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年夜饭桌上有更多“亲人”
2018-02-16 10:55:59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柯静 王洁 吴静 史洁摄影 张之冰 通讯员 吕辛怡

  行政副总厨陈何胜

  新疆学生剪窗花

  80后的福利院厨师长徐利炎

  千家万户团圆日,总有人是忙碌时。

  昨天是大年三十,还有很多不能回家的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爱心、责任和奉献,让市民守住年夜饭的珍贵记忆。而正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杭州,大美的杭州,像家一样的杭州。

  20年没回家过年的大厨:

  大家吃得开心我就开心

  文/记者 柯静 摄/记者 张之冰

  除夕夜,杭城华灯初上,家家户户围坐在餐桌边,享用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时,也是厨房忙得最热火朝天的时刻。很多厨师为给顾客做上一顿团圆美味,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只能于节后调休,与家人聚上一聚。

  在知味观湖滨总店,行政副总厨陈何胜也是这样。他20年没回家过年,他从不抱怨,“只要大家吃得开心,我就开心。”给别人做团圆饭,自己却没法回家团圆,陈何胜坦言自己和家人早已经习惯了这节奏。而在知味观,像他这样的外地员工占到了80%以上。

  大年三十,在三楼包厢区域,家住翠苑的邹小海告诉记者:“我们提早半年就来预订知味观的年夜饭了,就为了让外地亲戚尝一口地道杭州味儿。”这一天,陈何胜估算了一下,在知味观湖滨总店,仅龙井虾仁就卖了300份。

  夜渐深,除夕夜的晚上8点半,吃年夜饭的市民渐渐散去,在炉灶前忙碌了一天的厨师们才聚在一起,开始吃他们特别的年夜饭……知味观总经理张静告诉记者:“除夕这一天的下午3点半至4点,是服务人员的年夜饭时间,4点之后陆续有市民前来就餐了;而晚上8点半之后,则是厨师的年夜饭时间,每年都是如此。”

  暖心教师“陈爸爸”:

  牵挂着653个新疆娃

  文/记者 王洁 摄/记者 张之冰

  昨天是大年三十,很多学校的师生早早进入放假过新年的状态。而萧山三中新疆部主任陈浩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因为这里有他牵挂的653个新疆学生。

  萧山三中新疆部成立于2010年8月,每年学生只有暑假回一趟家,一般到了农历新年,学生都在三中校园里度过。作为部主任,陈浩每年都选择陪伴孩子们左右,已经8年没回家陪亲人过除夕。“孩子们远离父母,在这里我就是他们的亲人,要照顾好他们。”陈浩说,刚刚他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儿子很懂事,让他除夕夜在学校安心工作,爷爷奶奶和妈妈自己会陪好的。

  萧山三中校园里充满了过年的气氛,教学楼前摆放着几十张桌子,学生们聚在一起,写福字,剪窗花,一派喜庆景象。学生谢伊代写了好几个福字,选了一张她最满意的走到陈浩面前:“陈爸爸,这个福送给您。”陈浩看了夸奖道:“写得真好,我要贴到办公室门上。”说着大伙儿都乐了。

  “‘陈爸爸’是我们对陈老师的爱称。”谢伊代说,不仅是平常双休日,还有所有法定假日,“陈爸爸”都坚持和学生一起度过。陈浩还给学生准备了新衣服、压岁钱,并策划了一场文艺演出,师生们一起开开心心过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节日,所以我们也要让孩子们一起来感受年味,促进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陈浩说,过年期间他还组织所有新疆部老师,带学生们到自己家走亲戚,给他们家的温暖,同时也看看当地新农村的发展,体验当地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励学生学成毕业后,回新疆把家乡建设好。

  热心肠的社区党支部书记:

  阅览室年夜饭亲情更浓

  记者 吴静

  和往年一样,今年除夕夜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邻里社区服务阅览室里又是一派热闹景象。留守在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新杭州人围桌而坐,吃着丰富可口的年夜饭。

  “山东狮子头、广西啤酒鱼、安徽臭鳜鱼,还有这个,那个,都是大家从老家带来的。”在这个阅览室改成的餐厅里,一个系着围裙,面带微笑的女主人正为大家张罗着年夜饭。

  她是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敏华,这已是她第13年留在社区陪伴留守的新杭州人过年了。前两天,她早早发出了年夜饭邀约,很快就收到了反馈,一共11户家庭和15名外来务工人员一起吃年夜饭,他们有保安、宿管、楼道长、打工仔,还有新杭州人。

  据了解,下沙有大小企业5000多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制造型企业,流动人口相对较多,仅邻里社区就聚居了100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邻里社区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专门为进城务工者提供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新型社区,张敏华从2005年开始组织社区年夜饭,一办就是13年。每年这顿年夜饭,张敏华都格外用心,她要特意提前一天回趟余杭的家,和老人提前吃了团圆饭。“过年不能回家,身在异乡,我作为社区负责人,总要为他们营造出点热腾腾的年味来。这是一份责任。”张敏华说。

  福利院里的80后厨师长:

  让老人吃好是责任

  通讯员 吕辛怡 记者 史洁

  大年三十凌晨4点半,杭州市第三福利院东区食堂的厨房内,就有人开始忙碌了。院里有400多位老人留着吃年夜饭,厨房一大早就要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

  “大过年的,谁家不准备点好吃的啊,我们这里也一样,伙食肯定要比平时还丰富一点。”东区食堂厨师长徐利炎是1985年生人,老家安徽黄山,还是家中独子,他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回家陪爸妈过年了。

  2014年2月他进入市三福院当厨师,当时体重还有106斤,四年下来,瘦了9斤。“感觉责任很大,每天要管好几百位老人的吃饭问题。”徐大厨说,东区一共三个厨师,缺一个都不行,忙不过来。有段时间人手紧张,架起6个炉灶,他一个人炒6锅菜。福利院的配餐跟外面食堂差别挺大,老人吃菜要少油少盐,烧得酥烂,还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和痛风的老人配特殊餐。

  目前院内入住老人已经超过600人,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徐利炎说,大年三十,厨房为老人和家属准备了自助晚餐,12道荤素热菜,4道冷菜,还有3款点心,加上水果、饮品,准备起来也很费心思,可媲美大家家中年三十的家宴水准。

  提起远在黄山老家的父母,徐利炎眼圈泛红:“没办法,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这样,爸妈能理解。”因为忙碌,只有到了年三十晚上才有空给老家的父母、老人报个平安送上祝福。徐利炎觉得,作为福利院的厨师长,“把院里的老人们照顾好,是我们必须要担负的责任。”

标签: 年夜饭;厨师;福利院;老人;大年三十;团圆;新疆学生;阅览室
编辑: 吴越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