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小区一眨眼变成网红打卡点
大塘新村今年完成的老小区“微更新”到底带来啥变化
易大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大塘新村47幢楼下开的社区理发店,会迎来神奇的变身,本是又破又旧毫不起眼,经过改造后,那个洋气啊,一些文艺范的姑娘还来店门口拗造型拍照呢。
“顾客都说,现在你这里真好看。我自己上班都觉得心情好。”易大姐骄傲地说。
这间小小理发店的改变,源于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大塘新村的“微更新”项目(今年是第二个年头),由辖区内设计企业安道公司专业设计团队和安道公益工作营里来自全国各地设计专业的40多位学生、大塘社区的社工、辖区居民三方通力合作完成。
居民也是设计师
大塘新村是个老小区,在去年第一次微更新的基础上,今年更强调居民参与性,前期居民可以提要求,也可以亲手来画设计图,后期施工中,也设计了各种环节让居民动手参与。
一开始,居民们投票选出了5个需要改善、并且有条件改善的点位,分别在13幢、24幢、30幢、47幢等楼的附近。比如在30幢楼下,是平时老人们聊天的一个据点,老人们想要有个更好的聊天空间,对于凳子的要求是“离路近、离楼远”,这样不会影响楼上居民的休息。
居民们也可以当设计师。大家一边说着“我不懂设计的”,一边纷纷在设计图上表达意见、写写画画。
43幢楼下的小区凉亭,居民们就提出了不少意见,“要有绿化”、“要有个顶棚”、“开口方向最好变一下,不然出去时,一脚就迈到社区干道,容易撞到电瓶车”……最终设计小组拿出的方案,居民和专业设计师都觉得很赞。参与设计的同学说:“一切创意都来自居民。”
你来我来,大家一起动手
施工时,居民的参与程度也同样令人吃惊。
“我们要在小区里放一个圆木长凳,刚把木头运来的时候,居民当中有质疑的,觉得太花哨。”参与设计的一位同学说,“但是我们的凳子和树枝在组装时,居民们从插着手在一边议论,到一起来帮我们画树枝,从自己家里拉了电线出来试着亮灯,到坐在凳子上聊天、摆各种pose拍照,这里一时成了网红景点,在居民们的朋友圈里刷了屏。”
在30幢门口打造小区人情“客厅”时,居民中的老园林工作者站出来表示:这样的热天,300多株植物的移植最好放在晚上。于是居民从自己家接出电线,拿出手套,协助社工和同学们一起施工,从太阳下山干到晚上11点半。
负责改造的一位同学说,他们一直动员在边上看的老人一起手工画花盆。开始,大家很矜持,都说不会。但是画着画着,就开心起来:“我一块画好了,能不能再多画几块?”有家长原来是带着孩子来画的,孩子画高兴了把笔塞进爸妈手里,爸妈也画几笔,现场有如亲子活动。
保养重任,居民愿意承担更多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家有了新门面的理发店店主,不仅天天都提醒自己要给花浇水,对设计师留下的几块小猫形状的漂亮木牌,更是每天晚上关店就会收进门,开店再让它们一起出来“站岗”,“就怕它们太可爱了,被人拿回家了。”
前期的参与度很高,后期维护就显得简单了点。居民们不再觉得这是社区和物业要做的事,而愿意承担更多。
“我家住在三楼,浇花要提三次水,有点累的。”住在30幢的陈阿姨刚这么说,隔壁单元一楼的王伯伯就主动接话了,“我不会打理植物,你要浇水就来我家打水,花不了多少钱。”
还有三张凳子,专门给走累了的居民歇脚用的,大家自觉分配好了管理方案,比如雨后要擦、有人想搬走的时候及时制止等等。
居民乔大姐说:“他们为我们小区好,我们也要做个好主人。”
自家小区一眨眼变成网红打卡点
大塘新村今年完成的老小区“微更新”到底带来啥变化
易大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大塘新村47幢楼下开的社区理发店,会迎来神奇的变身,本是又破又旧毫不起眼,经过改造后,那个洋气啊,一些文艺范的姑娘还来店门口拗造型拍照呢。
“顾客都说,现在你这里真好看。我自己上班都觉得心情好。”易大姐骄傲地说。
这间小小理发店的改变,源于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大塘新村的“微更新”项目(今年是第二个年头),由辖区内设计企业安道公司专业设计团队和安道公益工作营里来自全国各地设计专业的40多位学生、大塘社区的社工、辖区居民三方通力合作完成。
居民也是设计师
大塘新村是个老小区,在去年第一次微更新的基础上,今年更强调居民参与性,前期居民可以提要求,也可以亲手来画设计图,后期施工中,也设计了各种环节让居民动手参与。
一开始,居民们投票选出了5个需要改善、并且有条件改善的点位,分别在13幢、24幢、30幢、47幢等楼的附近。比如在30幢楼下,是平时老人们聊天的一个据点,老人们想要有个更好的聊天空间,对于凳子的要求是“离路近、离楼远”,这样不会影响楼上居民的休息。
居民们也可以当设计师。大家一边说着“我不懂设计的”,一边纷纷在设计图上表达意见、写写画画。
43幢楼下的小区凉亭,居民们就提出了不少意见,“要有绿化”、“要有个顶棚”、“开口方向最好变一下,不然出去时,一脚就迈到社区干道,容易撞到电瓶车”……最终设计小组拿出的方案,居民和专业设计师都觉得很赞。参与设计的同学说:“一切创意都来自居民。”
你来我来,大家一起动手
施工时,居民的参与程度也同样令人吃惊。
“我们要在小区里放一个圆木长凳,刚把木头运来的时候,居民当中有质疑的,觉得太花哨。”参与设计的一位同学说,“但是我们的凳子和树枝在组装时,居民们从插着手在一边议论,到一起来帮我们画树枝,从自己家里拉了电线出来试着亮灯,到坐在凳子上聊天、摆各种pose拍照,这里一时成了网红景点,在居民们的朋友圈里刷了屏。”
在30幢门口打造小区人情“客厅”时,居民中的老园林工作者站出来表示:这样的热天,300多株植物的移植最好放在晚上。于是居民从自己家接出电线,拿出手套,协助社工和同学们一起施工,从太阳下山干到晚上11点半。
负责改造的一位同学说,他们一直动员在边上看的老人一起手工画花盆。开始,大家很矜持,都说不会。但是画着画着,就开心起来:“我一块画好了,能不能再多画几块?”有家长原来是带着孩子来画的,孩子画高兴了把笔塞进爸妈手里,爸妈也画几笔,现场有如亲子活动。
保养重任,居民愿意承担更多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家有了新门面的理发店店主,不仅天天都提醒自己要给花浇水,对设计师留下的几块小猫形状的漂亮木牌,更是每天晚上关店就会收进门,开店再让它们一起出来“站岗”,“就怕它们太可爱了,被人拿回家了。”
前期的参与度很高,后期维护就显得简单了点。居民们不再觉得这是社区和物业要做的事,而愿意承担更多。
“我家住在三楼,浇花要提三次水,有点累的。”住在30幢的陈阿姨刚这么说,隔壁单元一楼的王伯伯就主动接话了,“我不会打理植物,你要浇水就来我家打水,花不了多少钱。”
还有三张凳子,专门给走累了的居民歇脚用的,大家自觉分配好了管理方案,比如雨后要擦、有人想搬走的时候及时制止等等。
居民乔大姐说:“他们为我们小区好,我们也要做个好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