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正文

“老屋拯救行动”为何首选松阳
全国试点两年来,那些老家的房子焕发生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8-03-29 09:10:5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史春波 俞跃

qjwb20180329a0002v01b004.jpg

  “拯救老屋行动”让松阳不少老屋重获新生。

  浙江在线3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 俞跃)3月16日,德国柏林。

  建筑艺术家们把目光聚焦在了浙江丽水松阳这个中国小县城。这天,“乡村变迁——松阳故事”乡村建筑展向世界亮相。

  乡村,怎么样从衰败走向振兴,通过一幢幢修缮利用的乡村建筑,松阳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

  这两年来,“拯救老屋行动”在松阳开展,让松阳的传统村落开始恢复生机和活力。

  这个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旨在为私人产权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和利用,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松阳是全国第一个整县推进试点县。

  两年来,一群人为老屋和乡村的命运而努力,他们中有基层干部,也有平民百姓;有部级领导,也有乡野工匠;有垂暮老人,也有热血青年。

  他们会回答你,全国的首个试点为何在松阳?这个行动经历了哪些曲折?

  项目的缘起

  这是一次有点突然的来访。

  2016年初,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来到了松阳。这位部级领导给松阳带来的是一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拯救老屋。

  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在他看来,保护传统村落,首要的是保护老屋。“老屋,是乡愁的载体,房子都没了,还有什么家的感觉。”励小捷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他回忆说,那次到松阳正好是春节前夕,他走访了十几个古村落,考察了几十幢老屋,看到一幕幕过年的热闹气氛,他很有感触,“村落虽然破败,但百姓依然有着文化自觉。这跟我考察过的其他很多空心村落不同。”

  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最终的结果,基金会选定松阳县作为“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首期投入资金4000万元。

  它的目的很清晰——力求为私人产权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和利用,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拯救老屋行动”与传统村落保护、调动产权人积极性、促进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共生模式。

  那么,为什么选择松阳作为全国的试点?

  励小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当时基金会也在全国范围挑选论证,选择松阳有几个原因——松阳有基础和优势,它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境内有百余个传统村落;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社会氛围;当地群众有需求,有文化自觉。

  于是,两年多时间,励小捷一共八次到松阳,走访老屋,寻找工匠,开座谈会……不少村子的村民都认得他。

  “励部长真的很关心老屋,很关心老百姓。我们家他都来了3趟!”老屋户主包加理说。

  4000万的基金

  有了基金会的支持,那么,这笔钱怎么用?具体怎么创新实施?这是一个难题,完全没有参考的经验。

  2016年1月下旬,松阳成立了“拯救老屋行动”领导小组,时任县长的王峻担任组长,并委托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技术团队。

  “我们承担‘拯救老屋行动’的技术支撑任务,负责制定修缮导则、修缮方案要求、工程概算指南、验收办法等技术文件,以及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和乡土施工队伍的培训等。”省古建院常务副院长卢远征这样说。

  除了由产权人自行组织编制修缮方案和概算外,“拯救老屋行动”项目还有其他创新之处,就是对于招投标程序的突破,农户只要按古建院编制并经专家委员会审定的修缮导则和工程概算指南来编制方案和概算,经审核后,即可签订合同自行组织施工。

  规范虽然有了,但讨论的细节还有不少,比如老屋能不能新设卫生间。有的专家提出,不能装,应该原汁原味。

  但最后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做了突破,同意安装现代化卫生间,便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当然,施工过程中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也是必不可少。

  意外的观望

  紧接着,“拯救老屋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传统村落中近1600处建筑进行了调查摸底,筛选出249幢符合项目要求。

  根据方案,修缮的费用,基金会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农户自己出一部分。大致比例是:50%、20%-30%、20%-30%。一份份宣传告示发往一个个乡村,一大批基层干部到了农村一线,一家家地去做工作,做宣传。

  但是,让很多人意外的是,这样的好事,居然没有人自愿报名。在松阳的乡村,出现了这样几种声音。

  有人怀疑,真有人会出钱来给我们修房子吗?

  另一种声音是,这样的老屋修它干什么?修好了有什么用?

  还有,老屋的产权人太多,有的房子里住着十几口人,大家的思想难以统一,还有的担心,能不能修好?

  没有动静,更多的人在观望。

  “思想工作很难做,我们都是一户一户地去解释政策,去和他们沟通,为避免占用务农时间,我们会特地选晚上去村民家走访”。乡镇干部杨旭明这样说。

  一段时间,很多乡镇干部每天的工作就是走村入户,和农民,和那些老房子打交道,一开始是动员,后来又要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一方面,工作人员积极下乡去动员,另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变化发生在一名预备党员的村干部身上,他带头申报修缮自家老屋。

  修缮完成后,户主拿到了全部的资助款,老屋修缮的效果也出来了。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纷纷来报名。

  工匠的回归

  随着一幢幢老屋的开修,一大批松阳本土的民间工匠也陆续归来,成为“拯救老屋”的家乡力量。

  “哗哗哗”,刨子划过木头,飞溅起一朵朵木屑花……徐美根熟练地展示着他的手艺。

  在松阳王村,十几名工匠正在紧张作业。他们要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修复一座祠堂。

  62岁的徐美根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拿起斧头,他从小学木匠,带出了很多徒弟,但是,时代的变迁,砖房代替了木房,像他一样的乡间木工下岗了,他开始在各地打工。

  去年开始,徐美根又重操旧业,加入了一个施工队,他兴奋地拿起本已生疏的斧头,现在一年有七八万的收入。

  看好修复老屋的前景,也为了一份乡土情怀,在外多年的松阳工匠正在逐步回流。

  在外务工10多年的三都乡尹源村村民曾信亮,带着23岁的儿子回来组建了一支老屋修缮队,2016年5月份开始,已经接了6个老屋项目,他的队伍也由原来的8人发展到20人。

  拥有一支30多名工匠团队的村民吴炳松说,这几天又有些曾在上海、杭州等地打工的手艺人加入了他的队伍。

  传统村落集聚的松阳三都乡,传统工匠队伍也渐成规模。一个叫曾荣华的工匠组成了一支15名工匠的本地队伍。三都工匠修缮三都老屋,既修了老屋,又锻炼了队伍,还形成了一个产业。

  目前,松阳已有三十多支施工队,从业人员六百余人。


标签: 缘起;松阳;拯救;村落;工匠;修缮;行动;老屋行动
编辑: 贾晓雯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