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乡村振兴 > 各地举措 正文
南浔乡土文化解锁发展“密码”
2018-08-08 16:36:3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 蔡挺 蒋文泽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如何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如何让农耕文化的优秀精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面对一系列问题,南浔区重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把它们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资本。

  乡村文化滋养乡村振兴

  日前,来自韩国青松的沈氏一族来到菱湖镇竹墩村寻根。如今,由竹墩名人馆、唐朝睿真皇后沈珍珠的汉白玉塑像、沈氏家庙禅智寺、状元桥等组成的竹墩十景,成为了村庄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竹墩村党总支书记童义林表示,乡村振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后自己更加坚定了竹墩村的发展路子——以文化为根,走绿色路、吃生态饭,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效益高起来。近3年来,村级集体经济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够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并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南浔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原乡。乡村通常是指一些自然村落、村庄,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人们在长期的乡村劳作和生产中积累和孕育了许多优秀乡村文化,如乡村族谱、家风家训、人文历史、村风民风、乡贤乡绅等。千百年来,不少地方的乡村之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色古韵,乡风淳朴、文明,就是得益于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的滋养与浸润。

  在千金镇商墓村,5.35万平方米的海棠公园日前对外迎客。从去年开始,商墓村“福荫童心”小镇依托当地传统水乡风光,整合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把千金打造成为文化艺术产业定位鲜明、旅游休闲功能完备、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小镇。

  同商墓村一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南浔区通过各种方式继承乡村文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风格各异的乡村文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名片。

“村志”“乡贤”成传承注脚

   村志乡贤成传承注脚

  在练市镇荃步村村史馆内,被发展淡忘的“乡愁”这几年又回来了:木制的稻谷脱壳鼓风机、老式院落摆设……在20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里,一件件由村民主动捐出的物件让人啧啧称奇,丰富的馆品让很多村民找到了乡愁印记。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早在4年前,练市镇荃步村的老书记孙发娜便着手《荃步村志》的编纂工作。2016年,《荃步村志》成书出版。

  “我感觉这些年村里变化太大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游客越来越多。”谈及编纂村志的初衷,孙发娜表示,不少年轻人对村庄的历史知之甚少,而且也缺少一部系统性介绍村庄历史和文化的史料。于是,编写一本比较系统的、全方位反映荃步村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的村志,成了他的一大愿望。

  如今,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菱湖镇等均已修订了镇志,开发区洋南村、练市镇荃步村、菱湖镇竹墩村、和孚镇荻港村、旧馆镇新兴港村等50多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史上墙,成为老百姓记住乡愁、传承文脉的系统工程。

  面对乡村治理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等难题,乡贤群体作为有知识、有阅历、有能力等的集合人才,成了不少村破除乡村振兴路上难题的“特攻队”。

  在双林镇向阳村,“乡贤”陈金权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回村参与文化礼堂、党建馆、科技馆、村史馆等场地的创建和脉络梳理。“不少村民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回村后,又做回了传播乡村文化的老本行。”去年,陈金权站上“乡村讲台”,收集当地蚕桑发展历程、八字桥抗日故事、村庄历史沿革等内容,成功让向阳文化浸润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浔区还开展了“新乡贤、新乡村”主题实践活动,挖掘了一批传说流播、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乡帮贤德,例如和孚镇荻港村的吴瑞春、徐敏利、吴祯贵等,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垂范乡里,传播道德“正能量”。

  乡土文化带动乡风治理

  “她几十年待邻里如亲人,并尽己所能带动数十名村民就业……”当南浔镇息塘村村民沈根娜和其余7名家庭代表一起上台接过最美五星家庭证书时,全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3月24日,全区“最美家风”现场会暨南浔镇“最美家风家庭”颁奖活动在息塘村举行。活动表彰了息塘村评选出的五星级、四星级“最美家风家庭”代表。

  作为南浔区与乌镇相邻的行政村,“物质精神两手抓、口袋脑袋一起富”成了息塘村这些年来的发展理念。“传承乡村文化的同时,更要贯穿到村庄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上来。”村党总支书记周美凤表示。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南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在各村积极打造先进文化的阵地,将村落文化与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让文明乡风滋润每一个家庭,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南浔区还以农村文化礼堂为载体,深入开展明礼活动。练市镇花林村文化礼堂的“星期日传统”活动、和孚镇荻港村文化礼堂的学龄儿童启蒙礼……小型活动天天有、中型活动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一个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彩活动,保持了各村文化礼堂的文化特色,还注重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文明、实际发展的融合创新,乡风文明“礼”文化已经成为全区农村居民追求的新风尚。

  “开展乡风文明提升行动是我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依托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农村大舞台三大阵地,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凝聚道德力量,以有形家规带动无形家风,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南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文脉传承加速文旅融合

  近日,和孚镇荻港村旅游景区建设现场呈现一片火热的施工景象,以荻港古村落为核心辐射带动乡村旅游,以4A级旅游标准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一个集新农村建设、文物保护、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已初具雏形。

  乡村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愁”基因的重要载体。“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大多都还保留着古村落、古建筑等有形财富及附着于其上的无形资产,仍然保存着历史遗留的地域、民族、习俗、礼仪、节庆、建筑等方面不同的风格。正是这些与城市同化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财富,才让乡村文化显得弥足珍贵。”浙江大学教授严力蛟先后担任安吉、贵州遵义、金华义乌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总体或系列编制负责人。他表示,现在很多农村,原本独有的历史印记、文化注脚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同化发展的趋势渐成,在发展中更加珍视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留住美丽乡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善琏镇含山村,村民吴水霖就是轧蚕花习俗的亲历者和传承者据他介绍,在保留传统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蚕茧画、湖笔制作技艺、剥蚕茧拉丝绵技艺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的展示。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游客,也慕名前来参加盛会,甚至还有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的民俗专家,远道而来考察。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美丽乡村。”南浔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住文化内涵的牛鼻子,化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加速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省级景区村庄20个。去年,全区乡村旅游创造创造经济效益3.5亿元,增幅达15%。

编辑:吴越
原创报道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乡村振兴 > 各地举措 正文
南浔乡土文化解锁发展“密码”
2018-08-08 16:36:3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 蔡挺 蒋文泽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如何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如何让农耕文化的优秀精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面对一系列问题,南浔区重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把它们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资本。

  乡村文化滋养乡村振兴

  日前,来自韩国青松的沈氏一族来到菱湖镇竹墩村寻根。如今,由竹墩名人馆、唐朝睿真皇后沈珍珠的汉白玉塑像、沈氏家庙禅智寺、状元桥等组成的竹墩十景,成为了村庄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竹墩村党总支书记童义林表示,乡村振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后自己更加坚定了竹墩村的发展路子——以文化为根,走绿色路、吃生态饭,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效益高起来。近3年来,村级集体经济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够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并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南浔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原乡。乡村通常是指一些自然村落、村庄,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人们在长期的乡村劳作和生产中积累和孕育了许多优秀乡村文化,如乡村族谱、家风家训、人文历史、村风民风、乡贤乡绅等。千百年来,不少地方的乡村之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色古韵,乡风淳朴、文明,就是得益于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的滋养与浸润。

  在千金镇商墓村,5.35万平方米的海棠公园日前对外迎客。从去年开始,商墓村“福荫童心”小镇依托当地传统水乡风光,整合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把千金打造成为文化艺术产业定位鲜明、旅游休闲功能完备、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小镇。

  同商墓村一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南浔区通过各种方式继承乡村文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风格各异的乡村文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名片。

“村志”“乡贤”成传承注脚

   村志乡贤成传承注脚

  在练市镇荃步村村史馆内,被发展淡忘的“乡愁”这几年又回来了:木制的稻谷脱壳鼓风机、老式院落摆设……在20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里,一件件由村民主动捐出的物件让人啧啧称奇,丰富的馆品让很多村民找到了乡愁印记。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早在4年前,练市镇荃步村的老书记孙发娜便着手《荃步村志》的编纂工作。2016年,《荃步村志》成书出版。

  “我感觉这些年村里变化太大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游客越来越多。”谈及编纂村志的初衷,孙发娜表示,不少年轻人对村庄的历史知之甚少,而且也缺少一部系统性介绍村庄历史和文化的史料。于是,编写一本比较系统的、全方位反映荃步村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的村志,成了他的一大愿望。

  如今,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菱湖镇等均已修订了镇志,开发区洋南村、练市镇荃步村、菱湖镇竹墩村、和孚镇荻港村、旧馆镇新兴港村等50多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史上墙,成为老百姓记住乡愁、传承文脉的系统工程。

  面对乡村治理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等难题,乡贤群体作为有知识、有阅历、有能力等的集合人才,成了不少村破除乡村振兴路上难题的“特攻队”。

  在双林镇向阳村,“乡贤”陈金权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回村参与文化礼堂、党建馆、科技馆、村史馆等场地的创建和脉络梳理。“不少村民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回村后,又做回了传播乡村文化的老本行。”去年,陈金权站上“乡村讲台”,收集当地蚕桑发展历程、八字桥抗日故事、村庄历史沿革等内容,成功让向阳文化浸润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浔区还开展了“新乡贤、新乡村”主题实践活动,挖掘了一批传说流播、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乡帮贤德,例如和孚镇荻港村的吴瑞春、徐敏利、吴祯贵等,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垂范乡里,传播道德“正能量”。

  乡土文化带动乡风治理

  “她几十年待邻里如亲人,并尽己所能带动数十名村民就业……”当南浔镇息塘村村民沈根娜和其余7名家庭代表一起上台接过最美五星家庭证书时,全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3月24日,全区“最美家风”现场会暨南浔镇“最美家风家庭”颁奖活动在息塘村举行。活动表彰了息塘村评选出的五星级、四星级“最美家风家庭”代表。

  作为南浔区与乌镇相邻的行政村,“物质精神两手抓、口袋脑袋一起富”成了息塘村这些年来的发展理念。“传承乡村文化的同时,更要贯穿到村庄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上来。”村党总支书记周美凤表示。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南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在各村积极打造先进文化的阵地,将村落文化与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让文明乡风滋润每一个家庭,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南浔区还以农村文化礼堂为载体,深入开展明礼活动。练市镇花林村文化礼堂的“星期日传统”活动、和孚镇荻港村文化礼堂的学龄儿童启蒙礼……小型活动天天有、中型活动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一个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彩活动,保持了各村文化礼堂的文化特色,还注重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文明、实际发展的融合创新,乡风文明“礼”文化已经成为全区农村居民追求的新风尚。

  “开展乡风文明提升行动是我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依托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农村大舞台三大阵地,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凝聚道德力量,以有形家规带动无形家风,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南浔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文脉传承加速文旅融合

  近日,和孚镇荻港村旅游景区建设现场呈现一片火热的施工景象,以荻港古村落为核心辐射带动乡村旅游,以4A级旅游标准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一个集新农村建设、文物保护、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已初具雏形。

  乡村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愁”基因的重要载体。“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大多都还保留着古村落、古建筑等有形财富及附着于其上的无形资产,仍然保存着历史遗留的地域、民族、习俗、礼仪、节庆、建筑等方面不同的风格。正是这些与城市同化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财富,才让乡村文化显得弥足珍贵。”浙江大学教授严力蛟先后担任安吉、贵州遵义、金华义乌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总体或系列编制负责人。他表示,现在很多农村,原本独有的历史印记、文化注脚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同化发展的趋势渐成,在发展中更加珍视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留住美丽乡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善琏镇含山村,村民吴水霖就是轧蚕花习俗的亲历者和传承者据他介绍,在保留传统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蚕茧画、湖笔制作技艺、剥蚕茧拉丝绵技艺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的展示。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游客,也慕名前来参加盛会,甚至还有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的民俗专家,远道而来考察。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打造一个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美丽乡村。”南浔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住文化内涵的牛鼻子,化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加速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省级景区村庄20个。去年,全区乡村旅游创造创造经济效益3.5亿元,增幅达15%。

编辑:吴越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出品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