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图说浙城

兰溪:种好“一树梅” 致富“一方人”

2023-06-06 10:24:34 来源:浙江在线-兰溪新闻网 作者:记者 蒋宇欣 编辑:毕真

  浙江在线-兰溪新闻网6月6日讯(记者 蒋宇欣)记者昨天从兰溪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首批省级共富家庭农场典型名单日前发布,兰溪市汤友贵家庭农场上榜。该名单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期待通过50个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探路。

  成为浙江省典型,汤友贵家庭农场究竟有何秘诀?

  兰溪是“中国杨梅之乡”,是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其中,马涧镇有杨梅栽种面积4.3万亩,占兰溪杨梅总栽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3万多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近年来,该镇把杨梅作为推动共同富裕主抓手,紧紧围绕杨梅产业提升这一核心,全力扶持设施大棚搭建、重点培育种植大户、打造文旅大平台,通过持续抓龙头、提品质、创品牌实现“三产”融合,走出一条有辨识度的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汤友贵家庭农场正是这“共富链条”上的重要一节。该农场经过多方摸索发展与创新,其数字化智能化种植模式成为杨梅种植产业典范,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精品果园、浙江省第一批数字化农场、浙江省示范性家庭农场、金华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示范基地,为山地丘陵杨梅园“三化”发展提供可借鉴样板。

  据了解,该农场负责人汤友贵因地制宜推进宜机化道路改造,形成“主干道+操作道+山地轨道”三级路网,基本解决了山地运输问题。同时,加大机械设备投入力度,初步实现运输、病虫害防控、环境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管理,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约用工成本。据测算,通过宜机化道路改造和爬山虎等运输机械的应用,有机肥运输用工量从原来的350多工下降到120工,累计节约人工65.7%,年节省开支6.9万元;通过无人机飞防,节约用水80%左右,亩均节约人工成本270元。

  与此同时,汤友贵在设施化和机械化提升的基础上,结合“梅”好兰溪产业大脑数字化平台,建设七星山“梅”好农场。通过数字化应用,汇集杨梅生产端的各类数据,形成标准化生产模型,将以往的“经验技术”变成“数字技术”,实现精准管控,水肥效率提升30%,同时将工人从繁重的施肥、喷药等工种中脱离,提高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点点手机就能管好大棚,比管露天杨梅轻松多了。”汤友贵说,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从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病虫等五个方面进行精细管控。仅大棚温湿度管理一项,年节约人工成本约14.4万元,优质果率提高10%左右,亩增效益7800元左右,年直接经济效益提升62.4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七星山“梅”好农场建设技术成果,通过“e兰茗果”小程序为全市150余户大棚杨梅种植户提供学习,服务面积1500亩。同时,汤友贵发挥其技术和设备优势,组建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提供大棚搭建、技术指导、无人机飞防等社会化服务,先后在瓯海大罗山、长兴诸山等地新建大棚杨梅设施100多亩,开展无人机防控600余亩,每年为周边果农技术指导50余次,接待省内外杨梅种植户约30批次、1000多人次,有效打通“梅”好兰溪共富路。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