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政协委员来助力
2018-05-30 08:23:32 来源: 杭州网 刘建华

  今年初,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我国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对于杭州来说,良渚申遗是一件大事,省市党代会都把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将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作为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建设世界名城的一项重要内容。

  良渚古城遗址价值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遗址的考古挖掘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1949年以前开始挖掘,到抗战期间被迫中断,再到现在考古认识不断深化完善,人们对良渚文化价值的认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一直关注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市政协委员、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沈金华感到欣喜的是,现在国际考古界对于良渚文化的价值有着高度共识,认为它是最早出现的国家雏形,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沈金华委员的观点得到不少文化人士的赞同。文汇报原浙江记者站站长、知名媒体人万润龙1987年曾在良渚遗址考古挖掘现场采访,多年来还一直关注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他对良渚遗址的价值有自己的认识。自从施昕更1936年发现了良渚文化遗址以来,良渚文化已经有了太多的发现。仅在杭州余杭区的良渚、安溪、瓶窑三镇的区域,就分布着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包括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被发现、发掘,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课题。考古专家学者从良渚古城址的发现推论出国家的起源。以“文明的曙光”命名良渚文化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堪称“中华第一城”。而国家文物局则将良渚遗址群定义为“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杭州人在处理人与水的关系上,从古至今,杭州与水的关系一直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新研所调研员姜青青认为,钱塘江有江堤,西湖有白堤和苏堤,良渚古城四周修有九扇水门,良渚文化正是这份关系的源头,它是中华文明史的曙光,也是杭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所在。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讲,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研究馆员卢英振的观点是,良渚古城遗址告诉世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建城史和水利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良渚申遗有助于深化杭州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这对于深化外国人对杭州乃至中国的文化历史认识均有重要意义。

  市政协委员、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文化产业局副局长郭青岭在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工作十几年,目前仍在良渚遗址管委会工作,熟稔于此。她介绍说,有国外专家来良渚,看过后说“中国的史前文明,是被世界低估的”;说这话的科林·伦福儒,80岁,世界上最权威的考古学家之一,几次到访良渚古城。早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由于良渚这些年一系列的重要发现,世界考古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商代以前的历史。”

  坚持保护第一 讲好良渚故事

  当前良渚申遗要把最主要的目标和定位放在“保护”二字上,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申遗的过程,也是一次对文化遗产价值内涵挖掘阐释的过程,这是政协委员和专业人士普遍认同的观点。

  市政协委员、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宏伟的态度明确,现在良渚考古已有了不少突破,但仍有无数未解之谜有待考古专家破解,考古成就的取得一定是基于遗址良好保护基础之上的,因此做好保护就是做好研究。

  不可否认的是,良渚文化在中国很多大众百姓中的普及度并不是很高,甚至有人连良渚的“渚”字都不知道是哪一个。沈金华委员建议,良渚管委会可学习成都三星堆、余姚河姆渡遗址等类似遗址的展示挖掘和保护的经验模式,处理好挖掘与复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余杭区政府在这方面更要下大力气,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上,让良渚文化成为余杭旅游文化教育的一大亮点。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迎检或将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向大众开放,到时该给老百姓看些什么?以怎样的形式给他们看?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辉相信很多市民对五千年前良渚人的衣食住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可以考虑基于现有的考古资料,将其中有意思的考古实物拿出来直观地呈现在游览者面前,比如在“食”区域,摆放之前出土的炭化水稻,还原良渚人劳作、吃饭的场景。

  和西湖、京杭大运河不同,良渚文化的宣传报道是很难的,因为良渚文化是史前文明,没有文字没有图像更没有文献,唯一靠的就是考古挖掘。在这种报道内容被动的前提下,姜青青建议,可以尝试其他的方法,比如出一本良渚人物志,以“三亲”史料的形式采访那些为良渚遗址考古做过贡献的人,或者邀请文学创作者,基于良渚文化内核开展文艺创作,以小说、电影等形式讲好良渚故事。

  民革市委会专门调研后建言,良渚文化,时间悠远、意义重大、内涵深厚、出土文物众多、精美纹样丰富,这些都特别需要认真梳理讲述内容,把研究成果进行多层次普及性地转化。良渚文化的表达可以在目前规划的良渚文化艺术走廊区域中做足文化项目文章,在以后建成开放的申遗遗产区内做足文化活动的文章,在遗址保护区内未拆迁村庄中做足环境整治和第三产业置换的文章,在遗址外围集镇上做足旅游服务和文化服务的文章。

  郭青岭委员结合良渚申遗正在开展的工作回应说,配合申遗,良渚古城遗址的基本形态现已基本呈现,下一步的工作现就是要做一些模拟性展示,比如我们将在反山遗址区块上再现墓坑出土文物的场景,还会设置一个室内展示区,利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解读遗址内涵。同时,我们将在考古确定的手工作坊区、玉器和木器作坊区还原当时良渚先民劳动场景,在上面做一些模型,呈现玉琮等历史文物的制作全流程。不破坏、少新建,是对历史的尊重,依旧会保留自然的状态,即外界常有的评价“杭州有个大草原”。条件合适时,也在讨论,考虑引入科技手段,比如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将丰富的考古成果以立体形式呈现:眼前看到的是一个宫殿遗址,戴上眼镜就是我们还原的面貌,包括一些文物陈设。

  良渚申遗是一件大事 将助推文化旅游发展和产业功能布局

  古今中外,城市发展大抵有三种路径:综合性、区域性和特色性。杭州走的就是特色性道路。当前,杭州的战略目标是要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别样精彩”就是要体现东方特色。沈金华委员对良渚文化的价值充满自信,他认为,良渚文化是东方特色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内涵。良渚文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文化渊源构成了国家文明的源头,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源远流长,良渚申遗,将对杭州推进国际化有很大的作用。

  同时,良渚申遗将对杭州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去年,杭州市旅游产业综合指标在全国排名第八,旅游产值928亿,沈金华列举了几个数据:外国人在广州旅游的停留天数平均3.7天,武汉平均4.2,而杭州只有3.25天。杭州拥有许多文化旅游资源,但近几年对于文化项目的投资并不多,他相信良渚申遗将成为杭州旅游产业的一大发力点。

  杭州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模范城市,互联网、金融、文创等产业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良渚申遗后,其优质的文化生态要素将成为吸引创业人才的一大新优势。事实上,以梦栖小镇为代表的良渚生态圈对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的吸引力已初现端倪,每年都会有来自全球的设计精英和大咖齐聚良渚宝地,为2025中国制造出谋献力。沈金华委员还据此倡议,借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东风”,进一步完善杭州产业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最终离不开对于该区域历史文化的精确提炼。良渚古城遗址所拥有的文化内涵为杭州布局多元多样的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卢英振认为,从区域布局来讲,良渚申遗大大丰富了杭州城北旅游生态资源。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品质生活,良渚新城将因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凸显区位优势,形成城市绿带后,将更有利于人才汇聚和高端经济业态布局。

  王宏伟委员调研后坦言,良渚申遗不但对良渚、余杭本身能带来无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对于杭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申遗也大有助力。正如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免费对外开放,对西湖这一遗产本身而言意味着知名度的提高,对于周边服务业转型发展等带来的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良渚当前的主要工作重点应围绕“研究更深、保护更严格、展示更多样、管理更完善”展开。

  郭青岭委员介绍,2018年,已经正式启动了良渚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年初良渚管委会以文创设计大赛为抓手,政府搭台,让企业唱戏,4个月下来,共收到了500多件优质作品,这些文创作品现在虽然还停留在设计阶段,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良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大IP,我们大可以将良渚元素提炼出来,将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创造出高端的旅游文创产品。

标签: 良渚;良渚遗址;遗址;良渚古城;良渚文化
编辑: 马轶伦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