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5月9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郑胜颖)5月5日上午10点30分,方培林走进衢州柯城区万田乡勇勤家庭农场,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观察橘树的病虫发生情况。近段时间,勇勤农场的“红美人“染上了“红蜘蛛”,该不该打药让农场主方勇勤有些拿不准,于是他特地找来方培林,为他的宝贝橘树“把把脉”。“这人喜欢吃,虫子也喜欢吃”,方勇勤笑着告诉记者,去年自家农场种植的红美人每斤最高卖到35元。
“这点红蜘蛛用捕食螨就可以解决,尽量不要打药。”看着农场里100多亩长势良好的优新品种橘树,方培林打从心底里高兴,他拍着方勇勤的肩膀说:“今年收成相当可观啊!”
作为一名与柑橘打了35年交道的农业专家,方培林亲眼见证了衢州柑橘产业由盛及衰到如今积极转型迎来的新机遇。
方培林(左二)仔细观察橘树上的病虫害情况
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忧”
“致富果”失去了昔日的光泽
衢州有着上千年的柑橘栽培历史。在物资短缺的20世纪80年代,衢州椪柑曾让橘农赚得盆满钵满。据方培林回忆,当时的鸡蛋1毛钱一只,椪柑每斤(约5只)可以卖到2元钱,单只椪柑的价格是鸡蛋的4倍。过去衢州农村流传着一句话,家里来了客人,主人 “宁愿给你吃鸡子(鸡蛋的方言),不舍得给你吃橘子”。衢州农民们靠着小小的柑橘致富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的椪柑,拉到哪里都好卖”,靠贩销柑橘起家的叶先明回想30年前柑橘销售盛况,依旧感慨万分。
2008年,衢州柑橘产量到达巅峰,全市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97万吨。但也正是从2008年开始,衢州柑橘的收购价开始一路跳水,随后的十多年,柑橘反复出现滞销,一斤卖几毛钱的情况越来越多。
效益不断走低,让橘农心灰意冷。年轻的橘农外出打工另谋出路,家里的橘树则留给老人看管,还有的索性就放弃种植。昔日“致富果”的光泽不再,滞销、低价成了衢州柑橘的代名词。
近年来,随着其他地区晚熟柑橘的迅猛发展及中低档水果市场的萎缩,口味好、甜度高、新鲜的精品柑橘比比皆是,衢州柑橘的储藏优势逐渐消弱。仅凭着“耐储存”已无法让衢州柑橘在激烈的水果市场竞争中立足。在方培林看来,衢州柑橘从“人无我有”,走进了一个“人有我忧”的境地。
转型迫在眉睫。
有的香甜 有的苦涩
一颗柑橘衢州农民尝出不同滋味
去年勇勤家庭农场生产的 “红美人”每斤最高卖出了35元的价格, 4、5万斤的产量仍供不应求。柯城区九华乡鑫铺家庭农场种植的鸡尾葡萄柚每斤则卖出了20多元的价格,今年他们都打算继续扩大生产。但在10几公里外的柯城区坎底村,种植散户余水洪家的3万斤柑橘却只卖了2万多块钱,折算下来每斤不到1元钱。“与2017年柑橘严重滞销,农户集体倾倒掩埋的场面相比,去年的价格算是不错了。”余水洪说。
方培林走进设施大棚检查橘树生长情况
余水洪作为坎底村柑橘管理的能手、昔日的种植大户,主要收入依靠种植柑橘。近年来面对低迷的市场行情,他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说起对这片橘树的规划余水洪略显无奈:“现在还能有什么规划,反正橘子也要兼带做,只要不是2017年的差行情,一年万把块钱也是一份收入。”同样是橘农,境遇却截然不同。
老龄化的橘农、粗放式的管理、单一的生产品种使得衢州柑橘的品质参差不齐,也让市场风险悄然集聚。“散户们落后的生产观念注定要被市场所淘汰”,在方培林看来,柑橘产业转型发展关键是要以品质取胜,“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才是衢州柑橘应对市场冲击的有效出路。
培养“橘工匠” 做好“橘文章”
衢州柑橘迎来新机遇
2018年10月8日,衢州市出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衢州柑橘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根据“改造一批、改良一批、转型一批”的柑橘产业转型升级思路,计划3年内在衢州全市淘汰“三低”橘园5万亩,发展优新品种柑橘1万亩,创建市级以上柑橘精品园40个、县级柑橘标准园60个,年加工柑橘鲜果能力达到5万吨,培育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示范性柑橘全产业链2条,初步形成“绿色生态、结构合理、品质优良、品牌响亮、橘园美丽、三产融合”的新格局。
农法自然(柯城)柑橘生态园智慧监管系统
作为柯城区重点农业招商项目之一,2017年农法自然(柯城)柑橘生态园项目落地石梁镇石梁溪畔。该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惠及石梁镇3个村共1090户农户,总面积1011亩,原本抛荒的土地通过流转实现了有效整合。农法自然(柯城)柑橘生态园副总经理陈林告诉记者,他们目标不仅仅是要建好1000余亩的生态高效柑橘示范基地,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周边5万亩以上传统橘园转型提升,从而带动整个柯城柑橘产业发展。
种橘先育人,柑橘产业转型人才也是关键。不久前,首期柯城区柑橘工匠学校正式开课,50余名学员认真聆听柑橘专家授课。专家们以柑橘种植技术、市场营销、产业经营等为培训内容,向柑橘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技术骨干以及有志于柑橘事业发展的青年农民传授柑橘知识。“我们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培养5-10个能进企业担任技术指导的专家型农民,在日后农企协作中发挥力量。希望在骨干力量的带领下,培育10-20个年收入百万元的专业家庭农场。”方培林说。
在石梁镇的衢州柑橘小镇,农民们正在抓紧栽种橘苗
为了整合柑橘创新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柑橘产业,柯城区启动了柑橘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综合体建设。目前,占地面积1万亩的柯城区石梁镇柑橘小镇项目已开工,建成后的柑橘小镇将是一个集“柑橘种质资源圃”、“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柑橘新品种展示平台”、“柑橘标准化种植示范园”、“休闲观光一条街”、“柑橘商品化处理中心”、“柑橘创意文化中心”、“柑橘大数据产业园”于一体的柑橘综合体。
一批批重大柑橘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一个个柑橘精品园、家庭农场走上了现代农业融合发展路,让衢州柑橘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明代著名方志史学家何乔远,曾在《闽书》中写道:近时天下之柑,以浙之衢州、闽之漳州为最”,四百多年后的现在,这枚小小的柑橘完成蜕变,引领橘农成功突围,再度擦亮“中国柑橘之乡”的金字招牌。
浙江在线衢州5月9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郑胜颖)5月5日上午10点30分,方培林走进衢州柯城区万田乡勇勤家庭农场,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观察橘树的病虫发生情况。近段时间,勇勤农场的“红美人“染上了“红蜘蛛”,该不该打药让农场主方勇勤有些拿不准,于是他特地找来方培林,为他的宝贝橘树“把把脉”。“这人喜欢吃,虫子也喜欢吃”,方勇勤笑着告诉记者,去年自家农场种植的红美人每斤最高卖到35元。
“这点红蜘蛛用捕食螨就可以解决,尽量不要打药。”看着农场里100多亩长势良好的优新品种橘树,方培林打从心底里高兴,他拍着方勇勤的肩膀说:“今年收成相当可观啊!”
作为一名与柑橘打了35年交道的农业专家,方培林亲眼见证了衢州柑橘产业由盛及衰到如今积极转型迎来的新机遇。
方培林(左二)仔细观察橘树上的病虫害情况
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忧”
“致富果”失去了昔日的光泽
衢州有着上千年的柑橘栽培历史。在物资短缺的20世纪80年代,衢州椪柑曾让橘农赚得盆满钵满。据方培林回忆,当时的鸡蛋1毛钱一只,椪柑每斤(约5只)可以卖到2元钱,单只椪柑的价格是鸡蛋的4倍。过去衢州农村流传着一句话,家里来了客人,主人 “宁愿给你吃鸡子(鸡蛋的方言),不舍得给你吃橘子”。衢州农民们靠着小小的柑橘致富过上了好日子。“我们的椪柑,拉到哪里都好卖”,靠贩销柑橘起家的叶先明回想30年前柑橘销售盛况,依旧感慨万分。
2008年,衢州柑橘产量到达巅峰,全市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97万吨。但也正是从2008年开始,衢州柑橘的收购价开始一路跳水,随后的十多年,柑橘反复出现滞销,一斤卖几毛钱的情况越来越多。
效益不断走低,让橘农心灰意冷。年轻的橘农外出打工另谋出路,家里的橘树则留给老人看管,还有的索性就放弃种植。昔日“致富果”的光泽不再,滞销、低价成了衢州柑橘的代名词。
近年来,随着其他地区晚熟柑橘的迅猛发展及中低档水果市场的萎缩,口味好、甜度高、新鲜的精品柑橘比比皆是,衢州柑橘的储藏优势逐渐消弱。仅凭着“耐储存”已无法让衢州柑橘在激烈的水果市场竞争中立足。在方培林看来,衢州柑橘从“人无我有”,走进了一个“人有我忧”的境地。
转型迫在眉睫。
有的香甜 有的苦涩
一颗柑橘衢州农民尝出不同滋味
去年勇勤家庭农场生产的 “红美人”每斤最高卖出了35元的价格, 4、5万斤的产量仍供不应求。柯城区九华乡鑫铺家庭农场种植的鸡尾葡萄柚每斤则卖出了20多元的价格,今年他们都打算继续扩大生产。但在10几公里外的柯城区坎底村,种植散户余水洪家的3万斤柑橘却只卖了2万多块钱,折算下来每斤不到1元钱。“与2017年柑橘严重滞销,农户集体倾倒掩埋的场面相比,去年的价格算是不错了。”余水洪说。
方培林走进设施大棚检查橘树生长情况
余水洪作为坎底村柑橘管理的能手、昔日的种植大户,主要收入依靠种植柑橘。近年来面对低迷的市场行情,他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说起对这片橘树的规划余水洪略显无奈:“现在还能有什么规划,反正橘子也要兼带做,只要不是2017年的差行情,一年万把块钱也是一份收入。”同样是橘农,境遇却截然不同。
老龄化的橘农、粗放式的管理、单一的生产品种使得衢州柑橘的品质参差不齐,也让市场风险悄然集聚。“散户们落后的生产观念注定要被市场所淘汰”,在方培林看来,柑橘产业转型发展关键是要以品质取胜,“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才是衢州柑橘应对市场冲击的有效出路。
培养“橘工匠” 做好“橘文章”
衢州柑橘迎来新机遇
2018年10月8日,衢州市出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衢州柑橘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根据“改造一批、改良一批、转型一批”的柑橘产业转型升级思路,计划3年内在衢州全市淘汰“三低”橘园5万亩,发展优新品种柑橘1万亩,创建市级以上柑橘精品园40个、县级柑橘标准园60个,年加工柑橘鲜果能力达到5万吨,培育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示范性柑橘全产业链2条,初步形成“绿色生态、结构合理、品质优良、品牌响亮、橘园美丽、三产融合”的新格局。
农法自然(柯城)柑橘生态园智慧监管系统
作为柯城区重点农业招商项目之一,2017年农法自然(柯城)柑橘生态园项目落地石梁镇石梁溪畔。该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惠及石梁镇3个村共1090户农户,总面积1011亩,原本抛荒的土地通过流转实现了有效整合。农法自然(柯城)柑橘生态园副总经理陈林告诉记者,他们目标不仅仅是要建好1000余亩的生态高效柑橘示范基地,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周边5万亩以上传统橘园转型提升,从而带动整个柯城柑橘产业发展。
种橘先育人,柑橘产业转型人才也是关键。不久前,首期柯城区柑橘工匠学校正式开课,50余名学员认真聆听柑橘专家授课。专家们以柑橘种植技术、市场营销、产业经营等为培训内容,向柑橘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技术骨干以及有志于柑橘事业发展的青年农民传授柑橘知识。“我们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培养5-10个能进企业担任技术指导的专家型农民,在日后农企协作中发挥力量。希望在骨干力量的带领下,培育10-20个年收入百万元的专业家庭农场。”方培林说。
在石梁镇的衢州柑橘小镇,农民们正在抓紧栽种橘苗
为了整合柑橘创新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柑橘产业,柯城区启动了柑橘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综合体建设。目前,占地面积1万亩的柯城区石梁镇柑橘小镇项目已开工,建成后的柑橘小镇将是一个集“柑橘种质资源圃”、“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柑橘新品种展示平台”、“柑橘标准化种植示范园”、“休闲观光一条街”、“柑橘商品化处理中心”、“柑橘创意文化中心”、“柑橘大数据产业园”于一体的柑橘综合体。
一批批重大柑橘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一个个柑橘精品园、家庭农场走上了现代农业融合发展路,让衢州柑橘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明代著名方志史学家何乔远,曾在《闽书》中写道:近时天下之柑,以浙之衢州、闽之漳州为最”,四百多年后的现在,这枚小小的柑橘完成蜕变,引领橘农成功突围,再度擦亮“中国柑橘之乡”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