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倒入处理器,可以产出绿色有机肥,还田做肥料。在长兴县龙山街道涧塘村,全省试点的一座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成了“热门景点”,每天前来取经参观的外地考察团和当地居民络绎不绝。“吃”进去的是瓜果、蔬菜、肉类、小骨头、剩饭菜等厨余垃圾,“吐”出来的是浅褐色的有机肥料,中间经历破碎、脱水、烘干、发酵、厌氧反应等系列工序,全程需一周时间。目前,龙山街道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每天可以就地处理1吨餐厨垃圾,产出约50公斤有机肥料。
“基本上每周都要接待一批省内或省外的参观考察团,学习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另外附近的村民和居民也常来转转,运点有机肥回家种树或是养花。”龙山街道城建办的工作人员徐恒毅说,臭不可闻的垃圾处理站成为“香饽饽”,关键在于变废为宝。
72岁的章阿庭近日从站内拉出满满一翻斗车的肥料运往自己桃园。“我们家的桃子用的都是有机肥,味道一定好,欢迎大家来我家吃桃子。”章阿庭说,之前主要靠家里养的羊、猪生产一些有机肥,总不够用。现在垃圾处理站里的有机肥好得很,还不花钱,当然高兴。“我这车肥料比100多元的复合肥还要好呢!”
龙山街道常住人口5.81万人,下辖4个城市社区、 4个居民区和4个行政村,从2016年10月开始,对辖区内8个村居6000余户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这座总投入150万元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于2017年元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餐厨垃圾量为每日2吨。
实施垃圾分类,居民支持很重要。取之于民后用之于民的做法,为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动力。龙山街道宣传委员王卫东介绍,通过有机肥的运送,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从家家户户中收上来的餐厨垃圾,加工后变成肥料又给家家户户拿去使用,这样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任何宣传都有效果。”据介绍,该街道将结合党员固定日走访活动,将有机肥料送入居民家中,使垃圾分类宣传更加深入民心。
长兴县农办副主任、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相关负责人宋金林认为,以龙山街道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为代表的有机垃圾分散处理项目,实现了厨余垃圾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从源头上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避免了对环境卫生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