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乡村振兴 > 各地举措 正文
遂昌耕读文化“领跑”乡村振兴
2018-08-13 11:22:56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张肖斌 张光剑
遂昌县刘坑村百亩花海
遂昌县红星坪村茶园

  车入丽水市遂昌县,仿佛走进了一幅山水长卷。“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汤公笔下的遂昌,如今依然能望山见水记乡愁。良好的生态禀赋让宛若“世外桃源”的山城遂昌,成为都市人按图索骥找寻的“诗意王国”。

  “‘九山半水半分田’塑造着遂昌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其中积淀的文化精髓代代相传,是遂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遂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沈世山表示,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历久弥新的耕读文化正“领跑”山城的振兴。

  传承班春劝农留住农耕文化之根

  祭先农、请句芒神、插花赏酒、鞭牛、下田开犁、发春饼……400多年前,汤显祖在遂昌开启了“班春劝农”,以鞭春礼仪,向邑人颁布“春耕令”,以劝农事,策励春耕。

  2009年3月,遂昌县恢复了传统的“班春劝农”典礼活动, 2016年,遂昌“班春劝农”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春节气民俗代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如今,“班春劝农”俨然成了遂昌农耕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以耕读为名,来体验田园生活的城里人络绎不绝地到访淤溪村。“这里山清水秀,村民淳朴热情,耕读文化的传承如同村口的古樟树焕发生机,在这样的环境中写生无比享受。”来自浙江杭州的郑安琪如是说。

  “如今,耕读不仅是指半耕半读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追求,是我们遂昌文明传习的重要内容。”遂昌县委宣传部部长郭劲松表示,下一步,遂昌将加强耕读文化理论研究与资源保护,推动耕读文化产业发展。

  践行耕读文化化作“春泥”更护花

  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在遂昌县妙高街道东峰村,83岁的退休教师周陈松,20余年来,积极投身于东峰村的公益事业,担任村里“春泥计划”总辅导员,关注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用行动践行着耕读文化。

  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周陈松发现村里不少留守儿童,或因父母在外无人照管,或因迷恋网吧不愿上学……种种原因,阻碍了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

  2009年,东峰村开始实施“春泥计划”。面临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活动场地的“三无”困境。周陈松和村干部挨户走访进行摸底调查,设计实施方案,并落实了活动场地和经费。

  周陈松说:“我本来就是一名老师,解决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义不容辞。‘春泥计划’改变了过去村里孩子‘无人管’的状况,也让村里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现在一到晚上,村子里就非常热闹,跳舞的、唱歌的、唱戏的、拉琴的,大家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真的好和谐。”村民王子文说。

  耕读并举交织乡村振兴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周末的清晨,地处乌溪江库区深处的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推开躬耕书院的大门,就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2009年,我来到黄泥岭村,被这里绝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便萌生在这里耕读的想法。”躬耕书院的创办人戴建军表示,黄泥岭村三面环水,不通公路,进出唯有渡船。正是这一湖碧水的阻隔,使村民长期以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戴建军,开始在黄泥岭村“筑梦”:建院造斋、开荒种地、挖池植荷……这座茅草丛生、树木寥落的荒山摇身一变,三年时间,集传统农耕、养生教育为一体的躬耕书院建成。“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用最传统的方式种五谷,养六畜。”戴建军表示,躬耕书院做平民教育、做创作基地、做传统农耕,都是为了乡村的振兴。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躬耕书院教务执事杨崴宁说:“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为此,书院每周末都给当地的孩子免费上课,每年举办夏令营,开办‘音乐筑梦班’,培养、吸引艺术家们创作在遂昌,让他们‘带着’遂昌走向世界。”

  遂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志忠表示,山城遂昌,最突出的特色是生态和文化。近年来,遂昌县以“耕者读、读者耕”理念打造耕读遂昌。时至今日,遂昌人依然追寻着先人的足迹,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诠释耕读文化的光与热,使之成为实现农村与城区同发展、农民与市民同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

编辑:吴越
原创报道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乡村振兴 > 各地举措 正文
遂昌耕读文化“领跑”乡村振兴
2018-08-13 11:22:56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张肖斌 张光剑
遂昌县刘坑村百亩花海
遂昌县红星坪村茶园

  车入丽水市遂昌县,仿佛走进了一幅山水长卷。“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汤公笔下的遂昌,如今依然能望山见水记乡愁。良好的生态禀赋让宛若“世外桃源”的山城遂昌,成为都市人按图索骥找寻的“诗意王国”。

  “‘九山半水半分田’塑造着遂昌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其中积淀的文化精髓代代相传,是遂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遂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沈世山表示,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历久弥新的耕读文化正“领跑”山城的振兴。

  传承班春劝农留住农耕文化之根

  祭先农、请句芒神、插花赏酒、鞭牛、下田开犁、发春饼……400多年前,汤显祖在遂昌开启了“班春劝农”,以鞭春礼仪,向邑人颁布“春耕令”,以劝农事,策励春耕。

  2009年3月,遂昌县恢复了传统的“班春劝农”典礼活动, 2016年,遂昌“班春劝农”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春节气民俗代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如今,“班春劝农”俨然成了遂昌农耕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以耕读为名,来体验田园生活的城里人络绎不绝地到访淤溪村。“这里山清水秀,村民淳朴热情,耕读文化的传承如同村口的古樟树焕发生机,在这样的环境中写生无比享受。”来自浙江杭州的郑安琪如是说。

  “如今,耕读不仅是指半耕半读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追求,是我们遂昌文明传习的重要内容。”遂昌县委宣传部部长郭劲松表示,下一步,遂昌将加强耕读文化理论研究与资源保护,推动耕读文化产业发展。

  践行耕读文化化作“春泥”更护花

  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在遂昌县妙高街道东峰村,83岁的退休教师周陈松,20余年来,积极投身于东峰村的公益事业,担任村里“春泥计划”总辅导员,关注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用行动践行着耕读文化。

  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周陈松发现村里不少留守儿童,或因父母在外无人照管,或因迷恋网吧不愿上学……种种原因,阻碍了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

  2009年,东峰村开始实施“春泥计划”。面临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活动场地的“三无”困境。周陈松和村干部挨户走访进行摸底调查,设计实施方案,并落实了活动场地和经费。

  周陈松说:“我本来就是一名老师,解决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义不容辞。‘春泥计划’改变了过去村里孩子‘无人管’的状况,也让村里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现在一到晚上,村子里就非常热闹,跳舞的、唱歌的、唱戏的、拉琴的,大家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真的好和谐。”村民王子文说。

  耕读并举交织乡村振兴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周末的清晨,地处乌溪江库区深处的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推开躬耕书院的大门,就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2009年,我来到黄泥岭村,被这里绝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便萌生在这里耕读的想法。”躬耕书院的创办人戴建军表示,黄泥岭村三面环水,不通公路,进出唯有渡船。正是这一湖碧水的阻隔,使村民长期以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戴建军,开始在黄泥岭村“筑梦”:建院造斋、开荒种地、挖池植荷……这座茅草丛生、树木寥落的荒山摇身一变,三年时间,集传统农耕、养生教育为一体的躬耕书院建成。“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用最传统的方式种五谷,养六畜。”戴建军表示,躬耕书院做平民教育、做创作基地、做传统农耕,都是为了乡村的振兴。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躬耕书院教务执事杨崴宁说:“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为此,书院每周末都给当地的孩子免费上课,每年举办夏令营,开办‘音乐筑梦班’,培养、吸引艺术家们创作在遂昌,让他们‘带着’遂昌走向世界。”

  遂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志忠表示,山城遂昌,最突出的特色是生态和文化。近年来,遂昌县以“耕者读、读者耕”理念打造耕读遂昌。时至今日,遂昌人依然追寻着先人的足迹,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诠释耕读文化的光与热,使之成为实现农村与城区同发展、农民与市民同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

编辑:吴越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