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岛湖高铁站出来,驾车向北大约十来分钟,就到了文昌镇王家源村,淳安42个千年古村中的一个。
近年来,这个古村不但把“山沟沟”变成了“金窝窝”,还因景秀村美、民风朴实的田园生活,吸引了不少游人慕名而来。
在去王家源村的路上,镇里陪同的负责人介绍说,王家源的美是发自于内、显溢于外的,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内外兼修”。
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金鱼游得很欢
村民王三杰见证了王家源村从“污水横流”到“洁净”再到“美净”的过程。他说,以前村里没有建排污渠,家家户户的生活脏水到处倒,苍蝇蚊子特别多。
2014年9月,王家源村污水治理项目启动,不到一年,全村340户,实现生活污水纳管334户,其余6户也进行了单户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达到了全覆盖。
“王三杰家门前那片绿地下面,就是当年建的一个污水处理池,后来为了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017年才移到现在这个位置。”村委主任汪金华左手指着王三杰的家,右手指着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说,“不仅仅是为了扩容,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也明显提高了,甚至还可以养金鱼呢。”
在污水处理终端一个出水的池子里,记者果然见到了3尾红色的金鱼。金鱼是负责运维的鲁卫军在污水终端建成之初就放下去的,如今两年多过去,2寸长的金鱼体长差不多增加了两倍。
“金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当时也是想用金鱼来试试处理后的水质到底怎么样,结果就一直养到现在。”鲁卫军笑着说。
除了污水终端有运维公司派出人员专门管理之外,村两委的干部每个月都会带着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巾帼志愿服务队等,挨家挨户上门查看户内化粪池、接户井等污水处理设施的清理维护情况,达到标准的农户则会拿到积分卡,而且村民可以凭积累的分数到“积分超市”兑换相应日用品。
“我们王家源现在就是一个大花园,家家户户门前都很干净,闻不到一点臭味。”王三杰对现在的村容村貌很满意。
没想到省了肥料钱,产量还提高了
王家源有3处袖珍的湿地,你千万别小看它们,这可是淳安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提升工程的代表之作,全称是人工湿地创新处理工艺。
“所谓人工湿地创新处理工艺,就是对污水处理终端进行湿地整改,新增和整改湿地采取无土湿地S形回流模式,迂回延长水流距离,促进水中悬浮物和有机成分沉淀,让湿地植物(被)充分吸收养分,而且在处理环节中加了一道紫外线灭菌,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指标,进一步净化水质。”鲁卫军介绍说,这种新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土栽人工湿地板结、堵塞、净化不彻底等问题,更好地净化了水质。
在整改提升中,王家源村的部分污水处理终端还安装了喷滴灌系统,对出水进行回用,灌溉终端周边布满绿化植物和大棚蔬菜。
“用上了这个水后,每年给我多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刚从城里买菜回来的蔬菜种植大户王江清说,这3万元是肥料钱上省出来的,“不但肥料钱省了许多,而且蔬菜的产量有所增加,口感也好起来了。”
王江清一开始也不相信,这个处理过的水不但能灌溉,还能省肥料,于是他专门去向专家请教,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看到处理后的水非常清澈,但其实它还是属于富营养的。”鲁卫军介绍说,当初在设计污水处理终端的时候,就把管道直接拉到大棚供种植户使用,这就叫“污水变‘肥水’,减排又肥田”。
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淳安模式
今年初,王家源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甚至引来了千里之外的西安考察团,西安媒体做了大篇幅的宣传报道。
“如今,王家源村不仅是淳安县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工作示范村,而且还名声在外了。”同行的淳安县治污办负责人介绍说,采用像王家源这样实现中水回用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现在在淳安不在少数,“生态处理+有机肥源+绿色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农业的化肥使用量,还给传统农业贴上了现代化的“绿色标签”,可谓一举多得。
2018年,淳安共安排4600万元用于农村治污设施改造提升,主要包括将沿湖沿溪沿主干道的20吨以上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提升为动力设施、对新建农居点或2014年前已建终端进行提升改造,以及农村治污运维示范村创建。
今年,淳安将继续发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以农村治污设施运维管理示范村和标准化运维站点创建工作为抓手,以水质达标排放、设施正常运行为最终目的,进一步强化运维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建设,推进全域运维,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淳安模式和千岛湖品牌”。
“我们的目标是,全县所有乡镇建成区和试点乡镇行政村到2020年要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标准。到时候会有越来越多像王家源这样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淳安县治污办负责人表示。
专家声音
浙江省住建厅治水专家 胡金法
淳安县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按照省市要求,综合施策、全民参与,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设施运维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铁腕治污,久久为功”,淳安县持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精益求精,再挖掘再强化,进一步提升巩固农村污水治理成果,努力打造出了全省农村治污运维的“淳安样板”。
从千岛湖高铁站出来,驾车向北大约十来分钟,就到了文昌镇王家源村,淳安42个千年古村中的一个。
近年来,这个古村不但把“山沟沟”变成了“金窝窝”,还因景秀村美、民风朴实的田园生活,吸引了不少游人慕名而来。
在去王家源村的路上,镇里陪同的负责人介绍说,王家源的美是发自于内、显溢于外的,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内外兼修”。
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金鱼游得很欢
村民王三杰见证了王家源村从“污水横流”到“洁净”再到“美净”的过程。他说,以前村里没有建排污渠,家家户户的生活脏水到处倒,苍蝇蚊子特别多。
2014年9月,王家源村污水治理项目启动,不到一年,全村340户,实现生活污水纳管334户,其余6户也进行了单户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达到了全覆盖。
“王三杰家门前那片绿地下面,就是当年建的一个污水处理池,后来为了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017年才移到现在这个位置。”村委主任汪金华左手指着王三杰的家,右手指着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说,“不仅仅是为了扩容,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也明显提高了,甚至还可以养金鱼呢。”
在污水处理终端一个出水的池子里,记者果然见到了3尾红色的金鱼。金鱼是负责运维的鲁卫军在污水终端建成之初就放下去的,如今两年多过去,2寸长的金鱼体长差不多增加了两倍。
“金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当时也是想用金鱼来试试处理后的水质到底怎么样,结果就一直养到现在。”鲁卫军笑着说。
除了污水终端有运维公司派出人员专门管理之外,村两委的干部每个月都会带着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巾帼志愿服务队等,挨家挨户上门查看户内化粪池、接户井等污水处理设施的清理维护情况,达到标准的农户则会拿到积分卡,而且村民可以凭积累的分数到“积分超市”兑换相应日用品。
“我们王家源现在就是一个大花园,家家户户门前都很干净,闻不到一点臭味。”王三杰对现在的村容村貌很满意。
没想到省了肥料钱,产量还提高了
王家源有3处袖珍的湿地,你千万别小看它们,这可是淳安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提升工程的代表之作,全称是人工湿地创新处理工艺。
“所谓人工湿地创新处理工艺,就是对污水处理终端进行湿地整改,新增和整改湿地采取无土湿地S形回流模式,迂回延长水流距离,促进水中悬浮物和有机成分沉淀,让湿地植物(被)充分吸收养分,而且在处理环节中加了一道紫外线灭菌,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指标,进一步净化水质。”鲁卫军介绍说,这种新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土栽人工湿地板结、堵塞、净化不彻底等问题,更好地净化了水质。
在整改提升中,王家源村的部分污水处理终端还安装了喷滴灌系统,对出水进行回用,灌溉终端周边布满绿化植物和大棚蔬菜。
“用上了这个水后,每年给我多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刚从城里买菜回来的蔬菜种植大户王江清说,这3万元是肥料钱上省出来的,“不但肥料钱省了许多,而且蔬菜的产量有所增加,口感也好起来了。”
王江清一开始也不相信,这个处理过的水不但能灌溉,还能省肥料,于是他专门去向专家请教,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看到处理后的水非常清澈,但其实它还是属于富营养的。”鲁卫军介绍说,当初在设计污水处理终端的时候,就把管道直接拉到大棚供种植户使用,这就叫“污水变‘肥水’,减排又肥田”。
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淳安模式
今年初,王家源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甚至引来了千里之外的西安考察团,西安媒体做了大篇幅的宣传报道。
“如今,王家源村不仅是淳安县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工作示范村,而且还名声在外了。”同行的淳安县治污办负责人介绍说,采用像王家源这样实现中水回用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现在在淳安不在少数,“生态处理+有机肥源+绿色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农业的化肥使用量,还给传统农业贴上了现代化的“绿色标签”,可谓一举多得。
2018年,淳安共安排4600万元用于农村治污设施改造提升,主要包括将沿湖沿溪沿主干道的20吨以上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提升为动力设施、对新建农居点或2014年前已建终端进行提升改造,以及农村治污运维示范村创建。
今年,淳安将继续发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以农村治污设施运维管理示范村和标准化运维站点创建工作为抓手,以水质达标排放、设施正常运行为最终目的,进一步强化运维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建设,推进全域运维,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淳安模式和千岛湖品牌”。
“我们的目标是,全县所有乡镇建成区和试点乡镇行政村到2020年要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标准。到时候会有越来越多像王家源这样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淳安县治污办负责人表示。
专家声音
浙江省住建厅治水专家 胡金法
淳安县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按照省市要求,综合施策、全民参与,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设施运维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铁腕治污,久久为功”,淳安县持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精益求精,再挖掘再强化,进一步提升巩固农村污水治理成果,努力打造出了全省农村治污运维的“淳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