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余名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零跑腿”
对于在杭州金色海岸小区租房的邓先生来说,办理出租房居住登记变得特别容易,“从进物业,到办理手续,整个流程下来30秒钟就完成了!”
杭州上城区公安分局紫阳派出所联合紫阳街道,在甬江社区的金色海岸和康都紫轩两个小区物业设立居住登记服务台,安装了一台人像采集仪,并与派出所的居住登记系统连接,由物业服务台工作人员对小区内的流动人员进行居住登记。小区物业服务台将居住登记申报的数据上传到派出所相关系统,实现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一次都不用跑”。
这样的“互联网+”管理模式在杭州并不鲜见,在萧山区,房东和房客可以通过区公安分局的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开展申报、登记,真正实现了居住出租房屋登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等事项“一次都不跑”。
据介绍,杭州通过在“旅馆总台”开通流动人口互联网申报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以及租房合同规范签订等服务,实现流动人口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和“跑零次”,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分享“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
去年以来,已为2.5万余名流动人口提供居住证网上预约办理服务,为9000余名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零跑腿”。
形成全民共治善治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不仅营造了安全居住环境,也有效推动了平安建设。
在昨天的现场会上,有五个区县(市)介绍了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比如,下城区针对辖区楼宇经济发达的特点和单身公寓租房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通过落实公寓运营方管理责任,在全区42家单身公寓推行“委托式”管理模式。西湖区在已拆迁安置的蒋村花园社区,采取中介式管理,把社区1.3万余间出租房安全管理和基础信息采集要求与房屋中介租赁业务相融合。萧山区在全区居民出租房屋推行“互联网+”自治管理模式,建立镇、村(社区)、房东三级管理架构,研发互联网管理系统,搭建租房平台,实施出租房屋长效治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成立房东协会,将租房安全准入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引入社会保险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开出租房屋自治式管理。
杭州通过虚拟“旅馆式”管理的推进和建立房东协会、实施村规民约、引入社会保险机制等手段,进一步厘清、标定了出租房屋地方党政属地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房东房客主体责任,也使社区(村)、行业协会等社会基层组织有更大空间发挥自治作用,逐步形成全民共治善治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通过试点工作,目前,“旅馆式”出租房管理模式已经覆盖了杭州172个社区(村)的15.6万余间出租房,有效采集、管理流动人口26.6万人。172个试点区域中,有54个实现了“零发案”。试点范围的出租房屋整治率达到100%,治安、消防警情下降幅度达18%,出租房突出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