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贾晓雯)浙江于近日出台了《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4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果你扔的垃圾不分类或是没扔对地方,很有可能“吃”到一张200元的罚单,而且还会被记入信用档案,影响到以后的生活。
2000年,杭州成为全国第一批8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之一。一个城市的试点,已成为全省的实践。从2013年前作出生态省建设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决策部署,到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浙江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由点到面,从城市走向乡村,实现普遍推广。
垃圾分类,正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缩影。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让我们一起看看,浙江各地是怎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他们的成效和亮点都在哪里?
杭州:互联网走进小区 杭州的垃圾分类也可以这么智能化
扫一扫二维码,选择分类投放
每户社区居民每月可领取两卷垃圾袋
动动手指,扫一扫二维码,这是大多数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模式。如今,这种智能型的“效率+服务”模式,也渗入进了杭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投放的新型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主要由三大硬件设备组成——垃圾袋自助发放机、太阳能智能垃圾分类专用可回收箱、智能垃圾分类平台,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二维码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
上个月,杭州共有122个生活小区被授予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评定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在杭州还是第一次。通过一年的日常检查,确实做得比较好的小区定为示范小区。但是名单是浮动的,在接下来每个月的检查中,现在这122个小区如果2次检查不合格就要被摘牌。”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分类指导科科长曹勐琦告诉记者。(来源:浙江在线)
宁波“居民自治”助推社区垃圾分类
“我们每天定人定岗定时开展志愿服务,每个垃圾房门口除志愿者外,还有社区干部一起现场指导居民投放垃圾;同时发动居民骨干作为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以此充分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形成一种让你不好意思不分类的氛围。目前社区已有300多户绿色文明家庭。”宁波鄞州区丹顶鹤社区党委书记黄菊芬说,现在每户家庭都和社区签订了《垃圾分类承诺书》。
除了“居民自治”模式外,宁波还积极创新参与载体和方式,从2016年9月起,开始尝试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服务。海曙区安丰社区引入企业成立“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帮助居民逐步养成分类习惯。(来源:浙江在线)
嘉兴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评比每月公布 还分“红黑榜”
“每月,市分类办不定期组织力量,对这些小区进行‘红黑榜’评比。评比结果,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名,前三名以市级月度‘红榜’形式通报,后三名以市级月度‘黑榜’形式通报。”嘉兴市分类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黄建青提醒,“红榜”小区不纳入下一月度评比,直接进入半年度评比,而“黑榜”小区则继续“奋战”下一月度评比。评比结果将在媒体上予以公布。
“希望通过这样的评比考核工作,激发各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在潜力,形成比学赶超好氛围,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嘉兴市分类办常务副主任吴秀泉说。(来源:浙江在线)
丽水二次筛选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1月17日,丽水仙渡乡葛畈村的垃圾分类兑换超市门前又是一片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村民们收集垃圾兑换生活用品的热情高涨。
目前,仙渡乡已有垃圾分类兑换超市2个,服务面覆盖全乡,仅葛畈村的兑换超市开业以来,就已收集烟头320斤,易拉罐532斤,塑料等其他废旧物600余斤。
仙渡乡破解乡村垃圾分类难题有哪些妙招?
据了解,仙渡乡用2多年时间探索发展为现有的“2+2乘2”模式,以滴水岩、葛畈两个村的垃圾分类兑换超市为收集前端,两个垃圾中转站为中间枢纽,辅以二次分类,工作人员定期筛选分类垃圾桶,将可利用的部分集中无害化处理后,分发给农户成为农田育肥的养料新来源,最大限度释放资源再利用红利。正是通过这套简单而高效的垃圾处理流程,仙渡乡正朝着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不断趋近。(来源:新蓝网)
扫垃圾袋二维码 可追溯到主人 台州开启垃圾智能分类革命
积分卡对准扫描区“扫一扫”,就能领到垃圾袋;垃圾袋上有二维码,可以找到垃圾的主人;“哔”一声后,垃圾桶自动开盖,马上显示可回收垃圾重量,并同步积分。记者来到台州市首个高标准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黄岩西城街道玫瑰湾小区,见识了这种“高大上”的垃圾桶。
在小区的东大门口,摆放着四个分别写有“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的蓝色垃圾箱和一个红色垃圾箱。“这些是供居民投放可回收垃圾的,上面都有提示,大家对应投放就可以了。”玫瑰湾小区物业经理程晓宇介绍,“红色垃圾箱是投放有害垃圾的,包括电子垃圾、过期药品、杀虫剂、化妆品、废旧灯管等。”(来源:台州晚报)
“联点联建”模式建设 普陀推进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去年以来,普陀区根据海岛渔农村生活垃圾属性及村落区域范围,以建制村为单位,通过资源共享,采用“联点联建”模式建设,共新建9个渔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总投资4000万元,每日可处理生活垃圾40余吨,展茅街道、桃花镇、白沙岛管委会已实现全域覆盖。普陀区渔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推行“2+N”源头分类。按可生物堆肥利用(餐厨垃圾)与不可堆肥利用(其他垃圾),将垃圾分为可腐烂与不可腐烂两大类。可腐烂垃圾由清运工人统一进行收运及资源化利用,不可腐烂的分为“好卖”和“不好卖”两类。“好卖”的定点有偿回收,“不好卖”的压缩打包外运处理。
今年普陀区将进一步加快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设施和分类转运、处理设备的建设配套。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渔农民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鼓励渔农村便利店等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努力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市场化运营模式,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