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乡三门147公里海塘坝 筑起百姓生命幸福线
2019-09-10 07:42:00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 陈栋 通讯员 吴霞

旭日初升,金色晨光遍洒大地,矗立在浙江省三门县健跳镇六敖北塘上的连心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登堤远眺,塘外,千亩滩涂美如画卷;塘内,昔日沧海终变桑田。

连心塘,原名北塘,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只是泥垒的“赤膊塘坝”。泥塘坝毁于9711号强台风,三门人从未忘记那段惨痛的“灾难史”。台风过后,三门人痛定思痛,几十万军民战天斗地,最终携手筑下百余公里固若金汤的“海上长城”。

如今,海塘坝成为了三门人的生命线、幸福线、景观线。

几个大浪推平了泥塘坝

30年财政积累化为乌有

1997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十六,这一天,所有三门人都深刻记着。那天晚上9点30分,台风、暴雨、大潮三碰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这座蟹乡,风速每秒达51米,风力14级以上,过程降雨量376.4毫米,最大降雨量达559.4毫米,潮位高达7.5米,超过警戒线2米,比历史最高潮位高出1米多。

三门县健跳镇中街村村民林咸丰对那一夜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们这里经济薄弱。所谓的海塘坝,都是附近的村民自行修建的。”林咸丰记得,那时候,筑堤坝用的是泥土和石块,用泥土堆积成形,然后周边用石块压牢,“这种泥塘坝对抵御一些小的潮水和风浪还可以应付。可那一次,洪水量大大超出预期。我只记得洪水铺天盖地压过来,泥塘坝瞬间瓦解,海水顿时倒灌进三门,把周边的村子都推了个平……”

虽然时隔20多年,但提及当晚的遭遇,仍能在林咸丰的眼中读到恐惧。“这是三门建县以来经历的最大一次台风,受到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那天,全县147公里一线海塘坝,决口1022处,蛇蟠塘、下栏塘、虎门孔塘、红旗塘等15条40公里海塘坝几乎全线倒塌,二三线海塘坝更是溃不成堤。满眼望去,汪洋一片!”三门县防汛办主任孙志俊说道。

此外,三门县的水稻、橘园、养殖塘等几乎全部遭受毁灭性打击,仅这一场台风,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22.19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计,而在1996年,全年财政收入仅为7000万元,相当于30年的财政积累化为乌有。

大自然上的这一课让当地人意识到海塘的重要性。重建一条过硬的海塘坝,是保护三门人民最重要的防线。

为了安宁,砸锅卖铁

众志成城,修筑百里海塘坝

按当年的造价,修建1公里50年一遇标准的海塘需要400多万元,全县搞这么一条标准海塘至少需要6个亿。这对于当时的三门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宁愿干死,不愿等死”“宁愿平时出力,不愿灾时流泪”“以今日苦累,换千秋安康”……同年11月初,这样的标语、横幅在三门沿海地区随处可见。三门湾畔绵延100多公里的一线海塘坝上,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资金不够,怎么建海塘?“台风刚过的8月19日,三门县委、县政府就决定三年内,不建办公楼、不买小汽车,过紧日子修海塘。三年里,县6套班子领导每人每年捐资1000元,县管干部每人每年捐资800元,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每人每年捐一个月工资。”时任三门县六敖镇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林咸荣回忆说。10月28日,全省标准海塘建设现场会在三门召开,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建千里海塘,保千万生灵”的号召,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柴松岳在会上撂下一句狠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标准海塘建好!”

于是,省级机关3万多名干部职工又自愿捐款3000万元投入海塘建设,与三门人民共建“连心塘”。

修塘坝需要大量的土,但沿海地区的土资源并没有那么丰富。于是,以种植为生的沿海百姓毫不犹豫地砍光了自家的橘子树,为海塘建设献出了全部“家当”。那时,全县80多个机关单位,近2000名党员干部,自带粮食、被褥、工具参加海塘建设,每天早上6时许出工,天黑后收工;各个乡镇(街道)以及村里的党员干部也全部参与建设;许多群众甚至一边吃着每人每天0.5公斤的国家救灾粮,一边义务参加修塘堵缺。

终于,三门人先后出工数百万人次,夜以继日,历时三年,终于筑起了长达147公里的“生命线”“幸福线”。

当年吃的苦换来今日的甜

海塘坝铭刻“三门精神”

如今,连心塘外再也看不到汹涌的波涛,唯有风景如画的三门农博园吸引着人们竞相来旅游;昔日孤岛花鼓漫早已和大陆连成一片,正屿、涛头两村悄然变身为繁荣、美丽的城郊小村……沿岸村民将海水引入塘内,搞起了小海鲜养殖。在海塘的庇护下,“靠天吃饭”的风险大大降低。“小海鲜养殖业等产业的兴起,让家家户户的收入比海塘修成前翻了三四倍。”三门县健跳镇原盐灶村党支部委员丁可南感受很深。

据了解,标准海塘建成后,相继经受了0414号“云娜”、0509号“麦莎”及0515号“卡努” 等台风暴潮的考验,真正做到了“漫而不决,冲而不垮”,由此结束了沿海受台风大潮侵扰的痛苦历史,“三门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三门县水利局农水站站长黎周告诉记者,因为时间推移,不少标准海塘坝出现了沉降和老化的迹象,“县里拨款数亿,用以对这些海塘坝逐步进行加固和提升,将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海塘建设上来,让三门百姓可以更放心,更安全。”

黎周表示,三门全县将继续提升防御标准较低海塘的防御标准,开展除险加固、达标提标等工作。同时,结合水利风景区和水文化建设,真正打造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幸福线、景观线。

标签:海塘;三门县;塘坝;健跳镇;台风
编辑:凌鑫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蟹乡三门147公里海塘坝 筑起百姓生命幸福线
2019-09-10 07:42:00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 陈栋 通讯员 吴霞

旭日初升,金色晨光遍洒大地,矗立在浙江省三门县健跳镇六敖北塘上的连心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登堤远眺,塘外,千亩滩涂美如画卷;塘内,昔日沧海终变桑田。

连心塘,原名北塘,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只是泥垒的“赤膊塘坝”。泥塘坝毁于9711号强台风,三门人从未忘记那段惨痛的“灾难史”。台风过后,三门人痛定思痛,几十万军民战天斗地,最终携手筑下百余公里固若金汤的“海上长城”。

如今,海塘坝成为了三门人的生命线、幸福线、景观线。

几个大浪推平了泥塘坝

30年财政积累化为乌有

1997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十六,这一天,所有三门人都深刻记着。那天晚上9点30分,台风、暴雨、大潮三碰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这座蟹乡,风速每秒达51米,风力14级以上,过程降雨量376.4毫米,最大降雨量达559.4毫米,潮位高达7.5米,超过警戒线2米,比历史最高潮位高出1米多。

三门县健跳镇中街村村民林咸丰对那一夜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们这里经济薄弱。所谓的海塘坝,都是附近的村民自行修建的。”林咸丰记得,那时候,筑堤坝用的是泥土和石块,用泥土堆积成形,然后周边用石块压牢,“这种泥塘坝对抵御一些小的潮水和风浪还可以应付。可那一次,洪水量大大超出预期。我只记得洪水铺天盖地压过来,泥塘坝瞬间瓦解,海水顿时倒灌进三门,把周边的村子都推了个平……”

虽然时隔20多年,但提及当晚的遭遇,仍能在林咸丰的眼中读到恐惧。“这是三门建县以来经历的最大一次台风,受到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那天,全县147公里一线海塘坝,决口1022处,蛇蟠塘、下栏塘、虎门孔塘、红旗塘等15条40公里海塘坝几乎全线倒塌,二三线海塘坝更是溃不成堤。满眼望去,汪洋一片!”三门县防汛办主任孙志俊说道。

此外,三门县的水稻、橘园、养殖塘等几乎全部遭受毁灭性打击,仅这一场台风,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22.19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计,而在1996年,全年财政收入仅为7000万元,相当于30年的财政积累化为乌有。

大自然上的这一课让当地人意识到海塘的重要性。重建一条过硬的海塘坝,是保护三门人民最重要的防线。

为了安宁,砸锅卖铁

众志成城,修筑百里海塘坝

按当年的造价,修建1公里50年一遇标准的海塘需要400多万元,全县搞这么一条标准海塘至少需要6个亿。这对于当时的三门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宁愿干死,不愿等死”“宁愿平时出力,不愿灾时流泪”“以今日苦累,换千秋安康”……同年11月初,这样的标语、横幅在三门沿海地区随处可见。三门湾畔绵延100多公里的一线海塘坝上,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资金不够,怎么建海塘?“台风刚过的8月19日,三门县委、县政府就决定三年内,不建办公楼、不买小汽车,过紧日子修海塘。三年里,县6套班子领导每人每年捐资1000元,县管干部每人每年捐资800元,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每人每年捐一个月工资。”时任三门县六敖镇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林咸荣回忆说。10月28日,全省标准海塘建设现场会在三门召开,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建千里海塘,保千万生灵”的号召,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柴松岳在会上撂下一句狠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标准海塘建好!”

于是,省级机关3万多名干部职工又自愿捐款3000万元投入海塘建设,与三门人民共建“连心塘”。

修塘坝需要大量的土,但沿海地区的土资源并没有那么丰富。于是,以种植为生的沿海百姓毫不犹豫地砍光了自家的橘子树,为海塘建设献出了全部“家当”。那时,全县80多个机关单位,近2000名党员干部,自带粮食、被褥、工具参加海塘建设,每天早上6时许出工,天黑后收工;各个乡镇(街道)以及村里的党员干部也全部参与建设;许多群众甚至一边吃着每人每天0.5公斤的国家救灾粮,一边义务参加修塘堵缺。

终于,三门人先后出工数百万人次,夜以继日,历时三年,终于筑起了长达147公里的“生命线”“幸福线”。

当年吃的苦换来今日的甜

海塘坝铭刻“三门精神”

如今,连心塘外再也看不到汹涌的波涛,唯有风景如画的三门农博园吸引着人们竞相来旅游;昔日孤岛花鼓漫早已和大陆连成一片,正屿、涛头两村悄然变身为繁荣、美丽的城郊小村……沿岸村民将海水引入塘内,搞起了小海鲜养殖。在海塘的庇护下,“靠天吃饭”的风险大大降低。“小海鲜养殖业等产业的兴起,让家家户户的收入比海塘修成前翻了三四倍。”三门县健跳镇原盐灶村党支部委员丁可南感受很深。

据了解,标准海塘建成后,相继经受了0414号“云娜”、0509号“麦莎”及0515号“卡努” 等台风暴潮的考验,真正做到了“漫而不决,冲而不垮”,由此结束了沿海受台风大潮侵扰的痛苦历史,“三门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三门县水利局农水站站长黎周告诉记者,因为时间推移,不少标准海塘坝出现了沉降和老化的迹象,“县里拨款数亿,用以对这些海塘坝逐步进行加固和提升,将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海塘建设上来,让三门百姓可以更放心,更安全。”

黎周表示,三门全县将继续提升防御标准较低海塘的防御标准,开展除险加固、达标提标等工作。同时,结合水利风景区和水文化建设,真正打造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幸福线、景观线。

标签: 海塘;三门县;塘坝;健跳镇;台风
编辑: 凌鑫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