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肖菁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彬)家长给孩子喂药,你信不信。目的是为孩子参加两个月后的高考再加把劲。问题在于,家长不知道,这药可能是毒品。市面上,或者说圈子里大家暗地里叫它“聪明药”。
最近,浙江省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正中心副主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教官胡钟鸣接到三四个家长关于“聪明药”的咨询;杭州有些医院也有家长带着已经服用过“聪明药”并且出现异常状况的孩子来就诊。
戒毒中心遇到的咨询:
服药后孩子脾气像火药桶
差点跟老爸动手
前几天,胡钟鸣急匆匆给钱江晚报记者来电,“这个情况你们有必要关注一下”——最近他接连接到四五个咨询电话,都是家长来问要不要给孩子服用“聪明药”。
他们大多是高三学生的家长,说家长圈暗地里在传这种“补脑提神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注意力,并且不知疲倦。
这种集中咨询,胡钟鸣推测是跟临近高考有关。“那天我上完课,发现有四个未接电话,来自同一个号码。”胡钟鸣说,等他回拨过去,聊着聊着,电话那头的女士直接大哭起来,因为去年高考前她给孩子服用过“聪明药”,而现在这个孩子出现了问题。
这家人住在杭州。她的孩子今年上大一。去年四月,孩子成绩排名下降明显,全家都很急,听说了“聪明药”,就打算买来试一试。
“其实买药前我也担心副作用,但当时身边一些家长也这样做,生怕孩子成绩落后了,我便买了。”从网上买到药后,这位母亲还去咨询过一位医生朋友。医生朋友说,包装盒上没把成分写明白,建议孩子不要吃。
但是苦读十余年,临近高考,身边那么多人在吃,“那个时候真的顾不上了。”
“最初按照一天一颗的剂量,吃了一个月,成绩也没有进步,于是我便增加了一倍剂量。孩子自己倒说上课不像以前那样累了。”
“高考后马上停止服用了?”胡钟鸣问。
“对,马上停止了。”
胡钟鸣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精神类药物要逐渐增加,也要逐渐减少,最后停止。因为此类药物都存在副作用,会出现断药症状。
而这位母亲的想法是,药肯定有副作用,一旦过了高考就让孩子立即停药。但,孩子的戒断反应还是来了,只是当时家人不确定这是不是药物引起的。
“断药后,孩子的睡眠变得很差,经常睡不着,直到现在,一年过去了,睡眠也不好。脾气更是变得像一个火药桶,动不动就发火,从此没少与他爸爸吵架,还有一次差点打起来。”妈妈非常后悔也很担忧,她急切地问胡钟鸣,有没有办法可以补救。
精神科医生的患者:
来看睡眠问题的孩子也在吃“聪明药”
已经药物成瘾
同样的担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学业压力门诊科的医生徐鸥也有。他非常担心这类所谓“聪明药”在学生家长圈里的流行。
在杭州某知名高中读高二的小凯(化名)是徐医生的病人。
“他是来看睡眠问题的。”徐鸥说,小凯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高大帅气,成绩优秀。初中读的是杭州的民办重点,考进高中后他觉得自己应该也是拔尖的,但高中里高手如林,就算小凯再怎么努力学习,他的成绩都还只是中上。
不服输的小凯不松懈,也不气馁。提高自我要求的时候,也关注着其他尖子生。英语和物理是强项,但是语文有点拖后腿,那他就恶补语文。一旦有同学请教他问题,他就会琢磨:是不是想超过我?久而久之,他的睡眠越来越差,注意力也越来越不集中,成绩也下滑到了中等。
“孩子吃聪明药是好朋友推荐的。朋友给了他一个链接,说这药吃后精神很好,学习也不那么难熬了。”
药论颗卖,也不贵,三五块钱一颗,但关键说明是英文。在网店小二的建议下,小凯选了三种药,每种药吃10天,每天一颗。
小凯尝试了一个月后,最终选择了3.7元一颗的那款药。连续吃了一段时间,小凯整个人的状态好了不少。上课注意力集中了,面对繁重的课内外作业也不会觉得那么烦躁,成绩也从年级100多名前进到了70多名。父母觉察到了儿子的变化,小凯如实相告。但父母并没有反对,小凯于是继续吃,而且剂量从每天一颗加到每天两颗。
但是睡眠问题始终解决不了,父母就带着小凯找到了徐鸥。
“小凯的睡眠问题是学习压力过重导致的,处理起来不难。问题在于他吃的这种药,孩子已经药物成瘾了。”徐鸥得知后非常震惊。
“聪明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
作用机制与冰毒相似
小凯吃的是一种名叫“FOCUS+”的美国保健品,在网上的成交量不小。“成分有瓜拉纳、可乐果、假马齿苋、银杏、红景天等各种提取物,这些都属于神经兴奋剂。长期服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没有经过科学药物试验的,何况还是这么多种合在一起吃。”徐鸥说,“这类神经兴奋类的保健品达到一定的剂量或者维持一定的时间,确实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最终会引起大脑器质性的改变,从而对智力、记忆、逻辑推理等脑功能带来毁灭性的损害。”
而咨询胡钟鸣的家长所提到的“聪明药”,比小凯吃的保健品,其成分还要复杂且具有杀伤力。
“所谓的‘聪明药’并不是真的提智商,只是帮助长时间集中精力从事某件事而不感到累,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成果。”胡钟鸣说,目前在家长、学生圈中暗地里流传的“聪明药”除了小凯吃的保健品类神经兴奋剂,还有“利他林”、“专注达”等,这类药的主要成分哌醋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以促进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这些物质直接与一个人的自控力、注意力有关。临床上主要用于精神科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综合征。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含有哌醋甲酯的药物,早已被国家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进行严格管理,其作用机制和苯丙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冰毒相似,它们的化学结构、成分都差不多,极易成瘾。只不过相比冰毒,利他林药效稍微弱一些,但是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会产生成瘾性。
向胡钟鸣哭诉的那位妈妈,她的孩子高考后立即断药,孩子出现精神状态不佳、除了对觅药行为有兴趣外,其他很多事提不起精神的情况,就是药物急性戒毒出现的“成瘾”问题。
胡钟鸣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据家长透露的情况,目前这类“聪明药”多是国外代购的“瑞版”或“巴版”的利他林。国内的相应药品是缓释片,上午服用后会在一天中缓慢释放药性,药物起效也比较缓和。国外的利他林不是缓释片,半衰期短,容易一天内反复多次用药,更易成瘾。因此,在没有精神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国外代购的一部分走私药还可能有新型毒品成分。”
“之前很多孩子游戏成瘾,现在又扩大到药物成瘾,相比之下后者更可怕。学习压力大,缓解学习压力,最终还是要靠良好的睡眠、正确的放松方式、合理的自我认知等多维度来解决。”徐鸥说。
浙江在线4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肖菁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彬)家长给孩子喂药,你信不信。目的是为孩子参加两个月后的高考再加把劲。问题在于,家长不知道,这药可能是毒品。市面上,或者说圈子里大家暗地里叫它“聪明药”。
最近,浙江省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正中心副主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教官胡钟鸣接到三四个家长关于“聪明药”的咨询;杭州有些医院也有家长带着已经服用过“聪明药”并且出现异常状况的孩子来就诊。
戒毒中心遇到的咨询:
服药后孩子脾气像火药桶
差点跟老爸动手
前几天,胡钟鸣急匆匆给钱江晚报记者来电,“这个情况你们有必要关注一下”——最近他接连接到四五个咨询电话,都是家长来问要不要给孩子服用“聪明药”。
他们大多是高三学生的家长,说家长圈暗地里在传这种“补脑提神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注意力,并且不知疲倦。
这种集中咨询,胡钟鸣推测是跟临近高考有关。“那天我上完课,发现有四个未接电话,来自同一个号码。”胡钟鸣说,等他回拨过去,聊着聊着,电话那头的女士直接大哭起来,因为去年高考前她给孩子服用过“聪明药”,而现在这个孩子出现了问题。
这家人住在杭州。她的孩子今年上大一。去年四月,孩子成绩排名下降明显,全家都很急,听说了“聪明药”,就打算买来试一试。
“其实买药前我也担心副作用,但当时身边一些家长也这样做,生怕孩子成绩落后了,我便买了。”从网上买到药后,这位母亲还去咨询过一位医生朋友。医生朋友说,包装盒上没把成分写明白,建议孩子不要吃。
但是苦读十余年,临近高考,身边那么多人在吃,“那个时候真的顾不上了。”
“最初按照一天一颗的剂量,吃了一个月,成绩也没有进步,于是我便增加了一倍剂量。孩子自己倒说上课不像以前那样累了。”
“高考后马上停止服用了?”胡钟鸣问。
“对,马上停止了。”
胡钟鸣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精神类药物要逐渐增加,也要逐渐减少,最后停止。因为此类药物都存在副作用,会出现断药症状。
而这位母亲的想法是,药肯定有副作用,一旦过了高考就让孩子立即停药。但,孩子的戒断反应还是来了,只是当时家人不确定这是不是药物引起的。
“断药后,孩子的睡眠变得很差,经常睡不着,直到现在,一年过去了,睡眠也不好。脾气更是变得像一个火药桶,动不动就发火,从此没少与他爸爸吵架,还有一次差点打起来。”妈妈非常后悔也很担忧,她急切地问胡钟鸣,有没有办法可以补救。
精神科医生的患者:
来看睡眠问题的孩子也在吃“聪明药”
已经药物成瘾
同样的担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学业压力门诊科的医生徐鸥也有。他非常担心这类所谓“聪明药”在学生家长圈里的流行。
在杭州某知名高中读高二的小凯(化名)是徐医生的病人。
“他是来看睡眠问题的。”徐鸥说,小凯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高大帅气,成绩优秀。初中读的是杭州的民办重点,考进高中后他觉得自己应该也是拔尖的,但高中里高手如林,就算小凯再怎么努力学习,他的成绩都还只是中上。
不服输的小凯不松懈,也不气馁。提高自我要求的时候,也关注着其他尖子生。英语和物理是强项,但是语文有点拖后腿,那他就恶补语文。一旦有同学请教他问题,他就会琢磨:是不是想超过我?久而久之,他的睡眠越来越差,注意力也越来越不集中,成绩也下滑到了中等。
“孩子吃聪明药是好朋友推荐的。朋友给了他一个链接,说这药吃后精神很好,学习也不那么难熬了。”
药论颗卖,也不贵,三五块钱一颗,但关键说明是英文。在网店小二的建议下,小凯选了三种药,每种药吃10天,每天一颗。
小凯尝试了一个月后,最终选择了3.7元一颗的那款药。连续吃了一段时间,小凯整个人的状态好了不少。上课注意力集中了,面对繁重的课内外作业也不会觉得那么烦躁,成绩也从年级100多名前进到了70多名。父母觉察到了儿子的变化,小凯如实相告。但父母并没有反对,小凯于是继续吃,而且剂量从每天一颗加到每天两颗。
但是睡眠问题始终解决不了,父母就带着小凯找到了徐鸥。
“小凯的睡眠问题是学习压力过重导致的,处理起来不难。问题在于他吃的这种药,孩子已经药物成瘾了。”徐鸥得知后非常震惊。
“聪明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
作用机制与冰毒相似
小凯吃的是一种名叫“FOCUS+”的美国保健品,在网上的成交量不小。“成分有瓜拉纳、可乐果、假马齿苋、银杏、红景天等各种提取物,这些都属于神经兴奋剂。长期服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没有经过科学药物试验的,何况还是这么多种合在一起吃。”徐鸥说,“这类神经兴奋类的保健品达到一定的剂量或者维持一定的时间,确实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最终会引起大脑器质性的改变,从而对智力、记忆、逻辑推理等脑功能带来毁灭性的损害。”
而咨询胡钟鸣的家长所提到的“聪明药”,比小凯吃的保健品,其成分还要复杂且具有杀伤力。
“所谓的‘聪明药’并不是真的提智商,只是帮助长时间集中精力从事某件事而不感到累,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成果。”胡钟鸣说,目前在家长、学生圈中暗地里流传的“聪明药”除了小凯吃的保健品类神经兴奋剂,还有“利他林”、“专注达”等,这类药的主要成分哌醋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以促进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这些物质直接与一个人的自控力、注意力有关。临床上主要用于精神科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综合征。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含有哌醋甲酯的药物,早已被国家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进行严格管理,其作用机制和苯丙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冰毒相似,它们的化学结构、成分都差不多,极易成瘾。只不过相比冰毒,利他林药效稍微弱一些,但是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会产生成瘾性。
向胡钟鸣哭诉的那位妈妈,她的孩子高考后立即断药,孩子出现精神状态不佳、除了对觅药行为有兴趣外,其他很多事提不起精神的情况,就是药物急性戒毒出现的“成瘾”问题。
胡钟鸣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据家长透露的情况,目前这类“聪明药”多是国外代购的“瑞版”或“巴版”的利他林。国内的相应药品是缓释片,上午服用后会在一天中缓慢释放药性,药物起效也比较缓和。国外的利他林不是缓释片,半衰期短,容易一天内反复多次用药,更易成瘾。因此,在没有精神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国外代购的一部分走私药还可能有新型毒品成分。”
“之前很多孩子游戏成瘾,现在又扩大到药物成瘾,相比之下后者更可怕。学习压力大,缓解学习压力,最终还是要靠良好的睡眠、正确的放松方式、合理的自我认知等多维度来解决。”徐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