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6日讯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凌鑫)走进余村,看着银杏叶在秋天的微风中缓缓落下,山水间,村民们坐在亭子里聊天喝茶,实则其乐融融的“世外桃源”景象。让人不自觉的将脚步放慢,享受着村庄的的秋日下午时光。近日,走基层——见证新时代“枫桥经验”集中采访团走进余村,看余村如何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三治融合”。
很难想象,在2005年以前,余村遍布矿山、水泥厂,灰尘阵阵,村里矛盾不断,丝毫不是现在的美好模样。2005年余村痛下决心关停矿山水泥厂,然而阻力重重。“当时我们举手表决,经过民主讨论,最后决定转型。”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说。余村的发展历经两次重大转折,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由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余村正不断蝶变。
十几年来,余村的改变离不开村班子狠抓基层社会治理。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介绍,余村的村班子历来都是通过“二推一选”、“自荐直选”的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使得余村的村干部在村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号召力强。大到全村规划建设,小到每吨自来水收费、垃圾桶管理,余村民主决策蔚然成风。“余村蓬勃发展,治理有序有效,关键在于大家的事情大家参与,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余村现任村支书潘文革说。
并且,余村已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村民自治、民主参与的制度。社会联动力量更加促成了余村的“大事不出村”。在余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两山法庭、家园卫士、警务站、心理辅导室、旅游集散服务等功能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村民们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意识越来越强,村里实行烟花爆竹禁售禁放就是最生动的案例。余村怎么做的呢?俞小平说,还是靠各方力量。发倡议书、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给“双禁”模范带头户进行表彰、组建腰鼓队和锣鼓队增加年味,这每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各方身影的支持。“余村是全县最先实行村干部聘请法律顾问的村子”,俞小平说。
“为什么余村会在全县率先做到这一点呢?”俞小平回答了记者的这个问题,余村在征地工作进行中,遇到房屋合同问题较多,而村干部在这方面知识较为欠缺,因此聘请法律顾问共同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纠纷处理。“我们希望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法治,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处理左邻右舍关系和公私事务往来中都能够学会用法。”俞小平说。
据了解,2016年,余村建立了全省首个村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及时收集处理信息,把矛盾尽可能解决在萌芽状态,并且建立了消防安全教育馆、法治文化广场、法律图书角、文化礼堂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开展法治讲座、现场咨询等活动。余村的矛盾纠纷数量越来越少,邻里和睦、互帮互谅、真诚待人已经成为一种余村文化。
“看那边七八十年代建的老房子,再看看这边村民家的新房子,你们觉得有什么变化?”
俞小平向记者提问。“老房子窗户都是建成封闭式的,新房子都是阳台开放式。”余村的变化显而易见。作为“两山理论”诞生地,余村正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做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秋日余村,一派诗意风光景致。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头,见证着“枫桥经验”在余村薪火相传迈向新时代的光辉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