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二时辰都是雨雨雨…… 本周最高气温直逼高温线
2019-07-15 10:31:37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记者 孙蒨

  昨天一大早,不少杭州人就被蓝天和阳光惊喜到,天气好得就仿佛没下过暴雨似的。不过雨水并没有走远,梅雨带一直在我省南北摆动,玩起“萝卜蹲”游戏,昨天雨带南压,浙中南普遍有中到大雨,部分暴雨。

  随着雨带北抬,阵雨又要来报到,今天杭州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南部县市受雨带影响更大,局部地区还会出现大雨到暴雨。

  近期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唱主角

  上周五到周六,杭州的天气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杭州十二时辰,雨雨雨雨雨……

  自6月17日入梅以来,我市共出现了7次较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其中12日到13日的这次降雨,是入梅以来覆盖范围最广、累积雨量最大的强降雨天气。据杭州市气象台:至昨天(14日)8时,全市面雨量451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约73%,其中主城区369毫米、淳安557毫米、桐庐515毫米、建德459毫米、临安437毫米、余杭433毫米、富阳406毫米、萧山401毫米,最大淳安中洲镇木瓜村790毫米。

  好在,强度这么大的雨水近期不太可能卷土重来,今天开始一直到周六,杭州是分散性的阵雨或雷雨唱主角。今天杭州位于雨带北侧,南部县市受雨带影响更大,局部地区还会出现大雨到暴雨。

  市气象台也提醒大家不要看到阵雨就觉得是“小意思”,万事大吉。阵雨天气往往来得突然,容易形成局地的短时强降雨,攻我们个措手不及。再加上前期累积降雨较大,山塘水库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高,短时强降雨的到来可能会引发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和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入伏仿佛过了一个“假夏天”

  梅雨也有它的“贡献”,让浙江悄无声息地入伏,仿佛过了一个“假夏天”。有人说今年的入伏存在感很弱,这都是因为今年的“暴力梅”太过于强势,雨水把气温打压得根本不像是三伏天该有的样子。今年是7月12日入伏的,当天最高气温28.6℃,接着是22.4℃,昨天的气温也停留在了29.7℃,连续3天最高气温都没有破30℃。但从今天开始,杭州气温也会稳步上升,最高27-34℃,最低22-27℃。

  未来几天,全国最为闷热的地方当数华南,虽然高温范围不大,但不少地方最高气温也都有33-34℃,加上湿度大,体感可达40℃以上,不是高温,胜似高温。此外,华北、黄淮等地也会有更多的地方气温超过35℃,例如石家庄、郑州等会有高温出现。未来随着相对湿度的不断加大,闷热感也会越发明显。

  今年出梅将会偏晚

  最近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何时出梅。既担心不出梅,雨水不断,又担心一出梅,高温就来。杭州常年(1980-2010年)入梅时间为6月13日,出梅时间7月8日,梅汛期26天左右。杭州市气象台也说了,目前尚处在梅雨期,今年出梅偏晚,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南,萎靡不振。另一方面,北方冷涡系统稳定,也抑制了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此外,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气流不断在浙江交汇,也是雨水不断的原因。

  目前看来,7月中旬后期副热带高压才会加强西伸北抬,出梅之后天气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中国气象爱好者分析说,副高北抬意味着副热带高压让出热带太平洋地盘,台风可能发展。目前,西北太平洋已有台风胚胎发展,编号为98W。副高北抬前,它将受下沉气流影响发展缓慢;但副高北抬后,它的发展将加快,有可能成为5号台风。

  另外,它旁边的季风槽还有可能产出更多的台风胚胎,今年第一个台风活跃期可能要到来。至于台风可能带来的具体风雨影响现在还不好说,这个决定于台风强度,结构是否对称,环境气流对其引导的路径。

  今年加长版三伏是这么算出来的

  长三伏会不会比短三伏更热?

  不过今年的三伏天可是加长版的,足足40天,高温不愁没有发威的机会。可能有人问,为什么有些年三伏是30天,今年三伏是40天?长三伏会不会比短三伏更热?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科普了一下:

  1.三伏的算法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三伏。(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庚”是天干数字,天干共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三伏开始后,第一个十天为头伏,7月22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开始日。这时候问题来了,中伏多长,是根据末伏开始时间定的。因为要求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如果中伏开始时间较早,第一个十天结束,也就是第五个庚日出现在立秋前,那么中伏再来十天,这样就会出现40天的三伏。今年就是如此。

  2.历史统计长三伏更多

  由于夏至基本在6月21日-22日,庚日10天一循环,所以庚日出现在夏至后第1-10天概率大致是相当的,在27日或之前出现庚日的概率更大,因此40天的长三伏更多见。1990-2020年期间,长版三伏占据了将近75%的比例,去年今年明年都是长三伏。

  3.长短和炎热程度关系不大

  长三伏和短三伏,平均气温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决定三伏热不热的关键,还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如果副高偏强且持续控制一个地方,那么就会很热很热。去年三伏,副高异常偏北,去年7月下旬-8月上旬,东北遭遇了破纪录的罕见高温,长江中下游一度很凉爽。今年的副高,目前暂时偏南,不过17日以后可能北抬,副高具体后期如何,这个等17日前后的形势稳定了再说。

  

标签:出梅;庚日;雨水;梅雨;雨带;暴雨;副热带高压;大雨;台风;入伏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杭州十二时辰都是雨雨雨…… 本周最高气温直逼高温线
2019-07-15 10:31:37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记者 孙蒨

  昨天一大早,不少杭州人就被蓝天和阳光惊喜到,天气好得就仿佛没下过暴雨似的。不过雨水并没有走远,梅雨带一直在我省南北摆动,玩起“萝卜蹲”游戏,昨天雨带南压,浙中南普遍有中到大雨,部分暴雨。

  随着雨带北抬,阵雨又要来报到,今天杭州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南部县市受雨带影响更大,局部地区还会出现大雨到暴雨。

  近期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唱主角

  上周五到周六,杭州的天气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杭州十二时辰,雨雨雨雨雨……

  自6月17日入梅以来,我市共出现了7次较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其中12日到13日的这次降雨,是入梅以来覆盖范围最广、累积雨量最大的强降雨天气。据杭州市气象台:至昨天(14日)8时,全市面雨量451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多约73%,其中主城区369毫米、淳安557毫米、桐庐515毫米、建德459毫米、临安437毫米、余杭433毫米、富阳406毫米、萧山401毫米,最大淳安中洲镇木瓜村790毫米。

  好在,强度这么大的雨水近期不太可能卷土重来,今天开始一直到周六,杭州是分散性的阵雨或雷雨唱主角。今天杭州位于雨带北侧,南部县市受雨带影响更大,局部地区还会出现大雨到暴雨。

  市气象台也提醒大家不要看到阵雨就觉得是“小意思”,万事大吉。阵雨天气往往来得突然,容易形成局地的短时强降雨,攻我们个措手不及。再加上前期累积降雨较大,山塘水库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高,短时强降雨的到来可能会引发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和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入伏仿佛过了一个“假夏天”

  梅雨也有它的“贡献”,让浙江悄无声息地入伏,仿佛过了一个“假夏天”。有人说今年的入伏存在感很弱,这都是因为今年的“暴力梅”太过于强势,雨水把气温打压得根本不像是三伏天该有的样子。今年是7月12日入伏的,当天最高气温28.6℃,接着是22.4℃,昨天的气温也停留在了29.7℃,连续3天最高气温都没有破30℃。但从今天开始,杭州气温也会稳步上升,最高27-34℃,最低22-27℃。

  未来几天,全国最为闷热的地方当数华南,虽然高温范围不大,但不少地方最高气温也都有33-34℃,加上湿度大,体感可达40℃以上,不是高温,胜似高温。此外,华北、黄淮等地也会有更多的地方气温超过35℃,例如石家庄、郑州等会有高温出现。未来随着相对湿度的不断加大,闷热感也会越发明显。

  今年出梅将会偏晚

  最近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何时出梅。既担心不出梅,雨水不断,又担心一出梅,高温就来。杭州常年(1980-2010年)入梅时间为6月13日,出梅时间7月8日,梅汛期26天左右。杭州市气象台也说了,目前尚处在梅雨期,今年出梅偏晚,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南,萎靡不振。另一方面,北方冷涡系统稳定,也抑制了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此外,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气流不断在浙江交汇,也是雨水不断的原因。

  目前看来,7月中旬后期副热带高压才会加强西伸北抬,出梅之后天气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中国气象爱好者分析说,副高北抬意味着副热带高压让出热带太平洋地盘,台风可能发展。目前,西北太平洋已有台风胚胎发展,编号为98W。副高北抬前,它将受下沉气流影响发展缓慢;但副高北抬后,它的发展将加快,有可能成为5号台风。

  另外,它旁边的季风槽还有可能产出更多的台风胚胎,今年第一个台风活跃期可能要到来。至于台风可能带来的具体风雨影响现在还不好说,这个决定于台风强度,结构是否对称,环境气流对其引导的路径。

  今年加长版三伏是这么算出来的

  长三伏会不会比短三伏更热?

  不过今年的三伏天可是加长版的,足足40天,高温不愁没有发威的机会。可能有人问,为什么有些年三伏是30天,今年三伏是40天?长三伏会不会比短三伏更热?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科普了一下:

  1.三伏的算法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三伏。(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庚”是天干数字,天干共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三伏开始后,第一个十天为头伏,7月22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开始日。这时候问题来了,中伏多长,是根据末伏开始时间定的。因为要求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如果中伏开始时间较早,第一个十天结束,也就是第五个庚日出现在立秋前,那么中伏再来十天,这样就会出现40天的三伏。今年就是如此。

  2.历史统计长三伏更多

  由于夏至基本在6月21日-22日,庚日10天一循环,所以庚日出现在夏至后第1-10天概率大致是相当的,在27日或之前出现庚日的概率更大,因此40天的长三伏更多见。1990-2020年期间,长版三伏占据了将近75%的比例,去年今年明年都是长三伏。

  3.长短和炎热程度关系不大

  长三伏和短三伏,平均气温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决定三伏热不热的关键,还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如果副高偏强且持续控制一个地方,那么就会很热很热。去年三伏,副高异常偏北,去年7月下旬-8月上旬,东北遭遇了破纪录的罕见高温,长江中下游一度很凉爽。今年的副高,目前暂时偏南,不过17日以后可能北抬,副高具体后期如何,这个等17日前后的形势稳定了再说。

  

标签: 出梅;庚日;雨水;梅雨;雨带;暴雨;副热带高压;大雨;台风;入伏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