的人,让道德文化潜移默化地深入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植根于每个人心中。
“此举旨在弘扬德清公民道德的正能量,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展示德清青少年的良好风貌,成为文明德清、国际化德清的一抹亮色,一道崭新的风景。”陈磊说。“有德小子”将成为展示德清文明新风尚的闪亮名片。
全国第一家
“德文化”学院倾听文明花开
本次德文化节开幕式的另一大亮点是全国首家“德文化”学院正式成立,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被聘为“德文化”学院名誉院长,郭夏娟、李天琼等成为“德文化”学院的首批客座教授。这是德清全面展示公民道德建设先进经验、丰硕成果的全新窗口,也是德清公民道德内涵的创新与丰富。
“有时候文明就是一声温馨的问候,有时候文明就是多一些耐心等待,有时候文明就是有序的礼让……文明礼仪并不是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就是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当天,“德文化”学院首堂课《文明与礼仪》开讲,客座教授李天琼娓娓道来如何在细节处彰显文明有礼,与会嘉宾认真倾听文明花开的声音。
“在‘德文化’学院,德清市民既可以聆听专家教授讲课,也可以和德清草根道德模范交流,加深对草根道德人物、模范事迹的印象,让道德文化深入人心。”“德文化”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德文化”学院将成为德清对外交流展示公民道德建设成果与有益经验、弘扬和树立公民道德正能量的重要场所。
“行有德,路自清。”现场同时安排了文明礼仪践行活动,2辆公交车、20辆出租车组成文明司机宣传队,并在车辆引擎盖处张贴“行有德,路自清”文明标识,营造文明出行的氛围。
近年来,德清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着力提升“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水平,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德清,在2009年落成了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用图文影像、实物资料、主题活动等形式记载了德清特色的人文道德传统,赵来法、许勋等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封丽娟、黄国强等人的爱家重孝行为,以及陆松芳的倾囊捐赠等,彰显了道德的力量。
德清,“开学第一课,毕业加一课”探索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路径。每年开学季,以道德模范为成员的“开学第一课”宣讲团活跃在学校里,针对即将踏上新征程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毕业加一课”则包括评选美德毕业生、道德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
此外,月月有活动,人人来参与,让文明礼仪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植根人心,德清推出了“做新时代好少年”“做文明有礼德清人”一系列活动,同时随着文化礼堂和道德讲堂的建成,文明之花遍开德清城乡,全民热情参与点滴入人心。
民间设奖21年
草根道德模范弘扬正气
从“德清嫂”、民间设奖奖百姓、文明德清“十八礼”,到“德文化”学院、“有德小子”,德清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当下,德清积极培养时代新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社会发展各方面。
以农村妇女蒋引娣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德清嫂》,是一曲赞美传统美德的乡土歌谣,创作素材还包括勇救21名落水者的女英雄钱素春、捐肾救夫的“新德清人”封丽娟等当地美德典型。这部浓缩了德清人善良坚韧、吃苦耐劳、以德报怨、质朴顽强等精神品质的道德大戏,从小城德清演进省城,演进首都国家大剧院,且好评不断。
事实上,德清的道德文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民间设奖奖百姓”就是其中之一。从1997年至今,德清百姓自发设立72项民间奖项,奖励各类先进典型7000余人,这中间涌现了一批令人肃然起敬的草根道德模范,塑造小人物大境界的“德清现象”。
德清第一个民间设奖“孝敬父母奖”由舞阳街道太平村村民马福建设立。他坦言,当时的初衷是想感化村里的子女要孝敬父母。虽然每次奖励数额不大,但“孝敬父母奖”的影响力可不小。这么多年来,村里孝老爱亲风气盛行,整个德清兴起了挖掘身边道德故事的风潮,带动效应影响全国。
凡人善举如星星之火生成巨大的正能量,“民间设奖奖百姓”在德清蔚然成风。拉煤老人陆松芳当年的1万多元捐款感动了众人,此后他又用奖金设立了“松芳助人为乐奖”,鼓励县内有爱心、热心公益事业的普通人;雷甸镇村民章建民2015年设立“治水模范奖”,奖励在治水、护水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百姓。“村民设奖提高了大家治水护水的积极性,推动了镇上的‘五水共治’工作。”雷甸镇相关负责人说。
最是道德传承能致远。如今,德清民间设奖已经21年,随着民间设奖家庭成员的不断壮大,道德的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传递,蕴藏在老百姓内心的道德力量似涓涓细流,润泽着德清这片沃土。接下来,德清还将借助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辐射广等优点,广泛开展公民道德网络推广活动,扩大文明德清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道德文化建设要始终保持与社会、与时代相适应,不论是‘德文化’学院还是‘有德小子’,都是新时期德清公民道德文化的创新和延伸。”德清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德清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这些典型人物、特色品牌的塑造,激发德清市民的道德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德清公民道德正能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